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46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包括包括罩体,罩体上安装有过滤窗口,所述的过滤窗口内部安装有滤芯,滤芯紧挨着风扇,所述的罩体里安装有电路结构,所述的电路结构包括电池模块和电路模块;该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通过两个风扇在风扇和滤芯间产生负压,外部空气被过滤吸入,口罩贴合人体形成接近的封闭空间,人呼出的气体被源源不断的清洁空气挤压出去,被过滤后的空气被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如果过滤后的空气中污染物达到一定数值,以及口罩使用时间过长时,口罩就会发出蜂鸣声提醒使用者更换滤芯,从而使得该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具有智能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罩
,具体为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
技术介绍
工业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了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PM2.5、粉尘及其他的污染物大量增加,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空气质量的下降,导致现代很多人得各种癌症或者血管疾病,虽然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戴口罩的人用的都是医用一次性口罩,并不具备防雾霾、灰尘的作用;有些少数人戴口罩用的是防雾霾口罩,但人们使用时并不知道口罩是否失效,空气过滤后是否还达标,而口罩使用者往往将一个防雾霾口罩使用较久的时间,口罩容易滋生细菌,影响人体健康;有些口罩的过滤性比较好,但是代价就是口罩的过滤层比较厚,呼吸时比较有难度,当口罩过滤杂物很多时,口罩的小气孔会堵塞,导致口罩进一步的呼吸困难,影响了口罩的销售生产;无论是一次性口罩还是防雾霾口罩,他们都是消耗品,生产及售卖价格高,浪费金钱,也浪费很多的过滤材料,不够节能,越来越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能够检测过滤后的空气质量,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滤芯,具有智能的特点,解决了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的罩体上左右两侧开有过滤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窗口内部安装有更换式的滤芯结构和风扇,所述的罩体里安装有电路结构,所述的电路结构与风扇电性连接,使得电路结构驱动风扇对口罩内进行辅助送风,同时对口罩内的空气进行质量监测,所述的电路结构包括电池模块和电路模块;所述的电路模块包括升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感应电路、主控电路、空气质量检测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风扇电路和蜂鸣器电路;所述的电池模块和升压电路输入端相连,输出端给感应电路、主控电路、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和风扇电路供电;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连接在电池和主控电路之间,对电池的电压信号进行检测;所述的感应电路和主控电路相连接,感应电路是用来感应人体的电信号;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和主控电路相连接,空气质量检测电路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优选的,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所述第三芯片的AOUT引脚和第二芯片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第二芯片的反相输入端和第二芯片的输出端、主控电路相连接。优选的,感应电路包括第一芯片、第一电感、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的第一芯片的EN、IN脚分别和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并联,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芯片的SW脚和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分别和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正极接电源,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芯片的FB脚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一芯片的GND脚、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并联接地。优选的,感应电路包括第五芯片,所述罩体的边缘处还有导电胶体,所述导电胶体和第五芯片的感应端相连接,所述第五芯片的1脚、4脚和6脚分别和主控电路的13脚、12脚和11脚对应连接。优选的,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一端连接电池正极,另一端连接主控电路的第17脚。优选的,罩体下端开有一气孔,所述气孔内安装一气体单向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口罩可以多次使用,并非是一次性口罩,当口罩滤芯效果不好时,通过拆掉过滤窗口更换滤芯即可,减少过滤材料的浪费;2.口罩内部有智能系统,通过风扇将外部空气过滤后以负压形式抽进口罩供人呼吸,而智能系统的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将吸入的空气进行检测,以判断口罩的滤芯是否需要更换,当口罩滤芯更换后,将电路进行重新复位,就可以对口罩滤芯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时,滤芯使用足够时间后,会提醒使用者更换滤芯;3.当电路总开关打开时且口罩接触到人体时,口罩才会工作,当口罩摘下来时,口罩就处于待机状态,减少电量的浪费;4.为了口罩能够过滤多种污染物或者有害物质,口罩的滤芯比较厚,使用者自主呼吸有少许的难度,所以罩体内的风扇可以在正常工作时向口罩内主动送入过滤后的空气,帮助使用者吸气;5.带有电池电压检测功能,可以用过蜂鸣器的蜂鸣提示知道,本专利技术口罩要更换电池;6.口罩的底部安装有气体单向阀,当使用者呼气时,气体单向阀打开,呼出的气体被排出罩外,当使用者吸气时,口罩内的清洁空气快速减少,然后口罩内形成负压,气体单向阀闭合,外部的空气无法进入口罩内,因为风扇的存在,短时间内口罩就可以补充充足的空气,供使用者呼吸。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路方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斜视图;附图标记:1、上系绳端;2、下系绳端;3、罩体;5、过滤窗口;6、卡子;7、电路结构;8、气体单向阀;9、滤芯;10、风扇;11、导电胶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包括罩体3和过滤窗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窗口5内部安装有滤芯9和滤芯10,所述的过滤窗口5还设置有卡子6,用来卡住过滤窗口5,从而将过滤窗口5拆下来更换滤芯更方便,所述的罩体3里安装有电路结构7,罩体3的外部连接有上系绳端1和下系绳端2,罩体3的下端还开有气体单向阀8,在口罩内部不断有清洁的空气时,呼出的空气通过气体单向阀8被挤出,所述的电路结构7包括电池模块和电路模块;所述的电路模块包括升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感应电路、主控电路、空气质量检测电路、风扇电路和蜂鸣器电路;所述的电池模块和升压电路输入端相连,输出端给感应电路、主控电路、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和风扇电路供电,升压电路将低电压升高为较高电压;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连接在电池和主控电路之间,对电池的电压信号进行检测;所述的感应电路和主控电路相连接,感应电路是用来感应人体的电信号;感应电路包括第一芯片、第一电感、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的第一芯片的EN、IN脚分别和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并联,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芯片的SW脚和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分别和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正极接电源,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芯片的FB脚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一芯片的GND脚、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并联接地;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和主控电路相连接,空气质量检测电路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比如说检测二氧化硫、氨气等。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安装上电池,闭合总开关,升压电路将充电锂电池的3.7V电压转为5V的电压给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包括罩体(3),所述的罩体(3)上左右两侧开有过滤窗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窗口内部安装有更换式的滤芯(9)结构和风扇(10),所述的罩体(3)里安装有电路结构(7),所述的电路结构与风扇电性连接,使得电路结构驱动风扇对口罩内进行辅助送风,同时对口罩内的空气进行质量监测,所述的电路结构(7)包括电池模块和电路模块;/n所述的电路模块包括升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感应电路、主控电路、空气质量检测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风扇电路和蜂鸣器电路;/n所述的电池模块和升压电路输入端相连,输出端给感应电路、主控电路、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和风扇电路供电;/n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连接在电池和主控电路之间,对电池的电压信号进行检测;/n所述的感应电路和主控电路相连接,感应电路是用来感应人体的电信号;/n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和主控电路相连接,空气质量检测电路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包括罩体(3),所述的罩体(3)上左右两侧开有过滤窗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窗口内部安装有更换式的滤芯(9)结构和风扇(10),所述的罩体(3)里安装有电路结构(7),所述的电路结构与风扇电性连接,使得电路结构驱动风扇对口罩内进行辅助送风,同时对口罩内的空气进行质量监测,所述的电路结构(7)包括电池模块和电路模块;
所述的电路模块包括升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感应电路、主控电路、空气质量检测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风扇电路和蜂鸣器电路;
所述的电池模块和升压电路输入端相连,输出端给感应电路、主控电路、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和风扇电路供电;
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连接在电池和主控电路之间,对电池的电压信号进行检测;
所述的感应电路和主控电路相连接,感应电路是用来感应人体的电信号;
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和主控电路相连接,空气质量检测电路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电动防雾霾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所述第三芯片的AOUT引脚和第二芯片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第二芯片的反相输入端和第二芯片的输出端、主控电路相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丽娜刘红普吴建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斯科赛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