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89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本申请提供的动力电池的壳体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该涂层厚度均一、外观美观;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耐电压达到20kV,绝缘阻抗DC 1kV、5s下大于15GΩ,漏电流DC 2.7kV、60s下小于0.2μA;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350℃条件下可耐温超过1h;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导热系数大于0.2W/m·K;与壳体附着力优异,达到100/100水平;硬度高,达到2H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汽车作为人类出行的便捷交通工具,正从传统的燃油汽车逐渐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世界上多个国家及地区也发布了关于可预见的未来逐渐取消使用燃油车的政令。鉴于此,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严格的安全标准要求,使得动力电池的内部和外部均需作相应的绝缘保护。对于动力电池的内部而言,电芯的外部通常会包裹一层塑料绝缘薄膜,用于电芯与金属壳体之间的绝缘保护。市面上经常被使用的塑料绝缘薄膜厚度多为100μm的纯PP薄膜。动力电池生产厂商通常还会在塑料绝缘薄膜上打孔,便于电解液通过微孔渗透达到平衡,以提高电解液的注液效率。对于动力电池的外部而言,壳体外部通常会使用一种压敏绝缘胶带包裹金属壳体,用于动力电池与外部之间的绝缘保护。市面上经常被使用的压敏绝缘胶带厚度多为100~300μm左右的PET蓝膜胶带。为了使其对金属外壳具有良好的贴服性和绝缘性,该压敏绝缘胶带具有复杂的结构,通常由离型层/PET薄膜层/丙烯酸胶水层/PET薄膜层/丙烯酸胶水层的多层结构构成,需要通过多步涂布、干燥、收卷、复卷等工艺流程制备,工艺复杂;另外,采用胶带贴合包裹的方式,尤其是外壳的拐角、变形处不利于胶带的粘贴,会导致良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由于壳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聚酰亚胺涂层,使得壳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最终使得动力电池的内部和/或外部具有较好的绝缘耐温保护。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优选的,所述壳体为铝合金壳体。优选的,所述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的厚度为1~60μm。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且所述电芯的表面不包覆塑料绝缘薄膜。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不包裹压敏绝缘胶带。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且所述电芯的表面不包覆塑料绝缘薄膜,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不包裹压敏绝缘胶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其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本申请提供的动力电池的壳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该涂层厚度均一,外观美观;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耐电压可达到20kV,绝缘阻抗DC1kV、5s下大于15GΩ,漏电流DC2.7kV、60s下小于0.2μA;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350℃条件下可耐温超过1h;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导热系数大于0.2W/m·K;与壳体附着力优异,达到100/100水平;硬度高,达到2H水平。因此,由于壳体内部和/或外部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替代行业现在普遍使用的塑料绝缘薄膜和/或压敏绝缘胶带,从而优化组装工序和提升组装效率、节省相应的设备人力等成本投入。另一方面,由于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的存在,壳体内部可以省去塑料绝缘薄膜的使用,电解液平衡不需要通过微孔缓慢渗透达到,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注液效率;壳体外部可以省去压敏绝缘胶带的使用,相对压敏绝缘胶带,电泳聚酰亚胺涂层厚度更薄、热阻更低,更有利于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此外,壳体内部和/或外部替换掉塑料绝缘薄膜和/或压敏绝缘胶带的使用,由于电泳聚酰亚胺涂层更加优越的绝缘性能,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的厚度相对于塑料绝缘薄膜和/或压敏绝缘胶带的厚度可以大幅减薄,从而节省出可观的电池使用空间,充分利用该电池使用空间,可以有效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内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的壳体;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的壳体;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的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针对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的内部和外部均需绝缘保护以及现有技术中的绝缘保护工艺复杂等问题,申请人对聚酰亚胺涂层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如果壳体内表面能够直接以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绝缘,就可以替换掉塑料绝缘薄膜的使用。通过减少使用塑料绝缘薄膜,一方面可以减少电芯包裹等组装工序,从而很好的提高组装效率和节省相应的设备人力等成本投入;另一方面电解液平衡不需要通过微孔缓慢渗透,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注液效率。如果壳体外表面能够以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绝缘,就可以替换掉压敏绝缘胶带的使用。通过减少使用压敏绝缘胶带,一方面可以减少包裹等组装工序,从而很好的提高组装效率和节省相应的设备人力等成本投入;另一方面相对压敏绝缘胶带,聚酰亚胺涂层厚度更薄、热阻更低,有利于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此外,如果壳体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以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绝缘,替换掉塑料绝缘薄膜和/或压敏绝缘胶带的使用,由于聚酰亚胺更加优越的绝缘性能,电泳聚酰亚胺涂层厚度相对于塑料绝缘薄膜和压敏绝缘胶带可以大幅减薄,从而节省出可观的电池使用空间,充分利用该电池使用空间,可以有效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鉴于上述分析,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本申请提供的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在壳体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在此基础上,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在聚酰亚胺涂层存在的情况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方案,具体是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且所述电芯的表面不包覆塑料绝缘薄膜;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方案,具体是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不包裹压敏绝缘胶带;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方案,具体是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且所述电芯的表面不包覆塑料绝缘薄膜,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不包裹压敏绝缘胶带。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1为仅内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的壳体,图2为仅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的壳体,图3为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的壳体。本申请壳体表面设置的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使得动力电池的内部和/或外部具有良好的绝缘,由此可以有效替代行业现在普遍使用的塑料绝缘薄膜和/或压敏绝缘胶带。本技术中,所述动力电池的壳体可以是各种结构的,例如常见的方形、圆形等,壳体的形状和大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此外,所述壳体的材料也不作特别的限制,从成型性和强度的角度出发,可以选用铜、铝、铁、银、金、镍、钛、钨等,优选为铜、铝等,更优选为铝,特别优选为铝合金。在本申请中,所述聚酰亚胺涂层是由聚酰亚胺的电泳液经过电泳沉积、再干燥成膜后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且所述电芯的表面不包覆塑料绝缘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且所述电芯的表面不包覆塑料绝缘薄膜。


2.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泳聚酰亚胺涂层,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不包裹压敏绝缘胶带。


3.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超任祥董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汉之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