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装置及使用风机的电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67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2
本公开涉及风机装置及使用风机的电器,其中风机装置包括:蜗壳(2);和叶轮(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蜗壳(2)内,所述叶轮(1)与所述蜗壳(2)之间具有泄漏间隙,所述叶轮(1)上形成所述泄漏间隙的至少部分壁面设有第一扰流结构(10),被配置为对所述泄漏间隙内的气流进行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装置及使用风机的电器
本公开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风机装置及使用风机的电器。
技术介绍
风机由于动风叶需要转动,其与蜗壳之间存在间隙,由于动风叶出口形成高压,与风机进口之间形成压差,会导致动风叶与蜗壳之间存在泄露情况,又称容积损失。相关技术中主要采用减少动风叶与蜗壳之间的间隙,或者采用迷宫式结构,使得泄露气体通过迷宫通道形成阻力区域降低风机泄露。但是这些结构形式都存在阻力通道尺寸是相对恒定,随着风机转速提高,风机进出口压差增大,泄露量随之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装置及使用风机的电器,能够减小风机装置的气体泄漏。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机装置,包括:蜗壳;和叶轮,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在蜗壳内,叶轮与蜗壳之间具有泄漏间隙,叶轮上形成泄漏间隙的至少部分壁面设有第一扰流结构,被配置为对泄漏间隙内的气流进行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扰流结构沿轴向至少设在叶轮靠近出风口的壁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上形成泄漏间隙的至少部分壁面设有第二扰流结构,被配置为对泄漏间隙内的气流进行干扰;其中,第二扰流结构的设置区域与第一扰流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区域正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扰流结构相对于叶轮的外壁朝向泄漏间隙凸出;和/或第二扰流结构相对于蜗壳的内壁朝向泄漏间隙凸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叶轮的外侧壁与蜗壳的内侧壁形成泄漏间隙,第一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凸起部,多个第一凸起部沿周向间隔设在叶轮的外侧壁上,第一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轴线一致或在叶轮纵截面内的投影与轴线成角度;和/或第二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第二凸起部,多个第二凸起部沿周向间隔设在蜗壳的内侧壁上,第二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轴线一致或在蜗壳纵截面内的投影与轴线成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中至少一种的外壁为弧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起部和多个第二凸起部中的至少一种沿轴向设有至少两排,相邻两排第一凸起部沿周向错开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包括主壳体和集气器,集气器沿轴向设在主壳体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叶轮的端面与集气器朝向叶轮的表面之间形成泄漏间隙;第一扰流结构设在叶轮朝向集气器的端面上,第二扰流结构设在集气器朝向叶轮表面且用于形成泄漏间隙的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第三凸起部,多个第三凸起部沿周向间隔设在叶轮朝向集气器的端面上,第三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径向一致或成小于90°的角度;和/或第二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第四凸起部,多个第四凸起部沿周向间隔设在集气器朝向叶轮表面且用于形成泄漏间隙的表面上,第四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径向一致或成小于90°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凸起部和第四凸起部中至少一种的外壁为弧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第五凸起部,多个第五凸起部沿周向间隔设在叶轮靠近出风口的端面上,第五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径向一致或成小于90°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五凸起部形成锯齿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叶轮具有阶梯状外侧壁,阶梯状外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直径大于第二侧壁;其中,第一扰流结构设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包括主壳体,主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与第一侧壁之间以及第二壳体部与第二侧壁之间均形成泄漏间隙;其中,第一侧壁靠近出风口设置,第一壳体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扰流结构,被配置为对泄漏间隙内的气流进行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还包括集气器,集气器沿轴向设在主壳体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叶轮的端面与集气器朝向叶轮的表面之间形成泄漏间隙,叶轮远离集气器的端面与蜗壳之间形成泄漏间隙;第一扰流结构设在叶轮沿轴向的两个端面上,第二扰流结构设在集气器朝向叶轮表面且用于形成泄漏间隙的表面上。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风机的电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风机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风机的电器包括换热装置、制冷系统、吸尘器、抽油烟机、风扇装置或加湿器。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机装置,通过在叶轮上形成泄漏间隙的至少部分壁面设置第一扰流结构,用于对泄漏间隙内的气流进行干扰,可增加气流泄漏过程中的流动阻力,以降低泄露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减少气流的泄露量。由此,可提高风机的气动效率、全压和静压;而且,提升了风机的做功能力,在保证输出风量和压力的基础上,无需增加风机的功率消耗,还能降低风机装置的工作噪音。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公开风机装置中叶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风机装置的一些实施例剖视图;图3为蜗壳中集气器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蜗壳中第一壳体部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风机装置中对气体扰流的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风机装置中发生气流泄漏的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风机装置中叶轮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公开风机装置中叶轮的第二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公开风机装置中叶轮的第三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公开风机装置中叶轮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本公开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此外,当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以间接地在所述另一元件上并且在它们之间插入有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另外,当元件被称作“连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间接地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并且在它们之间插入有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在下文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本公开中采用了“上”、“下”、“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后续实施例中提到的“轴向”、“周向”和“径向”都是相对于叶轮而言。专利技术人所知晓的相关技术中的风机,由于间隙泄露较大,影响到风机来流角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进气角度,对风机气动效率,风机内部流动都产生干扰。因此一般而言,间隙泄露越大,气动效率越低,全压也降低,风机噪音提高。而且,风机间隙泄露加剧,也降低了风机做功能力,输出风量和压力偏低;要达到既定风量和压力需要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蜗壳(2);和/n叶轮(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蜗壳(2)内,所述叶轮(1)与所述蜗壳(2)之间具有泄漏间隙,所述叶轮(1)上形成所述泄漏间隙的至少部分壁面设有第一扰流结构(10),被配置为对所述泄漏间隙内的气流进行干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2);和
叶轮(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蜗壳(2)内,所述叶轮(1)与所述蜗壳(2)之间具有泄漏间隙,所述叶轮(1)上形成所述泄漏间隙的至少部分壁面设有第一扰流结构(10),被配置为对所述泄漏间隙内的气流进行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结构(10)沿轴向至少设在所述叶轮(1)靠近出风口(O)的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2)上形成所述泄漏间隙的至少部分壁面设有第二扰流结构(20),被配置为对所述泄漏间隙内的气流进行干扰;
其中,所述第二扰流结构(20)的设置区域与所述第一扰流结构(10)的至少部分设置区域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结构(10)相对于所述叶轮(1)的外壁朝向所述泄漏间隙凸出;和/或所述第二扰流结构(20)相对于所述蜗壳(2)的内壁朝向所述泄漏间隙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的外侧壁与所述蜗壳(2)的内侧壁形成所述泄漏间隙,
所述第一扰流结构(10)包括多个第一凸起部(13),所述多个第一凸起部(13)沿周向间隔设在所述叶轮(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凸起部(13)的延伸方向与轴线一致或在所述叶轮(1)纵截面内的投影与轴线成角度;和/或
所述第二扰流结构(20)包括多个第二凸起部(24),所述多个第二凸起部(24)沿周向间隔设在所述蜗壳(2)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凸起部(24)的延伸方向与轴线一致或在所述蜗壳(2)纵截面内的投影与轴线成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24)中至少一种的外壁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凸起部(13)和所述多个第二凸起部(24)中的至少一种沿轴向设有至少两排,相邻两排第一凸起部(13)沿周向错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2)包括主壳体和集气器(23),所述集气器(23)沿轴向设在所述主壳体靠近进风口(I)的一侧,所述叶轮(1)的端面与所述集气器(23)朝向叶轮(1)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泄漏间隙;
所述第一扰流结构(10)设在所述叶轮(1)朝向所述集气器(23)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扰流结构(20)设在所述集气器(23)朝向所述叶轮(1)表面且用于形成所述泄漏间隙的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结构(10)包括多个第三凸起部(14),所述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晓龙刘煜张一帆张碧瑶杨泽寰张仕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