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和作业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701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和作业车辆,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包括:套筒件、支撑件、弹性件和限位件。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套筒件中,起到支撑作业斗的作用。弹性件设于套筒件中并与支撑件抵靠。套筒件上设有限位槽,限位件贯穿限位槽伸入套筒件并与支撑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各个部件的相互作用达到对作业斗放置时减振的目的,并延长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和作业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和作业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作业车辆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作业斗通过支撑装置放置在车辆上,由支撑装置对作业斗起到支撑作用。但是由于作业车辆行驶过程中因颠簸或者撞击等原因,使作业斗发生摇晃,进而支撑装置受力不均匀而发生损伤,缩短支撑装置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包括:套筒件,套筒件上设有限位槽;支撑件,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套筒件;弹性件,弹性件设于套筒件中,并与支撑件抵靠;限位件,限位件贯穿限位槽伸入套筒件并与支撑件连接。本技术方案中作业车辆处于工作状态时,作业斗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车辆本体上升,实现高空作业的目的。当作业车辆完成作业后,作业斗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车辆本体下降,并通过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放置在车辆本体上。其中,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以起到更好地支撑作业斗的作用,避免作业斗在下降放置时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倾斜,甚至损伤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本技术方案中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包括套筒件、支撑件、弹性件和限位件。套筒件与车辆本体连接,起到将弹性装置固定在车辆本体上的作用,避免弹性装置相对于车辆本体产生位移,进而无法起到支撑作业斗的作用。套筒件中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套筒件相抵靠。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套筒件中,与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靠,用于支撑作业斗。可以理解地,当作业斗放置在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上时,对其产生向下的压力,支撑件相对于套筒件发生向下的位移,进而对弹性件产生向下的压力。弹性件支撑支撑件,进而对作业斗起到支撑作用。当作业斗相对于车辆本体向上升起时,支撑件受到弹性件的向上方向的弹力,产生相对于套筒件向上方向的位移。套筒件上设有限位槽,限位件贯穿限位槽伸入套筒件并与支撑件连接,并跟随支撑件的升降在限位槽中移动。当支撑件受到作业斗的向下压力时,限位件跟随支撑件在限位槽中向下移动。当支撑件受到压力过大时,限位槽对限位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支撑件相对于套筒件发生过大位移,进而起到保护弹性件的作用,防止弹性件因受到超过其自身弹性极限的压力而发生塑性形变,无法复原,影响用户使用。通过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中套筒件、支撑件、弹性件、限位槽和限位件的相互作用,对作业斗放置时起到减振的目的,避免作业斗受到损伤。同时延长了弹性装置自身的使用寿命,避免作业斗相对于车辆发生摇晃时弹性装置因受力不均造成损伤。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套筒件包括:套筒件底壁和套筒件侧壁。套筒件侧壁由套筒件底壁上向外凸伸,并包围限定出具有筒状结构的内腔。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内腔,弹性件设于内腔中,弹性件远离支撑件的一端与套筒件底壁抵靠,限位槽设于套筒件侧壁上。本技术方案中的套筒件由套筒件底壁和套筒件侧壁组成。套筒件起到对于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的固定作用,避免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相对于车辆本体发生偏移,进而无法支撑作业斗。套筒件侧壁由套筒件底壁上向外凸伸,并包围限定出具有筒状结构的内腔,弹性件放置在套筒件的内腔中,并且弹性件远离支撑件的一端与套筒内部底壁抵靠,由套筒件的内腔对弹性件起到横向限位作用,放置其因受到压力而发生横向位移或者形变。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套筒件中,并且与套筒件中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靠,限位槽设置在套筒件侧壁上。当作业斗放置在支撑件上时,支撑件受到作业斗向下的压力,相对于套筒件发生向下的位移,将压力传递给弹性件。由弹性件支撑支撑件,进而对作业斗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弹性件与作业斗的直接抵靠,而因弹性对作业斗造成损伤。同时套筒件侧壁上设有限位槽,限位件贯穿限位槽伸入套筒件并与支撑件连接,并跟随支撑件的升降在限位槽中上下移动。当支撑件受到压力过大时,限位槽对于限位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支撑件相对于套筒件产生过大位移,起到保护套筒件中弹性件的作用,防止弹性件因受到超过其自身弹性极限的压力而发生塑性形变,无法复原,影响用户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支撑柱由支撑板之上向外凸伸,支撑柱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套筒件。本技术方案中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支撑柱由支撑板之上向外凸伸,并且支撑柱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套筒件,支撑板对于作业斗起到支撑作用。当作业斗降落时放置在支撑板之上,支撑板受到压力后带动支撑柱产生向下位移,支撑柱与弹性件抵靠并将压力传递给弹性件,由弹性件对支撑柱产生向上的弹力,进而起到对于作业斗的支撑作用。通过支撑柱与支撑板的配合,避免弹性件直接抵靠作业斗,而因自身弹性对作业斗造成损伤。进一步地,套筒件侧壁上设有限位槽,限位件贯穿限位槽伸入套筒件并与支撑柱连接,跟随支撑柱的升降在限位槽中上下移动。当支撑板受到压力过大时,限位槽对于限位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支撑柱相对于套筒件产生过大位移,起到保护套筒件中弹性件的作用,防止弹性件因受到超过其自身弹性极限的压力而发生塑性形变,无法复原,影响用户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撑件还包括:弹性垫板,设于支撑板的上表面。本技术方案中支撑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弹性垫板。作业斗下降并放置在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时,弹性垫板与作业斗直接接触,可以起到对于作业斗缓冲的作用,使作业斗与弹性装置缓慢接触,避免作业斗下落时因力量过大而对作业斗和弹性装置造成损伤。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弹性垫板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橡胶弹性垫板、尼龙弹性垫板。本技术方案中弹性垫板包括橡胶弹性垫板和尼龙弹性垫板至少之一或其组合,可以更好地起到对于作业斗缓冲的作用,使作业斗与弹性装置缓慢接触,避免作业斗下落时因力量过大而对作业斗和弹性装置造成损伤。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撑件还包括:压力传递部,设于支撑柱的端面。本技术方案中支撑件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上的压力传递部,当支撑件受到作业斗带来的向下压力时,支撑柱相对于套筒件发生向下位移,压力传递部随支撑柱向下运动并将压力传递给弹性件,避免了弹性件与支撑柱的直接接触,而因弹性对支撑柱造成损伤。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头。限位柱贯穿限位槽伸入套筒件并与支撑件连接。限位头设于限位柱远离支撑件的一端,并位于套筒件之外。本技术方案中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头。限位柱贯穿限位槽伸入套筒件并与支撑柱连接,起到将限位件与支撑柱固定的作用,使限位件随着支撑柱向上或者向下运动。限位头设置在限位柱远离支撑件的一端,并位于套筒件之外,当支撑件受到过大压力时,限位槽对限位头的向下运动起到限制作用,进而避免支撑件发生过大的向下位移,防止弹性件因受到超过其自身弹性极限的压力而发生塑性形变,无法复原,影响用户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限位槽和限位件的数量分别为多个,各个限位槽在套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筒件,所述套筒件上设有限位槽;/n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套筒件;/n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套筒件中,并与所述支撑件抵靠;/n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贯穿所述限位槽伸入所述套筒件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件,所述套筒件上设有限位槽;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套筒件;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套筒件中,并与所述支撑件抵靠;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贯穿所述限位槽伸入所述套筒件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件包括:
套筒件底壁;
套筒件侧壁,所述套筒件侧壁由所述套筒件底壁上向外凸伸,并包围限定出具有筒状结构的内腔;
其中,所述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内腔,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套筒件底壁抵靠,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套筒件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支撑板;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由所述支撑板上向外凸伸,所述支撑柱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套筒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
弹性垫板,所述弹性垫板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斗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板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橡胶弹性垫板、尼龙弹性垫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亮喻广义姚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