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及其桥接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9030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计算机系统及其桥接模块,是在具有多个处理器的主板上,增加桥接模块安装在其中一个处理器插座上,连接原本连接到此处理器插座的两条具有相同传输协议的总线,使此二总线所连接的二处理器间、或处理器与芯片组间可以通过桥接模块构成通信,而不需安装处理器或预设的额外总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计算机系统,应用于处理电子数据,特别是一种装设桥接模块在处理器插座上,来串连总线的计算机系统。
技术介绍
计算机系统上,最主要的组成部件为主板,用来承载各电子零件,其中以处理器为最重要的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负责各种数据运算的主要工作,可以说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心脏也不为过。而为了适应日趋复杂、精密的数据处理,单一的一个处理器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适应这种情况,而有同一个主板上,安装两个以上的处理器的多处理器系统的诞生。以双处理器系统为例,其主板上具有两个处理器插座,可供两个处理器插在它的上面,采用并行多任务处理的运算方式,提高它的数据处理效率。其中一种架构为两个处理器之间以总线通信,而每一个处理器会有对应的一个芯片组(chipset),同样以总线来通信而用来执行特定的功能。然而,就是因为这样的架构,当双处理器的主板上仅仅插有一个处理器时,除了负载增加的问题之外,另一个空着的处理器插座所连接的芯片组相关功能,例如PCI桥接芯片所连接的各种PCI扩充卡功能,将无法使用,如此即造成相当大的不便与浪费。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将双处理器的主板,移去一个处理器以应用于低运算需求的用途上;或者其中一个处理器因损坏而移除时。一般而言,如果要使用因为移除处理器而闲置的芯片组功能时,必须预先设置剩余处理器与该芯片组的连接。类似的做法可参考美国6618783专利所公开的双处理器系统,它可在原有的输入/输出处理器(I/O processor)无法运作时,让已经预先交叉互连(cross-coupled)的另一个输入/输出处理器,接管原来所连接的PCI输入/输出卡(I/O cards)的运作控制。不过,预先设置的互连架构不可避免地增加线路布局上的复杂度。并且,当一个处理器插座闲置时,所连接的总线还要进一步处理,如果未进行总线中断(bus termination),持续传送的信号因为未被接收,将在总线终端逆转传回原发送装置,造成信号干扰;此情形在高速总线中更为严重。因此,预设互连架构尚须配合总线中断处理,事实上并非是一个最理想的方案。另外,在多处理器系统如八处理器系统中,缺少处理器会中断其它处理器间的连接,或者造成传输迟延(latency)的提高;受限于每个处理器既定的传输通道数量,先前提及的预先交叉互连技术并无法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计算机系统及其桥接模块,可在不需额外增加处理器且不变动系统架构的情况下,维持处理器与芯片组、处理器与输入/输出控制器或处理器与次系统间的通信。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一种计算机系统,其主板包含若干个第一处理器插座、至少一个第二处理器插座、若干个第一总线、第二总线、若干个处理器以及桥接模块,第一处理器插座分别供处理器插置,并与第一总线电性连接,而桥接模块插在第二处理器插座上,并同时与第一总线及第二总线电性连接,借由第一总线与第二总线不分主次(master/slave)的特性,使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第一总线与桥接模块,连接第二总线。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计算机系统,其主板包含若干个第一处理器插座、至少一个第二处理器插座与至少一个芯片组(chipset)、若干个第一总线、第二总线、若干个处理器以及桥接模块,第一处理器插座分别供处理器插置,并与第一总线电性连接,而桥接模块插在第二处理器插座上,并同时与第一总线及第二总线电性连接,借由第一总线与第二总线不分主次的特性,使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第一总线、桥接模块、第二总线,与芯片组构成通信。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桥接模块,包含若干个第一电性触件与第二电性触件,分别插在一个处理器插座上,以分别电性连接第一总线与第二总线,第一电性触件与第二电性触件具有特定定义分别彼此对应,并分别以电路连接(circuit connection)构成通连;进而使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第一总线、桥接模块、第二总线,与另一处理器、芯片组、输入/输出控制器或次系统其中之一构成通信。有关本创作的详细内容及技术,配合图示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计算机系统为双处理器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桥接模块结合在处理器插座上的分解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桥接模块结合在处理器插座上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桥接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桥接模块为四处理器计算机系统时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桥接模块为四处理器计算机系统时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桥接模块为四处理器计算机系统时的实施例示意图。图7A、图7B为一种处理器引脚名称及位置样本。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桥接模块,首先,在双处理器的系统中,请参阅图1,图示有主板40、第一总线31、第二总线32、第三总线33、处理器11、桥接模块12。主板40上包含有第一处理器插座41、第二处理器插座42与第一芯片组21、第二芯片组22,且处理器11安装在第一处理器插座41上,而桥接模块12取代另一处理器11安装在第二处理器插座42上,间接的电性连接第一总线31及第二总线32,进而使第一总线31与第二总线32构成通连。其中,处理器11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第一芯片组21与第二芯片组22可以是北桥(north bridge)、南桥(south bridge)、整合南北桥的桥接芯片(bridge chip)或输入/输出桥接芯片(I/O bridge)。第一总线31、第二总线32与第三总线33都具有相同的数据传输协议(transmission protocol),譬如可以是符合超传输(Hyper Transport)规格的总线;此总线类型可应用于处理器、芯片组、输入/输出控制器(I/O controller)或次系统(subsystem,通常为第二主板,具有若干个扩充总线或其它扩充功能)的数据传输,本质上它是双单向点对点传输总线(dual unidirectionalpoint-to-point buses)。其中第一总线31位于第一处理器插座41与第二处理器插座42之间,使处理器11与桥接模块12构成电性连接。而第二总线32位于第二处理器插座42与芯片组22之间,连接桥接模块12与芯片组22。而第三总线33位于第一处理器插座41与芯片组21之间,使处理器11与芯片组12构成通信。因此,处理器11除了可借由第三总线33与第一芯片组21构成通信而使用其功能外,更可通过第一总线31、桥接模块12与第二总线32而与第二芯片组22构成通信,而可在不需安装第二个处理器的情况下,使用第二芯片组22的功能。关于连接到第二处理器插座42的第一总线31与第二总线32的需求限制,除了二总线必须具有相同的数据传输规格之外,第一总线31与第二总线32对基本输出/输入系统(BIOS)而言是地位相等的(equal position),在数据传输时无主次(master/slave)之分。以超微公司(AMD)之OpteronTMMP处理器而言,其支持三组超传输的总线,它们的地位对BIOS而言是平等的,并未限定哪个总线一定要连接另一个处理器、或连接芯片组。如此一来,第一总线31才可能在第二处理器插座42安装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系统,包含一主板,该主板包含:至少一第一处理器插座与至少一第二处理器插座;至少一第一总线,电性连接该第一处理器插座与该第二处理器插座;至少一第二总线,电性连接该第二处理器插座;至少一处理器,插置在该第一处理器插座上,并通过该第一处理器插座与该第一总线电性连接;及至少一桥接模块,插置于该第二处理器插座,并通过该第二处理器插座同时与该第一总线及该第二总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通过该第一总线与该桥接模块,电性连接该第二总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善凯丁蕾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电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泰安电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