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54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和外部倒流筒,所述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与外部倒流筒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所述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依次固定连接且半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的体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设有安装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管道半径逐渐增大设计,使搅拌力度逐渐减小使矾花逐级增大,且避免流速突变破碎矾花,保证产生的矾花完整性;其次,向上推动第一管即完成对其的安装,再次向上推动第一管即完成对其的拆卸,其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
本技术涉及矾花制取
,尤其涉及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
技术介绍
矾花是指明矾水解之后与水质的杂质吸附在一起形成的絮状物。明矾水解适当的搅拌经过静置,重力作用使矾花处于底层。在制取矾花中,现有的技术制取矾花一般将明矾水解后进行静置,但是搅拌的力度不好控制,制取的矾花比较破碎,使矾花不完整,其次,传统的设备占用空间较大,且不易将管道进行拆卸。为此,我们设计了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其通过管道半径逐渐增大设计,使搅拌力度逐渐减小使矾花逐级增大,且避免流速突变破碎矾花,保证产生的矾花完整性;其次,向上推动第一管即完成对其的安装,再次向上推动第一管即完成对其的拆卸,其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和外部倒流筒,所述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与外部倒流筒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所述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依次固定连接且半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的体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设有安装机构。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第二管上的圆槽,所述第二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块,两个所述L形块上均贯穿设有空槽,两个所述空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均套设有第一弹簧,同侧的所述伸缩杆与第一弹簧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优选地,所述第一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空心块,两个所述空心块相背的一端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安装块,两个所述L形块相对的一端均贯穿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安装块均贯穿限位槽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相对的一端均与空心块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空心块的上端均贯穿设有通槽,两个所述安装块贯穿两个通槽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的上端均固定连接第二磁块。优选地,所述圆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第一管上套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贯穿密封圈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优选地,同侧的所述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相对面磁极相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将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半径依次增设计,使水流流速逐级减少,搅动力度逐渐减小使矾花逐级增大,之后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的体积逐渐减小,流速逐级减少,逐级减小搅动力度,避免流速突变破碎矾花,产生的矾花的较完整。2、当需要安装第一管与第二管,向上推动第一管,将两个安装块卡在两个限位槽中,即完成对第一管与第二管的安装;当需要拆卸第一管与第二管时,向上推动第一管使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相吸,并向下移动并拉长伸缩杆与第一弹簧,使安装块不再卡在限位槽中,即完成对第一管与第二管的拆卸。综上所述,通过管道半径逐渐增大设计,使搅拌力度逐渐减小使矾花逐级增大,且避免流速突变破碎矾花,保证产生的矾花完整性;其次,向上推动第一管即完成对其的安装,再次向上推动第一管即完成对其的拆卸,其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第一管、2第二管、3第三管、4第四管、5第一容腔、6第二容腔、7第三容腔、8第一磁块、9安装块、10橡胶圈、11第二弹簧、12空心块、13L形块、14第二磁块、15第一弹簧、16伸缩杆、17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包括第一管1、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和外部倒流筒,第一管1中设有混合折桨、加速絮凝剂水体混合液,第一管1为搅拌混合作用,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与第一容腔5、第二容腔6、第三容腔7为絮凝作用,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与外部倒流筒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容腔5、第二容腔6、第三容腔7,第一管1、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依次固定连接且半径逐渐增大,流速逐级减少,搅动力度逐渐减小保证矾花逐级增大。第一容腔5、第二容腔6、第三容腔7的体积逐渐减小,流速逐级减少,逐级减小搅动力度,避免流速突变破碎矾花,第一管1与第二管2之间设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第二管2上的圆槽,圆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7,第一管1上套设有橡胶圈10,橡胶圈10贯穿密封圈17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第二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块13,两个L形块13上均贯穿设有空槽,密封圈17与橡胶圈10之间密封连接。两个空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6,两个伸缩杆16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5,同侧的伸缩杆16与第一弹簧15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8,第一管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空心块12,两个空心块12相背的一端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安装块9,安装块9由T形块与楔形块组成,两个L形块13相对的一端均贯穿设有限位槽,两个安装块9均贯穿限位槽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两个安装块9相对的一端均与空心块1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1,两个空心块12的上端均贯穿设有通槽,两个安装块9贯穿两个通槽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两个安装块9的上端均固定连接第二磁块14,同侧的第一磁块8与第二磁块14相对面磁极相异,第一磁块8与第二磁块14的吸引力大于第一弹簧15的弹力。本技术中,经过第一管1的搅拌之后,水流通过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进行絮凝,产生矾花后经过第一容腔5、第二容腔6、第三容腔7中流出。当需要安装第一管1与第二管2,工作人员将第一管1贯穿圆槽,并将橡胶圈10推向其中,橡胶圈10与密封圈17相滑动,两个安装块9与橡胶圈10相遇直到与两个限位槽相遇,在两个第二弹簧11的限位下,直到两个安装块9卡在两个限位槽中,即完成对第一管1与第二管2的安装。当需要拆卸第一管1与第二管2时,工作人员向上推动第一管1,两个安装块9脱离两个限位槽并带动两个第二磁块14相对移动,直到两个第二磁块14与两个第一磁块8相吸,之后向下拉动第一管1,在第一磁块8与第二磁块14相吸向下移动并拉长伸缩杆16与第一弹簧15,使安装块9不再卡在限位槽中,即完成对第一管1与第二管2的拆卸,之后两个第一磁块8复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包括第一管(1)、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和外部倒流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与外部倒流筒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容腔(5)、第二容腔(6)、第三容腔(7),所述第一管(1)、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依次固定连接且半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容腔(5)、第二容腔(6)、第三容腔(7)的体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管(1)与第二管(2)之间设有安装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包括第一管(1)、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和外部倒流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与外部倒流筒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容腔(5)、第二容腔(6)、第三容腔(7),所述第一管(1)、第二管(2)、第三管(3)、第四管(4)依次固定连接且半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容腔(5)、第二容腔(6)、第三容腔(7)的体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管(1)与第二管(2)之间设有安装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絮凝配水一体化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第二管(2)上的圆槽,所述第二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块(13),两个所述L形块(13)上均贯穿设有空槽,两个所述空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6),两个所述伸缩杆(16)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5),同侧的所述伸缩杆(16)与第一弹簧(15)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8)。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正凯何增良栾好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山青华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