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膜、电芯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08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铝塑膜、电芯及动力电池,上述铝塑膜用于包裹电芯,铝塑膜包括膜体,膜体的外表面划分成与电芯的正极侧相邻的第一区域,与电芯的负极侧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膜体于第一区域内、第二区域内和第三区域内均覆盖有感温变色涂层,在对采用上述铝塑膜的电芯进行充放电测试时,测试人员可根据各感温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情况直观地判断电芯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从而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电芯的整体工作温度,有效提高电芯充放电测试的准确度,而且在对大批量电芯进行充放电测试时,测试人员可更加迅速地将工作温度异常的电芯筛选出来,有效提高电芯充放电测试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塑膜、电芯及动力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提供一种铝塑膜、电芯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动力电池一般由多个电芯串并联而成,为了保证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需要对各电芯进行充放电测试,而电芯在进行充放电测试时,通常需要借助温度探头对电芯的表面温度进行测量,但是,在测温过程中一般只对电芯的某一部位进行温度测量,无法准确反映出电芯的整体工作温度,而且只能逐一对电芯进行温度测量,导致测试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塑膜、电芯及动力电池,旨在解决现有的电芯充放电测试准确度及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塑膜,用于包覆电芯,铝塑膜包括膜体,膜体的外表面划分成与电芯的正极侧相邻的第一区域,与电芯的负极侧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膜体于第一区域内、第二区域内和第三区域内均覆盖有感温变色涂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铝塑膜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进行充放电测试时,电芯的正极侧、负极侧以及正极侧与负极侧之间位置均为主要发热部位,而上述铝塑膜的膜体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对应电芯的正极侧、负极侧以及正极侧与负极侧之间位置,膜体的第一区域内、第二区域内和第三区域内的感温变色涂层会根据电芯的上述各个部位的温度变化而变色,测试人员可根据各感温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情况直观地判断电芯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从而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电芯的整体工作温度,有效提高电芯充放电测试的准确度,而且在对大批量电芯进行充放电测试时,测试人员可根据各感温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情况直观地判断各电芯的温度情况,从而更加迅速地将工作温度异常的电芯筛选出来,有效提高电芯充放电测试的效率。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各感温变色涂层的厚度为5μm~30μm。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铝塑膜还包括密封透明层片,密封透明层片覆盖在各感温变色涂层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不影响测试人员观察感温变色涂层的变色情况的同时,将感温变色涂层有效密封,有效防止感温变色涂层因与氧气接触而导致氧化失效。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密封透明层片的厚度为3μm~30μ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密封透明层片的厚度限定在合理区间,有效保证密封透明层片对感温变色涂层的密封保护作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膜体包括绝缘层片、金属层片和保护层片,绝缘层片、金属层片和保护层片依次层叠设置,各感温变色涂层均覆盖在保护层片背离金属层片的表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层片起到对金属层片与电芯中的电解液之间的有效隔绝作用,保证电芯的绝缘性能;金属层片起到对电芯整体的有效支撑作用;而保护层片起到对金属层片的有效保护作用,避免金属层片发生划损的情况。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绝缘层片的厚度为10μm~70μ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绝缘层片的厚度限定在合理区间,有效保证绝缘层片对金属层片与电芯中的电解液之间的隔绝作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金属层片的厚度为50μm~100μ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金属层片的厚度限定在合理区间,既能避免因金属层片过薄而导致金属层片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破损,也能避免因金属层片过厚而导致电芯质量过大,进而导致电芯的能量密度下降。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保护层片的厚度为15μm~50μ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保护层片的厚度限定在合理区间,有效保证保护层片对金属层片的保护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芯,包括上述铝塑膜。由于上述电芯采用了上述铝塑膜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多个上述电芯。由于上述动力电池采用了上述电芯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芯中的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铝塑膜的主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电芯,11、铝塑膜,111、膜体,1111、第一区域,1112、第二区域,1113、第三区域,1114、绝缘层片,1115、金属层片,1116、保护层片,112、感温变色涂层,113、密封透明层片,12、正极极耳,13、负极极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结合图1所示,一种电芯10,包括正极极耳12、负极极耳13和铝塑膜11,铝塑膜11包覆于电芯本体外部形成电芯10的壳体,正极极耳12和负极极耳13分别设于壳体的两端,或者,正极极耳12和负极极耳13设于壳体的同端侧。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铝塑膜11进行详细描述。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铝塑膜11,用于包覆电芯10,铝塑膜11包括膜体111,膜体111的外表面划分成与电芯10的正极极耳12相邻的第一区域1111,与电芯10的负极极耳13相邻的第二区域1112,以及位于第一区域1111与第二区域1112之间的第三区域1113,膜体111于第一区域1111内、第二区域1112内和第三区域1113内均覆盖有感温变色涂层112。由于在进行充放电测试时,电芯10的正极极耳12附近位置、负极极耳13附近位置以及正极极耳12与负极极耳13之间位置均为主要发热部位,而上述铝塑膜11的膜体111的第一区域1111、第二区域1112和第三区域1113分别对应电芯10的正极极耳12附近位置、负极极耳13附近位置以及正极极耳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塑膜,用于包裹电芯,所述铝塑膜包括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的外表面划分成与所述电芯的正极侧相邻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电芯的负极侧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所述膜体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区域内和所述第三区域内均覆盖有感温变色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膜,用于包裹电芯,所述铝塑膜包括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的外表面划分成与所述电芯的正极侧相邻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电芯的负极侧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所述膜体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区域内和所述第三区域内均覆盖有感温变色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感温变色涂层的厚度为5μm~3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还包括密封透明层片,所述密封透明层片覆盖在各所述感温变色涂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透明层片的厚度为3μm~3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传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