碰撞吸能装置及具有该碰撞吸能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033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具有碰撞吸能装置的车辆。该碰撞吸能装置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上设有救援车钩安装座,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通过救援车钩安装插销将救援车钩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上;扩张管,所述扩张管与所述防撞梁固定连接;吸能管,所述吸能管套设在所述扩张管之外,所述吸能管穿过车体上的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连接至所述车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避免了在车体结构上额外设置救援车钩安装座,节省了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碰撞吸能装置及具有该碰撞吸能装置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结构领域,尤其涉及轨道车辆被动安全设计技术。
技术介绍
出于安全考虑,大多轨道车辆都会采用碰撞吸能装置。常规的碰撞吸能装置一般用于碰撞过程中吸收冲击能量,并控制整车在碰撞后驾驶室的侵入量。传统的轨道车辆前端的碰撞吸能装置仅仅起到碰撞吸能和防止爬升的功能。此外,现有技术中,碰撞吸能装置和车钩分别安装到车体上,需要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钩和碰撞吸能装置分别安装到车体上,需要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具有该碰撞吸能装置的车辆,可应用于智轨电车。本专利技术将救援车钩安装座设置在碰撞吸能装置的防撞梁上,救援时只需直接将救援车钩通过插销连接到防撞梁上即可,操作简单、便捷。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被动安全设计
适用于轨道车辆、汽车列车等需要在列车端部设置碰撞吸能装置,且同时需要设置救援车钩安装座的情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碰撞吸能装置,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上设有救援车钩安装座,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通过救援车钩安装插销将救援车钩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上;扩张管,所述扩张管与所述防撞梁固定连接;吸能管,所述吸能管套设在所述扩张管之外,所述吸能管穿过车体上的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连接至车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碰撞吸能装置还包括:扩张管安装螺栓,所述扩张管通过所述扩张管安装螺栓连接至所述防撞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张管对所述吸能管起到扩张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碰撞吸能装置的所述防撞梁的前端中心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用于将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固定连接至所述车体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碰撞吸能装置的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前端设有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碰撞吸能装置,所述碰撞吸能装置通过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固定连接至所述车体;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上设有救援车钩安装座,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通过救援车钩安装插销将救援车钩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上;扩张管,所述扩张管与所述防撞梁固定连接;吸能管,所述吸能管套设在所述扩张管之外,所述吸能管穿过所述车体上的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连接至所述车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碰撞吸能装置还包括:扩张管安装螺栓,所述扩张管通过所述扩张管安装螺栓连接至所述防撞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张管对所述吸能管起到扩张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碰撞吸能装置的所述防撞梁的前端中心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防撞梁上设置救援车钩安装座,使得救援车钩和碰撞吸能装置处于同一高度上,节省了安装空间,且不需要在车体上设置救援车钩安装座,同时还节省了重量。此外,在防撞梁上设置救援车钩安装座,还使得救援车钩安装座更加接近车辆的端部,连接救援车钩时操作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车钩和碰撞吸能装置安装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碰撞吸能装置。附图标记说明101折叠车钩102车钩安装座103碰撞吸能装置104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1碰撞吸能装置1-1吸能管1-2扩张管1-3扩张管安装螺栓1-4防撞梁1-5救援车钩安装座2救援车钩安装插销3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4救援车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说明书、权利要求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在结合附图阅读时会得到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作为所请求保护的专利技术的示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元素。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车钩和碰撞吸能装置安装示意图。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将车钩和碰撞吸能装置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车体结构上的车钩安装座和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上,具体见图1。如图1所示,折叠车钩101通过车钩安装座102安装在车体上。碰撞吸能装置103通过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104安装到车体上。由此可见,在上述这种现有结构中,车钩和碰撞吸能装置是分别安装到车体上的。这种结构往往需要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为了解决现有的车钩和碰撞吸能装置分别安装到车体上,需要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将救援车钩安装座设置在碰撞吸能装置的防撞梁上,救援时只需直接将救援车钩通过插销连接到防撞梁上即可,操作简单、便捷。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碰撞吸能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碰撞吸能装置1包括吸能管1-1、扩张管1-2、扩张管安装螺栓1-3、防撞梁1-4。该防撞梁1-4上设有救援车钩安装座1-5。该扩张管1-2与防撞梁1-4固定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扩张管1-2通过扩张管安装螺栓1-3连接至防撞梁1-4。该吸能管1-1套设在扩张管1-2之外。扩张管1-2对吸能管1-1起到扩张作用。吸能管1-1穿过车体上的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3安装在车体上。其中,该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3用于将碰撞吸能装置1固定连接至车体上。该救援车钩安装座1-5设置在碰撞吸能装置的1-4防撞梁的前端中心位置。需要救援时,通过救援车钩安装插销2,将救援车钩4的一端连接到该救援车钩安装座1-5上,另一端连接到救援车上,即可进行车辆救援。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避免了在车体结构上额外设置救援车钩安装座,节省了空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碰撞吸能装置的车辆。该车辆包括车体和碰撞吸能装置1。该车体包括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3。该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3用于将碰撞吸能装置1固定连接至车体上。该碰撞吸能装置1包括吸能管1-1、扩张管1-2、扩张管安装螺栓1-3、防撞梁1-4。该防撞梁1-4上设有救援车钩安装座1-5。该扩张管1-2与防撞梁1-4固定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扩张管1-2通过扩张管安装螺栓1-3连接至防撞梁1-4。该吸能管1-1套设在扩张管1-2之外。扩张管1-2对吸能管1-1起到扩张作用。吸能管1-1穿过车体上的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3安装在车体上。该救援车钩安装座1-5设置在碰撞吸能装置的1-4防撞梁的前端中心位置。需要救援时,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碰撞吸能装置,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包括:/n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上设有救援车钩安装座,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通过救援车钩安装插销将救援车钩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上;/n扩张管,所述扩张管与所述防撞梁固定连接。/n吸能管,所述吸能管套设在所述扩张管之外,所述吸能管穿过车体上的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连接至所述车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碰撞吸能装置,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包括:
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上设有救援车钩安装座,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通过救援车钩安装插销将救援车钩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上;
扩张管,所述扩张管与所述防撞梁固定连接。
吸能管,所述吸能管套设在所述扩张管之外,所述吸能管穿过车体上的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连接至所述车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能装置还包括:
扩张管安装螺栓,所述扩张管通过所述扩张管安装螺栓连接至所述防撞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管对所述吸能管起到扩张作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车钩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碰撞吸能装置的所述防撞梁的前端中心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安装座用于将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固定连接至车体上。


6.一种具有碰撞吸能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银应时杨勇刘彪卢祺李典计刘湘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