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纳米远红外节能电热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282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导纳米远红外节能电热圈,包括加热层和保温层,加热层包括陶瓷块、石英管和电加热丝,多个陶瓷块首尾相连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陶瓷块设有通孔,所述陶瓷块内侧设有放热孔,所述放热孔位于所述通孔的一侧且连通所述通孔,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相邻的多个所述陶瓷块的通孔连接成孔道,所述孔道中穿插有所述石英管,所述石英管内部穿插有所述电加热丝;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层外侧。超导纳米远红外节能电热圈的电加热丝产生的热辐射可以通过放热孔传递到待加热物体,同时未通过放热孔的热辐射传递到陶瓷块上转化为热能,通过陶瓷块与待加热物体的接触进行热传导,充分利用了电加热丝产生的热辐射,热转换率高,更加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导纳米远红外节能电热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导纳米远红外节能电热圈。
技术介绍
电热圈又名加热圈,是用电热合金丝作发热材料,用云母软板或者陶瓷作绝缘材料的加热设备。陶瓷加热圈属于加热圈的一种,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大功率等优点。陶瓷加热圈适用于塑料机械、挤出机、塑胶机、化工行业、工业用烘干机、模具、罐体、桶体、斗仓、挤出机、注塑机的料筒加热装置上,以及各种管道加热。目前,一般的陶瓷电热圈,直接通过电发热丝加热陶瓷片对套内的物体进行加热,没有充分利用发热丝产生的远红外辐射,热转换效率低,外面没有保温层耗损电能多,且热能没有很好的散发出来影响了陶瓷电热圈的使用寿命。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电发热丝的热辐射、热转换率更高、热能更好的传递出去节电性能更强的陶瓷电热圈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导纳米远红外节能电热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陶瓷电热圈热转换效率低,外表温度高,耗损电能多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导纳米远红外节能电热圈,包括加热层和保温层;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导纳米远红外节能电热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层(1)和保温层(2);/n所述加热层(1)包括陶瓷块(11)、石英管(12)和电加热丝(13),多个所述陶瓷块(11)首尾相连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陶瓷块(11)设有通孔(14),所述陶瓷块(11)内侧设有放热孔(15),所述放热孔(15)位于所述通孔(14)的一侧且连通所述通孔(14),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相邻的多个所述陶瓷块的通孔(14)连接成孔道(16),所述孔道(16)中穿插有所述石英管(12),所述石英管(12)内部穿插有所述电加热丝(13);/n所述保温层(2)设置在所述加热层(1)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08 CN 20201001748271.一种超导纳米远红外节能电热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层(1)和保温层(2);
所述加热层(1)包括陶瓷块(11)、石英管(12)和电加热丝(13),多个所述陶瓷块(11)首尾相连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陶瓷块(11)设有通孔(14),所述陶瓷块(11)内侧设有放热孔(15),所述放热孔(15)位于所述通孔(14)的一侧且连通所述通孔(14),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相邻的多个所述陶瓷块的通孔(14)连接成孔道(16),所述孔道(16)中穿插有所述石英管(12),所述石英管(12)内部穿插有所述电加热丝(13);
所述保温层(2)设置在所述加热层(1)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纳米远红外节能电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块(11)为方形块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克勇
申请(专利权)人:永盈电热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