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946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及其制作方法,由外到内依次包括:亲肤层、成型层、过滤层以及抑菌层;所述亲肤层采用纯棉布;所述成型层采用立体无纺布;所述过滤层采用高效低阻熔喷布;所述抑菌层采用铜注棉;所述亲肤层设置鼻梁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口罩,具有过滤和抑菌的双重守护功效,能够阻隔飞沫、粉尘、花粉、雾霾、细菌及病毒等,采用铜注棉材料,对新冠病毒具有灭活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新冠疫情的陆续结束,口罩的需求量大增,成为必需品,预计未来口罩产量将持续上升,且伴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未来专业性口罩将不断占领市场,各大口罩企业开始投入到针对病毒防护的专业性口罩的研制工作中。目前市面上号称能防御新冠病毒的口罩五花八门,尽管没有虚假宣传,但是大多数只是功能齐备,并不适用于日常佩戴,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近期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验证和出具的报告中表示,铜注纤维材料对于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灭活作用。按照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测试,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抗菌效果也达到99%。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并基于铜注纤维材料的研究发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由外到内依次包括:亲肤层、成型层、过滤层以及抑菌层;所述亲肤层采用纯棉布;所述成型层采用立体无纺布;所述过滤层采用高效低阻熔喷布;所述抑菌层采用铜注棉;所述亲肤层设置鼻梁条。进一步的,所述口罩两端设置一对弹性耳带。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耳带上设置可调节耳扣。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S1、按照口罩板皮尺寸裁剪口罩原料;S2、按顺序铺设亲肤层、成型层并通过两行棉线缝合,缝合时第一行棉线的缝份为0.5cm,第二行棉线与第一行棉线间距为0.15cm;S3、按顺序缝合过滤层、抑菌层,且缝份为0.6cm;S4、使亲肤层、成型层、过滤层以及抑菌层依序重合后对口罩进行包边,包边宽度为0.8cm,且单线宽度0.15cm;S5、松紧带通道内折四线包缝压0.9cm单线,采用上下活打回针进行缝制;S6、缝制鼻尖省位,且所述鼻尖省位长度为4cm;S7、粘贴左右对称鼻梁条,所述鼻梁条长度不少于8cm;S8、剪裁两端松紧带尺寸各自不低于13cm,耳带头留0.3cm毛边热烫于口罩两端;S9、缝制装饰标,装饰标距离穿戴后左侧包边1.5cm,且标外漏2cm。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亲肤层、成型层、过滤层以及抑菌层缝合时确保对折后左右对称。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对过滤层以及抑菌层两端进行加固缝合,且加固缝份控制到0.3-0.5cm。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制作完成的口罩进行验整,包括:检验口罩折叠后是否以鼻尖处为中心左右对称;检验是否有杂乱线头;检验松紧带是否左右对称;检验口罩外观是否整洁、无污渍、无破损、无脱线、不跳针及里表平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及其制作方法,具有过滤和抑菌的双重守护功效,能够阻隔飞沫、粉尘、花粉、雾霾、细菌及病毒等,采用铜注棉材料,对新冠病毒具有灭活作用;使用双层高效低阻的滤材,过滤效率高且但阻力小,且采用里外高端透气纯棉和3D裁剪设计,保证呼吸的顺畅和透气性;采用的耐水洗的纯棉布料,亲肤保暖、抗菌有效作用时间很长,可以反复使用。此外,本专利技术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口罩各层分布结构示意图;其中,1、亲肤层;2、成型层;3、过滤层;4、抑菌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由外到内依次包括:亲肤层、成型层、过滤层以及抑菌层;所述亲肤层采用纯棉布;所述成型层采用立体无纺布;所述过滤层采用高效低阻熔喷布;所述抑菌层采用铜注棉;所述亲肤层设置鼻梁条;所述口罩两端设置一对弹性耳带;所述弹性耳带上设置可调节耳扣,满足人们对于口罩佩戴尺寸的可调节需求。针对上述的铜注棉防护口罩,本实施例提供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流程:S1、按照口罩板皮尺寸裁剪口罩原料,所述原料包括:纯棉布、立体无纺布、双层高效低阻熔喷布以及铜注棉,以及鼻梁条、松紧带、可调节耳扣以及装饰标,S2、把亲肤层、成型层按顺序铺设,亲肤层为最外层,成型层在内,对折后呈左右对称;通过两行棉线缝合亲肤层、成型层,缝合时第一行棉线的缝份为0.5cm,第二行棉线与第一行棉线间距为0.15cm;S3、继续在按成型层上缝合过滤层,在过滤层上缝合抑菌层,同时也要保证对折后呈左右对称,过滤层和抑菌层的缝份为0.6cm;S4、使亲肤层、成型层、过滤层以及抑菌层依序重合后对口罩进行包边,包边宽度为0.8cm,且单线宽度0.15cm;S5、松紧带通道内折四线包缝压0.9cm单线,采用上下活打回针进行缝制;S6、缝制鼻尖省位,且所述鼻尖省位长度为4cm;S7、对过滤层以及抑菌层两端进行加固缝合,且加固缝份控制到0.3-0.5cm。S8、粘贴左右对称鼻梁条,所述鼻梁条长度不少于8cm;S9、剪裁两端松紧带尺寸各自不低于13cm,耳带头留0.3cm毛边热烫于口罩两端;S10、缝制装饰标:装饰标距离穿戴后左侧包边1.5cm,且标外漏2cm。S11、对制作完成的口罩进行验整,包括:检验口罩折叠后是否以鼻尖处为中心左右对称;检验是否有杂乱线头;检验松紧带是否左右对称;检验口罩外观是否整洁、无污渍、无破损、无脱线、不跳针及里表平复。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由外到内依次包括:亲肤层、成型层、过滤层以及抑菌层;所述亲肤层采用纯棉布;所述成型层采用立体无纺布;所述过滤层采用高效低阻熔喷布;所述抑菌层采用铜注棉;所述亲肤层设置鼻梁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由外到内依次包括:亲肤层、成型层、过滤层以及抑菌层;所述亲肤层采用纯棉布;所述成型层采用立体无纺布;所述过滤层采用高效低阻熔喷布;所述抑菌层采用铜注棉;所述亲肤层设置鼻梁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两端设置一对弹性耳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耳带上设置可调节耳扣。


4.一种铜注棉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按照口罩板皮尺寸裁剪口罩原料;
S2、按顺序铺设亲肤层、成型层并通过两行棉线缝合,缝合时第一行棉线的缝份为0.5cm,第二行棉线与第一行棉线间距为0.15cm;
S3、按顺序缝合过滤层、抑菌层,且缝份为0.6cm;
S4、使亲肤层、成型层、过滤层以及抑菌层依序重合后对口罩进行包边,包边宽度为0.8cm,且单线宽度0.15cm;
S5、松紧带通道内折四线包缝压0.9cm单线,采用上下活打回针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贤玲
申请(专利权)人:清渤美滨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