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梁、中央牵引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98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提供牵引梁、中央牵引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该牵引梁包括中心销套安装筒、牵引梁本体、两个横向止挡安装部、两个纵向止挡部和两个垂向止挡部,牵引梁本体包括第一牵引梁本体和第二牵引梁本体,第一牵引梁本体和第二牵引梁本体分别与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对应连接,两个横向止挡安装部分别与第一牵引梁本体和第二牵引梁本体对应连接,两个纵向止挡部对应安装于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两个垂向止挡部对应安装于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该牵引梁的结构紧凑、合理,大大缩小了安装空间,能够同时满足转向架多功用安装接口要求和转向架空间限制区域要求,降低了转向架设计时牵引梁布局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牵引梁、中央牵引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牵引梁、中央牵引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的中央牵引装置用于传递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牵引力和制动力。中央牵引装置的设置可以使车体与转向架之间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减缓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冲击,并能减少曲线段轮轨之间的磨耗。目前,在窄轨距轨道车辆的研发设计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运行工况要求,使得转向架对牵引梁提出了更高的空间限制要求,进而提高了转向架设计时中央牵引装置布局的难度。也即,现有技术的牵引梁,难以同时满足转向架多功用安装接口要求和转向架空间限制区域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牵引梁,能够同时满足转向架多功用安装接口要求和转向架空间限制区域要求。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中央牵引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转向架。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牵引梁,包括:中心销套安装筒;牵引梁本体,所述牵引梁本体包括第一牵引梁本体和第二牵引梁本体,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外壁对应连接;两个横向止挡安装部,两个所述横向止挡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第二端对应连接;两个纵向止挡部,两个所述纵向止挡部对应安装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外壁,各所述纵向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和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之间;两个垂向止挡部,两个所述垂向止挡部对应安装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外壁,各所述垂向止挡部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纵向止挡部的斜下方,且其中一个所述垂向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位置处,另一个所述垂向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包括第一立板、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板沿高度方向的两侧对应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包括第二立板、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板沿高度方向的两侧对应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二立板和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轴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纵向止挡部的中心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连线与所述第一立板相互垂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垂向止挡部分别为第一垂向止挡部和第二垂向止挡部,所述第一垂向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所述第一立板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垂向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所述第二立板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立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外侧壁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立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外侧壁圆弧过渡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牵引橡胶堆安装座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牵引橡胶堆安装座;所述第一立板设有第一矩形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一牵引橡胶堆安装座均安装于所述第一矩形安装槽中,两个所述第一牵引橡胶堆安装座分别处于所述第一立板的相对两侧,各所述第一牵引橡胶堆安装座的中心分别设有第一牵引橡胶堆安装孔,两个所述第一牵引橡胶堆安装孔相互贯通;所述第一矩形安装槽的各个拐角分别设置为圆形倒角;所述第二立板设有第二矩形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二牵引橡胶堆安装座均安装于所述第二矩形安装槽中,两个所述第二牵引橡胶堆安装座分别处于所述第二立板的相对两侧,各所述第二牵引橡胶堆安装座的中心分别设有第二牵引橡胶堆安装孔,两个所述第二牵引橡胶堆安装孔相互贯通;所述第二矩形安装槽的各个拐角分别设置为圆形倒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横向减振器安装座,所述横向减振器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或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部;所述横向减振器安装座包括安装座本体和两个安装端,所述安装座本体与所述牵引梁本体相连,两个所述安装端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本体的两端对应连接,以使所述安装座本体和两个所述安装端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各所述安装端分别设有横向减振器安装孔,所述横向减振器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立板相互平行,且所述横向减振器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各所述横向止挡安装部均包括竖直向设置的横向止挡安装板,两个所述横向止挡安装板相互平行;各所述横向止挡安装板上分别设有多个横向止挡安装孔,各所述横向止挡安装孔沿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各所述纵向止挡部均包括纵向止挡块,所述纵向止挡块背向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一端为呈竖直向设置的止挡平面,两个所述止挡平面相互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各所述垂向止挡部均包括垂向止挡凸台,各所述垂向止挡凸台分别设有多个垂向止挡安装孔,多个所述垂向止挡安装孔沿所述牵引梁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垂向止挡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中央牵引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牵引梁。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转向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中央牵引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转向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牵引梁,将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第一端分别与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外壁对应连接,通过中心销套安装筒用于安装中心销套;将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第二端和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横向止挡安装部对应连接,通过两个横向止挡安装部用于分别安装横向止挡装置;通过在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纵向止挡部,能够用作转向架的纵向止挡结构;通过在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垂向止挡部,一方面用作转向架的垂向止挡结构,另一方面用于牵引橡胶堆组装时进行定位;通过将各垂向止挡部对应设置于各纵向止挡部的斜下方,使其中一个垂向止挡部设置于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第一牵引梁本体的位置处,使另一个垂向止挡部设置于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第二牵引梁本体的位置处,从而形成两个垂向止挡部相对于中心销套安装筒的斜对称布置,从而降低了对牵引梁整体起吊时的侧倾风险。由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牵引梁,实现了中心销套、横向止挡,纵向止挡和垂向止挡在牵引梁上的一体化集成安装,使得牵引梁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大大缩小了安装空间,能够同时满足转向架多功用安装接口要求和转向架空间限制区域要求,降低了转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梁,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心销套安装筒;/n牵引梁本体,所述牵引梁本体包括第一牵引梁本体和第二牵引梁本体,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外壁对应连接;/n两个横向止挡安装部,两个所述横向止挡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第二端对应连接;/n两个纵向止挡部,两个所述纵向止挡部对应安装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外壁,各所述纵向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和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之间;/n两个垂向止挡部,两个所述垂向止挡部对应安装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外壁,各所述垂向止挡部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纵向止挡部的斜下方,且其中一个所述垂向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位置处,另一个所述垂向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销套安装筒;
牵引梁本体,所述牵引梁本体包括第一牵引梁本体和第二牵引梁本体,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外壁对应连接;
两个横向止挡安装部,两个所述横向止挡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第二端对应连接;
两个纵向止挡部,两个所述纵向止挡部对应安装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外壁,各所述纵向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和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之间;
两个垂向止挡部,两个所述垂向止挡部对应安装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相对两侧外壁,各所述垂向止挡部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纵向止挡部的斜下方,且其中一个所述垂向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位置处,另一个所述垂向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包括第一立板、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板沿高度方向的两侧对应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包括第二立板、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板沿高度方向的两侧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二立板和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轴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纵向止挡部的中心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连线与所述第一立板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垂向止挡部分别为第一垂向止挡部和第二垂向止挡部,所述第一垂向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所述第一立板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垂向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上靠近所述第二立板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立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外侧壁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立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心销套安装筒的外侧壁圆弧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牵引橡胶堆安装座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牵引橡胶堆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源张雪平周业明周平宇胡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