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23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包括:支座;第一台钳,所述第一台钳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一台钳上设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台钳钳口的开合;第二台钳,所述第二台钳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台钳上设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台钳钳口的开合,所述第一台钳和所述第二台钳紧靠设置,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对远离设置;夹料机构,所述夹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夹料机构包括卡箍、穿设在所述卡箍内的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设有第三手柄,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设有V型钳,所述第三手柄靠近所述第一手柄设置。其解决电阻丝发热均匀,减少炉内温度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
本技术涉及了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材料使炉内电热元件或加热介质发热,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在炉内对工件进行直接或间接加热的加热炉。因其结构简单、炉温分布均匀且便于控制、无烟尘、无噪声等优点,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工业电阻炉一般由发热元件+绝缘体、保温层、金属壳体、和温控系统等组成。对于电阻炉的发热元件的材料选择种类繁多的,有金属发热体及非金属发热体,其中金属发热体种类繁多,如铁铬铝系、镍铬系及白金,钼,钨等等。非金属发热体有碳化硅,硅化钼等等。其中非金属材料因其不具备延伸性,不能做变形加工,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步变质而劣化造成电阻变大,从寿命,稳定性以及加工性来说,金属电阻丝作为发热元件是陶瓷纤维加热器的最佳选择。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金属电阻丝,在加工整形过程中缺乏专业的工具,一般都是使用老虎钳等类似工具手工进行拉伸及整形,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每列的线圈数量不等,不同列相差有10圈,热效率差异很大。2、电阻丝同一列线圈中线圈与线圈的间距不均,太近会造成短路,太远此区域热容量偏低。3、电阻丝的不同列线圈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在埋入陶瓷纤维中时电阻丝的深度有深有浅,对炉内的热辐射不均匀,影响炉内温度的均匀性。4、电阻丝的两列线圈之间的间距分布不均,对电阻炉内的温度均匀分布有影响。5、电阻丝表面在加工整形过程中表面氧化层被破坏受损,影响电阻丝寿命。以上的情况都会造成电阻炉炉内温度分布不均,炉内热处理工件的受热不均,对于工件的缺陷率都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且电阻丝寿命缩短,增加客户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其能够解决电阻丝发热均匀,减少炉内温度偏差,延长电阻丝寿命,降低加热工件的缺陷,降低客户的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包括:支座;第一台钳,所述第一台钳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一台钳上设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台钳钳口的开合;第二台钳,所述第二台钳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台钳上设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台钳钳口的开合,所述第一台钳和所述第二台钳紧靠设置,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对远离设置;夹料机构,所述夹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夹料机构包括卡箍、穿设在所述卡箍内的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设有第三手柄,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设有V型钳,所述第三手柄靠近所述第一手柄设置。优选的,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所述第二滑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上,所述第一台钳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所述第二滑台能够在所述第一滑台上移动,所述第一台钳能够在所述第二滑台上移动,所述第二滑台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台钳的移动方向垂直。优选的,所述夹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台钳的钳口上设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上覆有硅胶。优选的,所述第一台钳的两个钳口可同时相向或相反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二台钳的两个钳口中有一个钳口固定不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仅用一次装夹,即可完成电热丝的退丝和旋转两个动作,加工效率提高一半;2、整个拉伸过程全部采用非金属材质接触(硬度<电阻丝),电阻丝表面氧化膜层完整,延长电阻丝的寿命;3、装置结构稳定可靠,电热丝整形后线圈中心距精准,平整度高,与加热器成型模具高度匹配,无需再进行调整;4、整个过程是冷加工,无局部受热不产生内应力,电热丝使用过程不容易断裂;5、与陶瓷纤维成型后制成的电热丝表面平整,每列线圈中心距均匀,使电阻炉内的温度均匀分布,热效高。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使用中电热丝线圈部分腾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使用中电热丝旋转180°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滑台;11、第二滑台;2、第一钳台;21、第一手柄;22、滚珠轴承;3、第二钳台;31、第二手柄;4、卡箍;41、第一杆件;42、第三手柄;43、V型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包括支座、第一台钳、第二台钳以及夹料机构。所述第一台钳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一台钳的左侧设有第一手柄21,所述第一手柄2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台钳钳口的开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台钳的钳口上设有滚珠轴承22,所述滚珠轴承22上覆有硅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台钳的两个钳口可在所述第一手柄21的转动下同时相向或相反移动。所述第二台钳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手柄31设置在第二台钳的右侧,所述第二手柄31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台钳钳口的开合,所述第一台钳和所述第二台钳紧靠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台钳左钳口固定不动,所述第二台钳的右钳口在所述第二手柄31的作用下左右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台钳上设有度标尺,所述度标尺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钳靠近所述第一台钳的一侧上。所述夹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所述卡箍4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台上,所述第一杆件41穿设在所述卡箍4内,所述第一杆件41的左端设有第三手柄42,所述第一杆件41的右端设有V型钳4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座;/n第一台钳,所述第一台钳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一台钳上设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台钳钳口的开合;/n第二台钳,所述第二台钳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台钳上设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台钳钳口的开合,所述第一台钳和所述第二台钳紧靠设置,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对远离设置;/n夹料机构,所述夹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夹料机构包括卡箍、穿设在所述卡箍内的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设有第三手柄,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设有V型钳,所述第三手柄靠近所述第一手柄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
第一台钳,所述第一台钳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一台钳上设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台钳钳口的开合;
第二台钳,所述第二台钳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台钳上设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台钳钳口的开合,所述第一台钳和所述第二台钳紧靠设置,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对远离设置;
夹料机构,所述夹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夹料机构包括卡箍、穿设在所述卡箍内的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设有第三手柄,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设有V型钳,所述第三手柄靠近所述第一手柄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丝一体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治平陆祖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伊索来特耐火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