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镀剂除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756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镀剂除铁装置,该除铁装置的储液池、加药管、吸入泵、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均固定在壳体内,压滤机固定在壳体顶部,整个除铁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壳体底部固定有万向轮,便于该除铁装置运输和移动位置;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第一计量泵和第二计量泵进行加药,加药管具备混合药液与助镀剂的功能,无需再设置搅拌装置,使得除铁装置结构简单,双氧水池和氨水池内分别设置有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用于监测双氧水池和氨水池内的药液量,当药液不足时,通过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分别为双氧水池和氨水池补充药液,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企业除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镀剂除铁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镀锌工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助镀剂除铁装置。
技术介绍
在热镀锌工艺中,助镀剂的作用是清除工件表面上残留的铁盐及未除掉的氧化铁等杂质,进一步溶解并清除工件表面上的氧化铁,洁净工件表面,降低锌液的表面张力,促使工件铁基体与液锌快速浸润并反应,保证Zn-Fe合金反应的顺利进行,从而缩短合金反应的时间,使镀锌层更为美观。热镀锌工艺中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就是助镀剂中的含铁量,助镀剂中含铁量的良好控制是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助镀剂除铁系统中混合池和沉淀池等多为现场修建的混凝土结构,各结构之间相互分散,占地面积大,通过人工加药除铁,除铁成本高,而且装置整体性差,无法根据需要灵活移动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助镀剂除铁装置,该除铁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运输和移动位置,无需人工加药,降低企业除铁成本。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助镀剂除铁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储液池、加药管、吸入泵、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所述壳体底部固定有万向轮,所述储液池内部被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助镀液池、双氧水池和氨水池,所述助镀液池、双氧水池和氨水池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所述加药管固定在储液池外侧,加药管包括多根水平管,所述多根水平管上下平行设置,并依次通过弧形管首尾连接成S型结构,各水平管内部均设有液体混合部,所述加药管下端的进液口与进液管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另一端穿过壳体伸出壳体外部,所述吸入泵安装在进液管上,所述加药管最下端的水平管上开设有两加药口,其中一加药口通过第一加药管与双氧水池底部连通,另一加药口通过第二加药管与氨水池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计量泵和第二计量泵分别安装在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上,所述加药管上端的出液口与助镀液池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的出口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补药管和第二补药管,所述第一补药管和第二补药管另一端从储液池上端分别伸入双氧水池和氨水池内,所述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的入口上分别连接有伸出壳体的第一抽药管和第二抽药管;所述壳体顶部固定有压滤机,所述压滤机的进液口与输送管一端连接,输送管另一端穿过壳体与助镀液池底部连通,压滤泵安装在输送管上;所述壳体外侧固定有PLC控制器,所述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第三液位计、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第一补药泵、第二补药泵和压滤泵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上设有刹车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有四个且分别位于壳体底部四角处。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混合部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锥形弹簧,两所述锥形弹簧的小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除铁装置的储液池、加药管、吸入泵、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均固定在壳体内,压滤机固定在壳体顶部,整个除铁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壳体底部固定有万向轮,便于该除铁装置运输和移动位置;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第一计量泵和第二计量泵进行加药,加药管具备混合药液与助镀剂的功能,无需再设置搅拌装置,使得除铁装置结构简单,双氧水池和氨水池内分别设置有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用于监测双氧水池和氨水池内的药液量,当药液不足时,通过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分别为双氧水池和氨水池补充药液,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企业除铁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加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11-万向轮,2-助镀液池,21-吸入泵,211-进液管,22-压滤泵,221-输送管,3-双氧水池,31-第一计量泵,32-第一补药泵,4-氨水池,41-第二计量泵,42-第二补药泵,5-加药管,51-液体混合部,6-压滤机,7-PLC控制器,8-助镀池,9-双氧水储药桶,10-氨水储药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2所示,一种助镀剂除铁装置,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储液池、加药管5、吸入泵21、第一计量泵31、第二计量泵41、第一补药泵32和第二补药泵42;壳体1底部固定有万向轮11,万向轮11上设有刹车装置,万向轮11共有四个且分别位于壳体1底部四角处,方便整个除铁装置移动和运输,储液池内部被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助镀液池2、双氧水池3和氨水池4,助镀液池2、双氧水池3和氨水池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加药管5固定在储液池外侧,加药管5包括多根水平管,多根水平管上下平行设置,并依次通过弧形管首尾连接成S型结构,各水平管内部均设有液体混合部51,其中液体混合部51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锥形弹簧,两锥形弹簧的小端固定连接,液体混合部51起到混合加药管5内液体的作用,当然液体混合部也可为螺旋叶片、多孔板或异形板,加药管5下端的进液口与进液管211一端连接,进液管211另一端穿过壳体1伸出壳体1外部,吸入泵21安装在进液管211上,加药管5最下端的水平管上开设有两加药口,其中一加药口通过第一加药管与双氧水池3底部连通,另一加药口通过第二加药管与氨水池4底部连通,第一计量泵31和第二计量泵41分别安装在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上,加药管5上端的出液口与助镀液池2的上端连通;第一补药泵32和第二补药泵42的出口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补药管和第二补药管,第一补药管和第二补药管另一端从储液池上端分别伸入双氧水池3和氨水池4内,第一补药泵32和第二补药泵42的入口上分别连接有伸出壳体1的第一抽药管和第二抽药管;壳体1顶部固定有压滤机6,所述压滤机6的进液口与输送管221一端连接,输送管221另一端穿过壳体1与助镀液池2底部连通,压滤泵22安装在输送管221上;壳体1外侧固定有PLC控制器7,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第三液位计、第一计量泵31、第二计量泵41、第一补药泵32、第二补药泵42和压滤泵22均与PLC控制器7电性连接。除铁原理:通过添加氨水的方式调整助镀剂的PH值,通过添加双氧水氧化沉淀,去除助镀剂中的铁离子,使用压滤机6进行固液分离。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进液管211伸出壳体1外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助镀池8内部连通,压滤机6的出液口上连接有伸至助镀池8内的回流管,第一抽药管和第二抽药管分别与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镀剂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储液池、加药管、吸入泵、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所述壳体底部固定有万向轮,所述储液池内部被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助镀液池、双氧水池和氨水池,所述助镀液池、双氧水池和氨水池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所述加药管固定在储液池外侧,加药管包括多根水平管,所述多根水平管上下平行设置,并依次通过弧形管首尾连接成S型结构,各水平管内部均设有液体混合部,所述加药管下端的进液口与进液管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另一端穿过壳体伸出壳体外部,所述吸入泵安装在进液管上,所述加药管最下端的水平管上开设有两加药口,其中一加药口通过第一加药管与双氧水池底部连通,另一加药口通过第二加药管与氨水池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计量泵和第二计量泵分别安装在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上,所述加药管上端的出液口与助镀液池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的出口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补药管和第二补药管,所述第一补药管和第二补药管另一端从储液池上端分别伸入双氧水池和氨水池内,所述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的入口上分别连接有伸出壳体的第一抽药管和第二抽药管;所述壳体顶部固定有压滤机,所述压滤机的进液口与输送管一端连接,输送管另一端穿过壳体与助镀液池底部连通,压滤泵安装在输送管上;所述壳体外侧固定有PLC控制器,所述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第三液位计、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第一补药泵、第二补药泵和压滤泵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镀剂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储液池、加药管、吸入泵、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所述壳体底部固定有万向轮,所述储液池内部被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助镀液池、双氧水池和氨水池,所述助镀液池、双氧水池和氨水池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所述加药管固定在储液池外侧,加药管包括多根水平管,所述多根水平管上下平行设置,并依次通过弧形管首尾连接成S型结构,各水平管内部均设有液体混合部,所述加药管下端的进液口与进液管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另一端穿过壳体伸出壳体外部,所述吸入泵安装在进液管上,所述加药管最下端的水平管上开设有两加药口,其中一加药口通过第一加药管与双氧水池底部连通,另一加药口通过第二加药管与氨水池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计量泵和第二计量泵分别安装在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上,所述加药管上端的出液口与助镀液池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补药泵和第二补药泵的出口上分别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玉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坤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