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458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特种绳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包括主绳、副绳、一对端部固定套、一对挂扣、若干绳中固定套,所述副绳的长度大于所述主绳的长度,所述主绳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端部固定套与所述副绳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挂扣固定在所述端部固定套上;所述绳中固定套设置在两个端部固定套之间,所述绳中固定套将所述主绳与副绳固定在一起形成正弦型的绳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主绳、副绳、绳中固定套形成绳环。当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缠绕在货物上时,可以将挂钩扣在另一条绳缆的绳环上,其他绳缆的挂钩在扣在本绳缆上,这样相互勾连,形成一张网,以此将货物牢牢固定在运输车辆上。减少了对货主捆绑打结技术的要求,也更利于固定立方体、球型等形状的货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种绳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
技术介绍
在货物的运输过程中,将货物用绳子固定在运输车辆等运输工具上是常用的方法。想要固定货物首先要将绳索固定在运输车辆的固定点上,然后将绳索缠绕在货物上。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下几个缺陷:一是必须牢牢地将绳索缠绕在货物上,否则货物在运输中会逐渐晃动挣脱,而这需要货主掌握一定的绳索打结、缠绕技术,需要一定的学习;二是那些不规则的货物上有绳缆的着力点,可以很方便的捆牢,而对于那些规则的立方体、球型货物,则很难将其捆牢固定,这些货物随着运输工具的颠簸,很容易就挣脱出来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方便、固定牢靠的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包括主绳、副绳、一对端部固定套、一对挂扣、若干绳中固定套,所述副绳的长度大于所述主绳的长度,所述主绳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端部固定套与所述副绳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挂扣固定在所述端部固定套上;所述绳中固定套设置在两个端部固定套之间,所述绳中固定套将所述主绳与副绳固定在一起形成正弦型的绳环。进一步,所述端部固定套与绳中固定套均包括外层、内层。进一步,所述外层的材质为交联聚烯烃,所述内层的材质为热熔胶。进一步,相邻两个绳中固定套距离为20~40cm。进一步,所述端部固定套与所述绳中固定套之间的距离为20~30cm。、进一步,所述绳中固定套的直径为绳缆直径的1.2~1.5倍,所述绳中固定套的长度为10~20cm。进一步,所述端部固定套的直径为绳缆直径的1.3~1.7倍,所述端部固定套的长度为10~20cm。进一步,所述绳环的半径从主绳的两端到中间逐渐变大。进一步,还包括报警器、设置在所述主绳(1)和副绳(2)上的绳索检测模块。进一步,所述绳索检测模块包括主绳电线回路、副绳电线回路、主绳电磁开关、副绳电磁开关、主绳电阻、副绳电阻、电池、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主绳、副绳、绳中固定套形成绳环。当将本专利技术缠绕在货物上时,可以将挂钩扣在另一条绳缆的绳环上,其他绳缆的挂钩在扣在本绳缆上,这样相互勾连,形成一张网,以此将货物牢牢固定在运输车辆上。减少了对货主捆绑打结技术的要求,也更利于固定立方体、球型等形状的货物。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绳索检测模块检查绳索是否损害,做到提前发现提前预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捆绑货物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绳索检测模块电路图。图4是主绳电线回路俯视图。图5是主绳电磁开关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绳;2、副绳;3、端部固定套;4、挂扣;5、绳中固定套;6、绳环;7、主绳电线回路;71、副绳电线回路;72、主绳电磁开关;721、外壳;722、电磁铁;723、弹簧;724、导电滑块;725、导电触点;73、副绳电磁开关;74、主绳电阻;75、副绳电阻;76、电池;77、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8、货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包括主绳1、副绳2、一对端部固定套3、一对挂扣4、若干绳中固定套5。为了增加强度,所述主绳1及副绳2均为锦纶长丝或短纤、涤纶长丝或短纤、腈纶长丝或短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编织而成,所述主绳1及副绳2均为12股单编缆。所述副绳2的长度大于所述主绳1的长度,所述主绳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端部固定套3与所述副绳2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挂扣4固定在所述端部固定套3上。所述绳中固定套5设置在两个端部固定套3之间,所述绳中固定套5将所述主绳1与副绳2固定在一起形成正弦型的绳环6。为了方便勾连形成一张网,所述绳环6的半径从主绳1的两端到中间逐渐变大,即靠近中间位置的绳环6最大,两端的绳环6最小。其中,所述端部固定套3与绳中固定套5均包括外层、内层,所述外层的材质为交联聚烯烃,所述内层的材质为热熔胶。相邻两个绳中固定套5距离为20~40cm,所述端部固定套3与所述绳中固定套5之间的距离为20~30cm,这两个距离的大小根据绳缆的直径及所要捆绑的货物8的形状及大小而定。为了增加端部固定套3与绳中固定套5均的强度,避免本专利技术在货物8的晃动下损坏,所述绳中固定套5的直径为绳缆直径的1.2~1.5倍,所述绳中固定套5的长度为10~20cm,所述端部固定套3的直径为绳缆直径的1.3~1.7倍,所述端部固定套3的长度为10~20cm。货主可以只用本专利技术捆绑货物8,也可以将本专利技术与普通绳缆搭配使用,其选择依据货物8的形状、大小及绳缆的成本而定。为了防止本专利技术在长时间使用后,逐渐积累损伤,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断裂;或者由于货物重量过重,导致当货车在转弯等情况下致使本专利技术突然受到很大的拉力而断裂,进而导致安全事故。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报警器、设置在所述主绳(1)和副绳(2)上的绳索检测模块、设置在绳子上的数字标签。所述报警器内设置有无线电接收装置、蜂鸣器、显示屏,所述报警器放在驾驶室内,用来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提醒驾驶员,防止绳子断裂引发安全事故。进一步,所述绳索检测模块包括主绳电线回路7、副绳电线回路71、主绳电磁开关72、副绳电磁开关73、主绳电阻74、副绳电阻75、电池76、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77。所述主绳电线回路7、副绳电线回路71均为矩形电线回路,其直径较小,硬度较软,易于弯曲;但是抗拉性较差,容易被拉断。所述主绳电线回路7与主绳编织在一起,所述副绳电线回路71与副绳编织在一起。所述主绳电线回路7、副绳电线回路71的长度分别略小于主绳、副绳在极限拉伸情况下的长度。所述主绳电磁开关72与所述主绳电线回路7串联,所述副绳电磁开关73与所述副绳电线回路71串联。所述主绳电线回路7与所述副绳电线回路71并联,所述主绳电线回路7与副绳电线回路71均与电池76连接。所述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77的正极分别通过主绳电阻74、副绳电阻75与所述主绳电磁开关72、副绳电磁开关73相连,所述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77的负极与电池76相连,所述主绳电阻74与副绳电阻75的阻值不同。所述主绳电磁开关72、副绳电磁开关73均包括外壳721、设置在外壳721顶部的电磁铁722及外表面涂有结缘层的弹簧723、设置在弹簧723上并可在所述外壳721内自有滑动的导电滑块724、两个设置在外壳721底部侧壁上的导电触点725。所述电磁铁722与所述主绳电线回路7或副绳电线回路71串联,所述导电触点725通过主绳电阻74或副绳电阻75与所述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77连接。当主绳电线回路7或副绳电线回路71完好时,电磁铁722通电,导电滑块724被电磁铁722吸住,导电触点725断开,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7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绳(1)、副绳(2)、一对端部固定套(3)、一对挂扣(4)、若干绳中固定套(5),所述副绳(2)的长度大于所述主绳(1)的长度,所述主绳(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端部固定套(3)与所述副绳(2)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挂扣(4)固定在所述端部固定套(3)上;所述绳中固定套(5)设置在两个端部固定套(3)之间,所述绳中固定套(5)将所述主绳(1)与副绳(2)固定在一起形成正弦型的绳环(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绳(1)、副绳(2)、一对端部固定套(3)、一对挂扣(4)、若干绳中固定套(5),所述副绳(2)的长度大于所述主绳(1)的长度,所述主绳(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端部固定套(3)与所述副绳(2)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挂扣(4)固定在所述端部固定套(3)上;所述绳中固定套(5)设置在两个端部固定套(3)之间,所述绳中固定套(5)将所述主绳(1)与副绳(2)固定在一起形成正弦型的绳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固定套(3)与绳中固定套(5)均包括外层、内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材质为交联聚烯烃,所述内层的材质为热熔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绳中固定套(5)距离为20~4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绳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固定套(3)与所述绳中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胜刘文涛曹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