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030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包括过滤筒体和加热筒体,过滤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气管,进气管连接吸风机的出气口,过滤筒体内设于滤网,滤网呈锥状安装在过滤筒体内,过滤筒体的一侧安装有气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风机产生风源,风源通过进气管进入过滤筒体内,经滤网初步过滤后通过气管进入过滤腔内,过滤腔内的储水可以将风源中的颗粒及飞尘过滤出来后,风源通过隔板进入加热通道,经电热管加热后通过排气管排出,连续弯折的加热通道延长了风源的加热时间,提高了电热管的加热效率,经过连续两次的过滤,风源中的颗粒沉淀在过滤腔内,避免了风源中的飞尘或颗粒碰到高温电热管产生黑烟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膜组的电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膜组是将树脂利用挤出机熔融塑化挤成薄壁管,然后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利用聚合物此时具有较好的流动状态,采用压缩空气将它吹胀成所要求的厚度,经冷却定型后成为薄膜,在包装产品时,需要先使用薄膜包裹产品,再通过电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风热塑收缩薄膜,使薄膜牢牢包裹住产品,现有技术通常利用电热管对风机产生的风简单加热后产生所需的热风,但是,风机产生的风中带有飞尘及颗粒,电热管表面温度高,当飞尘或颗粒碰到高温电热管时,会冒黑烟,甚至燃烧,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提供一种对风机产生的风源进行过滤的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对风机产生的风源进行过滤的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包括过滤筒体和加热筒体,所述过滤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吸风机的出气口,所述过滤筒体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呈锥状安装在所述过滤筒体内,所述过滤筒体的一侧安装有气管,所述气管远离所述过滤筒体的一端穿设至所述加热筒体内且延伸至所述加热筒体内壁的底部;所述加热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加热筒体分隔成位于上方的加热腔和位于下方的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存有水,所述加热腔内壁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由上至下间隔交错设置,所述导流板间形成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内交错布设有若干电热管;所述加热筒体的顶部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上均连接有排气管。优选的,所述过滤腔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控制阀。优选的,所述过滤筒体和所述加热筒体的底部均设有若干支脚。优选的,所述电热管的两端通过碳刷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源。优选的,所述隔板上圆周阵列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径为3.58cm~5.58cm。(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风机产生风源,风源通过进气管进入过滤筒体内,经滤网初步过滤后通过气管进入过滤腔内,过滤腔内的储水可以将风源中的颗粒及飞尘过滤出来后,风源通过隔板进入加热通道,经电热管加热后通过排气管排出,连续弯折的加热通道延长了风源的加热时间,提高了电热管的加热效率,经过连续两次的过滤,风源中的颗粒沉淀在过滤腔内,避免了风源中的飞尘或颗粒碰到高温电热管产生黑烟燃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隔板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吸风机;2-进气管;3-滤网;4-过滤筒体;5-排水管;6-过滤腔;7-气管;8-隔板;9-电热管;10-加热筒体;11-导流板;12-排气孔;13-加热腔;14-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包括过滤筒体4和加热筒体10,过滤筒体4的顶部设有进气管2,进气管2连接吸风机1的出气口,过滤筒体4内设有滤网3,滤网3呈锥状安装在过滤筒体4内,过滤筒体4的一侧安装有气管7,气管7远离过滤筒体4的一端穿设至加热筒体10内且延伸至加热筒体10内壁的底部;加热筒体10内设有隔板8,隔板8将加热筒体10分隔成位于上方的加热腔13和位于下方的过滤腔6,过滤腔6内存有水,加热腔13内壁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导流板11,导流板11由上至下间隔交错设置,导流板11间形成加热通道,加热通道内交错布设有若干电热管9;加热筒体10的顶部设有若干排气孔12,排气孔12上均连接有排气管;使用时,通过吸风机1产生风源,风源通过进气管2进入过滤筒体4内,经滤网3初步过滤后通过气管7进入过滤腔6内,过滤腔6内的储水可以将风源中的颗粒及飞尘过滤出来,然后通过隔板8进入加热通道,经电热管9加热后通过排气管排出,连续弯折的加热通道延长了风源的加热时间,提高了电热管9的加热效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吸风机1产生风源,风源通过进气管2进入过滤筒体4内,经滤网3初步过滤后通过气管7进入过滤腔6内,过滤腔6内的储水可以将风源中的颗粒及飞尘过滤出来后,风源通过隔板8进入加热通道,经电热管9加热后通过排气管排出,连续弯折的加热通道延长了风源的加热时间,提高了电热管9的加热效率,经过连续两次的过滤,风源中的颗粒沉淀在过滤腔6内,避免了风源中的飞尘或颗粒碰到高温电热管9产生黑烟燃烧。本实施例中,过滤腔6的底部设有排水管5,排水管5上设有控制阀,控制控制阀控制过滤腔6内水的排放,水源也可通过排水管5进入过滤腔6内,实现对过滤腔6内水的更换。本实施例中,过滤筒体4和加热筒体10的底部均设有若干支脚,支脚分别用于支撑过滤筒体4和加热筒体10。本实施例中,电热管9的两端通过碳刷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源,通过电源控制开关,通过变压器控制电热管9的加热效率。本实施例中,隔板8上圆周阵列开设有多个穿孔14,穿孔14的孔径为3.58cm~5.58cm,过滤腔6内过滤后的风源通过穿孔14进入加热腔13内,隔板8的设置可以避免风源进入过滤腔6后产生的水花溅射到加热腔13内。本实施例中,导流板11由尼龙、PPSF/PPSU材料、PC材料、ULTEM9085材料及PC-ABS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通过吸风机1产生风源,风源通过进气管2进入过滤筒体4内,经滤网3初步过滤后通过气管7进入过滤腔6内,过滤腔6内的储水可以将风源中的颗粒及飞尘过滤出来后,风源通过隔板8进入加热通道,经电热管9加热后通过排气管排出,连续弯折的加热通道延长了风源的加热时间,提高了电热管9的加热效率,经过连续两次的过滤,风源中的颗粒沉淀在过滤腔6内,避免了风源中的飞尘或颗粒碰到高温电热管9产生黑烟燃烧。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包括过滤筒体和加热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吸风机的出气口,所述过滤筒体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呈锥状安装在所述过滤筒体内,所述过滤筒体的一侧安装有气管,所述气管远离所述过滤筒体的一端穿设至所述加热筒体内且延伸至所述加热筒体内壁的底部;所述加热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加热筒体分隔成位于上方的加热腔和位于下方的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存有水,所述加热腔内壁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由上至下间隔交错设置,所述导流板间形成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内交错布设有若干电热管;所述加热筒体的顶部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上均连接有排气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膜组的电加热装置,包括过滤筒体和加热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吸风机的出气口,所述过滤筒体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呈锥状安装在所述过滤筒体内,所述过滤筒体的一侧安装有气管,所述气管远离所述过滤筒体的一端穿设至所述加热筒体内且延伸至所述加热筒体内壁的底部;所述加热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加热筒体分隔成位于上方的加热腔和位于下方的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存有水,所述加热腔内壁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由上至下间隔交错设置,所述导流板间形成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内交错布设有若干电热管;所述加热筒体的顶部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上均连接有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章峰毛健全尹望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融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