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颌牵引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13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枕颌牵引带,包括下颌承托带、后勺承托带和两条挂带,所述下颌承托带的两端和后勺承托带的两端分别延伸相接形成一结合部,且所述下颌承托带与后勺承托带之间形成有供颈部穿过的缺口结构,两条所述挂带分别与结合部的末端连接;所述下颌承托带的内表面上可拆卸设置有一内垫,所述内垫的上端边缘向上延伸至超出下颌承托带并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上端边缘,所述内垫的下端边缘向下延伸至超出下颌承托带并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下端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提高面部的舒适性,而且有效解决了现有枕颌牵引带压迫患儿耳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枕颌牵引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枕颌牵引带。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日益更新,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而且逐渐年轻化。据文献报道,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的则达到50%,70岁左右的接近100%。调查显示,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有颈椎病,近几年,20岁左右的年轻人被确诊为颈椎病在医院骨科已不在少数,甚至很多小儿也患上了颈椎病,颈椎病的年轻化趋势向现代人敲响了警钟。“颈椎牵引”是在颈椎病进行保守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儿科“颈椎牵引”用到的枕颌牵引带不但影响面部的舒适性,而且容易压迫患儿耳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枕颌牵引带,不但能够提高面部的舒适性,而且有效解决了现有枕颌牵引带压迫患儿耳朵的问题。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枕颌牵引带,包括下颌承托带、后勺承托带和两条挂带,所述下颌承托带的两端和后勺承托带的两端分别延伸相接形成一结合部,且所述下颌承托带与后勺承托带之间形成有供颈部穿过的缺口结构,两条所述挂带分别与结合部的末端连接;所述下颌承托带的内表面上可拆卸设置有一内垫,所述内垫的上端边缘向上延伸至超出下颌承托带并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上端边缘,所述内垫的下端边缘向下延伸至超出下颌承托带并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下端边缘。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颌承托带的两端为细窄状,所述后勺承托带的两端为细窄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结合部上对应耳朵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嵌设有一耳朵保护组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结合部的内侧边缘设置有第一粘贴部,所述耳朵保护组件包括安装到结合部上的安装环和固定在安装环内的向外凸起的带有若各个透气孔的海绵垫,所述安装环上设置有与第一粘贴部配合粘贴固定的第二粘贴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粘贴部选用魔术贴的毛面,所述第二粘贴部选用魔术贴的钩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海绵垫的外径小于通孔的孔径,所述海绵垫穿过通孔并伸出到结合部的外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缺口结构的开口处设置有魔术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挂带的末端设置有挂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垫包括棉布外套和被包裹在棉布外套内的海绵夹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颌承托带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粘贴部,所述内垫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三粘贴部配合粘贴固定的第四粘贴部。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下颌承托带的内表面上设置可拆卸的内垫,并利用内垫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上下端边缘,避免下颌承托带与患儿面部直接接触,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2.本技术在对应耳朵的位置还设置了耳朵保护组件,通过耳朵保护组件能够有效防止佩戴的枕颌牵引带对患儿耳朵的压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枕颌牵引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下颌承托带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耳朵保护组件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耳朵保护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颌承托带;2、后勺承托带;3、挂带;4、结合部;5、缺口结构;6、内垫;7、通孔;8、耳朵保护组件;9、第一粘贴部;10、安装环;11、海绵垫;12、第二粘贴部;13、魔术贴;14、挂环;15、棉布外套;16、海绵夹层;17、第三粘贴部;18、第四粘贴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2所示,一种枕颌牵引带,包括下颌承托带1、后勺承托带2和两条挂带3,所述下颌承托带的两端和后勺承托带的两端分别延伸相接形成一结合部4,且所述下颌承托带与后勺承托带之间形成有供颈部穿过的缺口结构5,两条所述挂带分别与结合部的末端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枕颌牵引带的实际结构为下颌承托带与后勺承托带在结合部连接并向后延伸形成两条挂带;所述下颌承托带的内表面上可拆卸设置有一内垫6,所述内垫的上端边缘向上延伸至超出下颌承托带并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上端边缘,所述内垫的下端边缘向下延伸至超出下颌承托带并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下端边缘。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颌承托带的两端为细窄状,所述后勺承托带的两端为细窄状。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所述结合部上对应耳朵的位置开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内嵌设有一耳朵保护组件8。具体地,参见图4所示,所述结合部的内侧边缘设置有第一粘贴部9,所述耳朵保护组件包括安装到结合部上的安装环10和固定在安装环内的向外凸起的带有若各个透气孔的海绵垫11,所述安装环上设置有与第一粘贴部配合粘贴固定的第二粘贴部12。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粘贴部选用魔术贴的毛面,所述第二粘贴部选用魔术贴的钩面,通过这种设计,能够防止钩面划伤患儿皮肤。本实施例中,所述海绵垫的外径小于通孔的孔径,所述海绵垫穿过通孔并伸出到结合部的外侧。具体地,所述海绵垫为一碗装结构,其内侧凹陷,以给耳朵留有空间,有效防止枕颌牵引带压迫患儿耳朵。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结构的开口处设置有魔术贴13。具体为,所述下颌承托带的两侧设置有外表面带有魔术贴的钩面的第一连接带,所述后勺承托带的两侧设置有内表面带有魔术贴的毛面的第二连接带,通过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粘贴固定限定下颌承托带与后勺承托带之间的张开距离,使其有效定位在下颌与后勺处,从而保证有效的牵引。本实施例中,所述挂带的末端设置有挂环14,通过设置挂环,方便与牵引绳连接进行牵引。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垫包括棉布外套15和被包裹在棉布外套内的海绵夹层16,使其具有柔软的接触质感和透气舒适性。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颌承托带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粘贴部17,所述内垫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三粘贴部配合粘贴固定的第四粘贴部18。具体地,所述第三粘贴部选用魔术贴的毛面,所述第四粘贴部选用魔术贴的钩面。更具体地,所述魔术贴的毛面还延伸到了下颌承托带的上下端边缘的外表面上,使得内垫的上下端边缘能够粘贴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上下端边缘。本技术的枕颌牵引带在使用时,先将耳朵保护组件粘贴到通孔中,将内垫粘贴到下颌承托带的内表面上并使其上下端边缘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上下端边缘,再打开缺口结构的开口处的魔术贴,将枕颌牵引带套在患儿颈部使得下颌承托带定位在患儿下颌部以及使得后勺承托带定位在患儿后勺部,再将缺口结构的开口处的魔术贴贴合即可,此时,耳朵保护组件盖在患儿耳朵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枕颌牵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颌承托带、后勺承托带和两条挂带,所述下颌承托带的两端和后勺承托带的两端分别延伸相接形成一结合部,且所述下颌承托带与后勺承托带之间形成有供颈部穿过的缺口结构,两条所述挂带分别与结合部的末端连接;/n所述下颌承托带的内表面上可拆卸设置有一内垫,所述内垫的上端边缘向上延伸至超出下颌承托带并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上端边缘,所述内垫的下端边缘向下延伸至超出下颌承托带并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下端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枕颌牵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颌承托带、后勺承托带和两条挂带,所述下颌承托带的两端和后勺承托带的两端分别延伸相接形成一结合部,且所述下颌承托带与后勺承托带之间形成有供颈部穿过的缺口结构,两条所述挂带分别与结合部的末端连接;
所述下颌承托带的内表面上可拆卸设置有一内垫,所述内垫的上端边缘向上延伸至超出下颌承托带并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上端边缘,所述内垫的下端边缘向下延伸至超出下颌承托带并包覆住下颌承托带的下端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颌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承托带的两端为细窄状,所述后勺承托带的两端为细窄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颌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上对应耳朵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嵌设有一耳朵保护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颌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的内侧边缘设置有第一粘贴部,所述耳朵保护组件包括安装到结合部上的安装环和固定在安装环内的向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