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87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装置。在基板设置有进行供电的供电元件。在俯视时与供电元件不同的位置配置有与供电元件电磁耦合的第一无源元件。在俯视时与供电元件以及第一无源元件重叠的位置配置有电介质部件。在电介质部件的朝向供电元件的面上的、在俯视时与第一无源元件重叠的位置设置有导电图案。通过导电图案与第一无源元件电连接,从而电介质部件由基板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天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在包括形成在基板上的多个贴片的阵列天线的各贴片上配置有电介质等价物的电介质负载阵列天线(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介质负载阵列天线中,通过在各贴片负载电介质等价物,来提高孔径效率。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43605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记载将电介质等价物(电介质部件)固定于基板的具体的方法。例如,考虑使用粘合剂将电介质等价物粘合到基板的方法。如果是该方法,则必须利用某种方法将电介质等价物与贴片(供电元件)对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将电介质部件与供电元件对位的天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基板;供电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进行供电;第一无源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并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供电元件不同的位置,与上述供电元件电磁耦合;电介质部件,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供电元件以及上述第一无源元件重叠的位置;以及导电图案,设置于上述电介质部件的朝向上述供电元件的面上的、在俯视时与上述第一无源元件重叠的位置,通过上述导电图案与上述第一无源元件电连接,从而上述电介质部件由上述基板支承。若将导电图案与第一无源元件对位,则电介质部件与供电元件对位。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电介质部件与供电元件对位。另外,通过配置电介质部件,也能够获得能够使天线装置的动作频带宽带化这个效果。附图说明图1A是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1B是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辐射元件的俯视图。图2A以及图2B分别是图1B的点划线2A-2A以及点划线2B-2B处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回波损耗S11的模拟结果的图表。图4A以及图4B是模拟对象的样本的立体图,图4C是表示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样本的回波损耗S11的模拟结果的图表。图5是模拟对象的样本的辐射元件的俯视图。图6A以及图6B分别是表示图5所示的样本的回波损耗S11以及天线增益的模拟结果的图表。图7A以及图7B分别是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图8A、图8B以及图8C分别是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天线装置所使用的电介质部件以及辐射元件的立体图。图9A是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9B以及图9C分别是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与xz面平行的剖视图以及与yz面平行的剖视图。图10A是第三实施例的本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10B以及图10C分别是第三实施例的本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与xz面平行的剖视图以及与yz面平行的剖视图。图11A是第四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电介质部件以及辐射元件的俯视图,图11B是第四实施例的电介质部件的仰视图。图12是第五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剖视图。图13是第六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剖视图。图14是第七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A至图4C的附图,对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进行说明。图1A是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在由电介质构成的基板10的一个面亦即上表面配置有辐射元件11,在内层配置有接地导体15。辐射元件11和接地导体15构成贴片天线。辐射元件11由供电元件111以及2个第一无源元件112(以下,简称为“无源元件”(对应的日文原文是“無給電素子”:无供电元件)。)构成。供电元件111具有长方形的平面形状。对于辐射元件11的结构,之后参照图1B详细地进行说明。定义如下的xyz正交坐标系:将与供电元件111的相邻的2个边平行的方向分别设为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将供电元件111的法线方向设为z轴方向。另外,将供电元件111的法线方向(z轴方向)定义为高度方向。在基板10的下表面配置有供电线12。供电线12通过设置于接地导体15的隙孔内的导通孔与供电元件111结合,并从与供电元件111的结合位置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在基板10上(在从辐射元件11观察时与接地导体15相反侧)配置有长方体形状的电介质部件20,以使在俯视时与辐射元件11重叠。电介质部件20具有与xy面平行的底面、与底面的4个边分别连续的4个侧面以及与底面平行的上表面。在俯视时,电介质部件20的底面的中心和供电元件111的中心一致。另外,在俯视时,电介质部件20的底面内含辐射元件11。电介质部件20例如能够由低温共烧陶瓷(LTCC)等陶瓷或者聚酰亚胺等树脂形成。例如,LTCC的相对介电常数εr约为6.4,聚酰亚胺的相对介电常数εr约为3。图1B是辐射元件11的俯视图。在俯视时,辐射元件11包括:长边与x轴平行的长方形的供电元件111、和配置于其两侧(y轴方向的正侧以及负侧)的2个无源元件112。每个无源元件112的平面形状也是长边与x轴平行的长方形。在供电元件111与无源元件112之间确保有间隔(空间),无源元件112与供电元件111电磁耦合。在将供电元件111的与x轴垂直的一对短边各自的中点作为两端的线段上,在从该线段的中心偏于一端的位置处,在供电元件111连接有导通孔导体13。此外,供电元件111与导通孔导体13的连接位置(供电点)无需在将供电元件111的与x轴垂直的一对短边各自的中点作为两端的线段上。另外,也可以在供电元件111的边缘连接供电线12。导通孔导体13从供电元件111通过设置于接地导体15(图1A)的隙孔16到达至基板10的下表面。导通孔导体13与设置于基板10的下表面的供电线12连接。供电线12从与导通孔导体13连接的位置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图2A以及图2B分别是图1B的点划线2A-2A以及点划线2B-2B处的剖视图。在基板10的上表面配置有由供电元件111以及2个无源元件112构成的辐射元件11。在基板10的上表面配置有2个无源元件112,以在y轴方向上夹着供电元件111(图2A)。在基板10的内层配置有接地导体15,在下表面配置有供电线12。导通孔导体13通过设置于接地导体15的隙孔16将供电线12与供电元件111连接。在电介质部件20的底面设置有2个导电图案21。2个导电图案21配置于与2个无源元件112对应的位置。2个导电图案21分别经由焊料30与2个无源元件112电连接。导电图案21通过焊料30与无源元件112电连接,从而电介质部件20被基板10支承并固定。在电介质部件20与供电元件111之间确保与焊料30的高度相当的空隙32。接下来,对第一实施例的优异的效果进行说明。在供电元件111和无源元件112产生复合谐振,实现天线装置的动作频带的宽带化。并且,在辐射元件11负载有电介质部件20,在电介质部件20内产生电波的谐振,由此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宽带化、高增益化。另外,由于无源元件112作为用于将电介质部件20固定于基板10的焊盘发挥功能,所以无需设置用于固定电介质部件20的专用焊盘。因此,能够避免由于设置固定电介质部件20的专用焊盘而会产生的天线的性能的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装置,具有:/n基板;/n供电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进行供电;/n第一无源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并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供电元件不同的位置,与上述供电元件电磁耦合;/n电介质部件,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供电元件以及上述第一无源元件重叠的位置;以及/n导电图案,设置于上述电介质部件的朝向上述供电元件的面上的、在俯视时与上述第一无源元件重叠的位置,/n通过上述导电图案与上述第一无源元件电连接,从而上述电介质部件由上述基板支承。/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7 JP 2018-1811631.一种天线装置,具有:
基板;
供电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进行供电;
第一无源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并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供电元件不同的位置,与上述供电元件电磁耦合;
电介质部件,配置于在俯视时与上述供电元件以及上述第一无源元件重叠的位置;以及
导电图案,设置于上述电介质部件的朝向上述供电元件的面上的、在俯视时与上述第一无源元件重叠的位置,
通过上述导电图案与上述第一无源元件电连接,从而上述电介质部件由上述基板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上述电介质部件的形状是长方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上述电介质部件的形状是平行六面体,一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根本崇弥二神大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