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75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具体涉及分离设备领域,包括分离罐,在所述分离罐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排油管、排气管、安全阀和水液管,所述进液管延伸至分离罐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头,在所述喷头的下方设有散油帽,在所述喷头的上方设有分离伞组件,所述分离罐内壁上固定有引油管,所述引油管底端延伸至分离罐内腔底部水液上方5‑10cm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流板交错间隔设置,油液在引流板之间相互流动时会降低流速,减少油液对水液面的冲击力,且油滴从引油管底端流出时与水液之间的距离较短,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比较缓和,不会将油液与水液混合,使从排油管排出的油液更加纯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离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油气混合物经进油管线进入分离器后,喷洒在挡油帽上(散油帽),扩散后的油靠重力沿管壁下滑到分离器的下部,经排油管排出。同时,气体因密度小而上升,经分离伞集中向上改变流动方向,将气体中的小油滴粘附在伞壁上,聚集后附壁而下,脱油后的气体经分离器顶部出气管进入管线进行测气。但是当油在沿罐壁滑落的过程中,会出现油滴直接掉落在水液表面的现象,由于距离过大导致下落的油滴会对水液表面产生冲击,容易使分离后的油液与水液出现部分混合的,导致从排油管排出的油液不够纯净。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在所述分离罐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排油管、排气管、安全阀和水液管,所述进液管延伸至分离罐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头,在所述喷头的下方设有散油帽,在所述喷头的上方设有分离伞组件,所述分离罐内壁上固定有引油管,所述引油管底端延伸至分离罐内腔底部水液上方5-10cm处,所述引油管内壁上从上往下安装有相互交错设置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相靠近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散油帽底部边缘处安装有圆环状的帽檐,所述帽檐外侧边缘固定在分离罐内壁上,所述帽檐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漏油孔,所述引油管外部安装有位于帽檐下方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靠近帽檐一端的高度高于与引油管连接的一端,所述引流管靠近帽檐的一端顶部为敞开的半圆管状。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油管、第一漏油孔和引流管的数量相同,所述引流管敞开的一端位于第一漏油孔的正下方。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伞组件包括第一分离伞和位于第一分离伞底部边缘处的伞檐,所述伞檐外侧边缘处固定在分离罐内壁上,所述伞檐上开设有与第一漏油孔数量相同的第二漏油孔,所述引油管顶端位于伞檐下方1-2cm处,所述第二漏油孔位于引油管顶端的正上方。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离伞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分离伞的上方设有第二分离伞,所述第二分离伞底部边缘处与分离罐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分离伞表面安装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分离罐内壁上。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离伞和第二分离伞的底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油杆,所述吸油杆的直径为3-5mm。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伞檐和帽檐均水平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由于引流板交错间隔设置,油液在引流板之间相互流动时会降低流速,减少油液对水液面的冲击力;1、由于油滴从引油管底端流出时与水液之间的距离较短,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比较缓和,不会将油液与水液混合,使从排油管排出的油液更加纯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散油帽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引流管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处细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B处细节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分离罐、2进油管、3排油管、4排气管、5安全阀、6水液管、7喷头、8散油帽、9分离伞组件、10引油管、11引流板、12帽檐、13第一漏油孔、14引流管、15第一分离伞、16伞檐、17第二漏油孔、18通孔、19第二分离伞、20连接杆、21吸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的一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1,在所述分离罐1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2、排油管3、排气管4、安全阀5和水液管6,所述进液管延伸至分离罐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头7,在所述喷头7的下方设有散油帽8,在所述喷头7的上方设有分离伞组件9,所述分离罐1内壁上固定有引油管10,所述引油管10底端延伸至分离罐1内腔底部水液上方5-10cm处,所述引油管10内壁上从上往下安装有相互交错设置的引流板11,所述引流板11相靠近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散油帽8底部边缘处安装有圆环状的帽檐12,所述帽檐12外侧边缘固定在分离罐1内壁上,所述帽檐1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漏油孔13,所述引油管10外部安装有位于帽檐12下方的引流管14;工作时,油气混合物经进油管2处进入分离罐1内部,从喷头7处喷洒在分离罐1内部,扩散后的油靠重力下落在散油帽8上,沿散油帽8表面滑落至帽檐12处,然后从帽檐12上的多个第一漏油孔13处落在引流管14内,顺着倾斜的引流管14流入至引油管10内,顺着一个个倾斜的引流板11依次流动,并最终落在分离罐1底部的水液上,由于引流板11交错间隔设置,油液在引流板11之间相互流动时会降低流速,减少油液对水液面的冲击力;由于油滴从引油管10底端流出时与水液之间的距离较短,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比较缓和,不会将油液与水液混合,使从排油管3排出的油液更加纯净;所述引流管14靠近帽檐12一端的高度高于与引油管10连接的一端,所述引流管14靠近帽檐12的一端顶部为敞开的半圆管状,所述引油管10、第一漏油孔13和引流管14的数量相同,所述引流管14敞开的一端位于第一漏油孔13的正下方,倾斜的引流管14利于油液的流淌,且敞开的设计能够正常接住落下的油滴;所述分离伞组件9包括第一分离伞15和位于第一分离伞15底部边缘处的伞檐16,所述伞檐16外侧边缘处固定在分离罐1内壁上,所述第一分离伞15中部开设有通孔18,所述第一分离伞15的上方设有第二分离伞19,所述第二分离伞19底部边缘处与分离罐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分离伞19表面安装有多个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的另一端固定在分离罐1内壁上,当油气混合物被喷洒时,由于混合物中的气体因密度小而上升,经第一分离伞15集中方向向上改变流动方向,将气体中的小油滴粘附在第一分离伞15的底壁上,聚集后下落在下方的散油帽8上进行回收;所述伞檐16上开设有与第一漏油孔13数量相同的第二漏油孔17,所述引油管10顶端位于伞檐16下方1-2cm处,所述第二漏油孔17位于引油管10顶端的正上方;而继续上升的气体会经过第二分离伞19进行二次吸附,气体中残余的小油滴吸附在第二分离伞19的底壁上,落在第一分离伞15的顶部,顺着伞檐16上的多个第二漏油孔17下落在引油管10内,完成油液的收集;为了提升第一分离伞15和第二分离伞19对小油滴的吸附效率,在所述第一分离伞15和第二分离伞19的底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油杆21,所述吸油杆21的直径为3-5mm;所述伞檐16和帽檐12均水平设置,水平设置的伞檐16和帽檐12有利于油液的回收。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在所述分离罐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排油管、排气管、安全阀和水液管,所述进液管延伸至分离罐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头,在所述喷头的下方设有散油帽,在所述喷头的上方设有分离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罐内壁上固定有引油管,所述引油管底端延伸至分离罐内腔底部水液上方5-10cm处,所述引油管内壁上从上往下安装有相互交错设置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相靠近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散油帽底部边缘处安装有圆环状的帽檐,所述帽檐外侧边缘固定在分离罐内壁上,所述帽檐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漏油孔,所述引油管外部安装有位于帽檐下方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靠近帽檐一端的高度高于与引油管连接的一端,所述引流管靠近帽檐的一端顶部为敞开的半圆管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在所述分离罐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排油管、排气管、安全阀和水液管,所述进液管延伸至分离罐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头,在所述喷头的下方设有散油帽,在所述喷头的上方设有分离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罐内壁上固定有引油管,所述引油管底端延伸至分离罐内腔底部水液上方5-10cm处,所述引油管内壁上从上往下安装有相互交错设置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相靠近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散油帽底部边缘处安装有圆环状的帽檐,所述帽檐外侧边缘固定在分离罐内壁上,所述帽檐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漏油孔,所述引油管外部安装有位于帽檐下方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靠近帽檐一端的高度高于与引油管连接的一端,所述引流管靠近帽檐的一端顶部为敞开的半圆管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油管、第一漏油孔和引流管的数量相同,所述引流管敞开的一端位于第一漏油孔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天赵镇波涂志祥李杰王康线娄强东袁杰郑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扬天金塑新能源装备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