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583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和车辆,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大灯开关状态和/或当前时间信息;当所述车辆的大灯开关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和/或根据所述当前时间信息判断当前时间为夜晚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该控制方法可实现车载夜视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自我监控保护,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和车企品牌形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车祸事故报告显示,事故中行人伤亡大多发生在夜间,原因是行人的着装不易辨识、携带的照明亮度不足等,导致司机是很难及时识别他们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尤其是上述行人不在车辆的光束中时,就更难识别了。为此,车载夜视应运而生。目前,车载夜视功能的开启关闭方式都为手动,一般操作方式为:如果是在天色较暗时使用,需要将车灯开关位于“AUTO”或者“近光灯”位置,然后按压夜视辅助系统按钮;而要关闭系统的话,只需要再次按压夜视辅助系统按钮或者直接将大等开光位于“OFF”。操作体验欠佳不够智能,而且夜视摄像头中的核心器件在太阳直射的情况下,容易被太阳灼伤,一旦灼伤可能造成器件损坏,进而造成车主的财产损失,车企品牌形象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实现车载夜视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自我监控保护,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和车企品牌形象。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的大灯开关状态和/或当前时间信息;当所述车辆的大灯开关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和/或根据所述当前时间信息判断当前时间为夜晚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当车辆大灯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或判断当前时间为夜晚时,可自动开启车载夜视系统,从而实现了车载夜视系统的智能自动控制,提升了用户体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从而可实现车载夜视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自我监控保护,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和车企品牌形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从而可实现车载夜视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自我监控保护,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和车企品牌形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载夜视系统和上述的电子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其上的车载夜视系统或电子设备可实现上述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从而可实现车载夜视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自我监控保护,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和车企品牌形象。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夜视系统对外连接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示例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太阳高度角计算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太阳方位角计算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和车辆。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所示,该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101,获取车辆的大灯开关状态和/或当前时间信息。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夜视系统可与其它关联系统相连。其它关联系统可包括大灯开关、雨量光线传感器、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IMU(InertialMeasurementUnit,惯性测量单元)或坡度传感器和HMI(HumanMachineInterface,人机界面)。如图3所示,整车上电后,夜视系统控制器可获取大灯开关状态信息和GPS发送的当前时间信息。S102,当车辆的大灯开关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和/或根据当前时间信息判断当前时间为夜晚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具体地,夜视系统控制器可根据大灯开关状态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判断开启车载夜视系统。作为一个示例,夜视系统控制器判断大灯开关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即判断当前行驶环境下视野较差时,夜视系统控制器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并通过HMI进行界面显示。作为另一个示例,当GPS所发送的当前时间信息处于车载夜视系统开启的预设时间范围时,夜视系统控制器判断开启。例如,车载夜视系统开启的预设时间范围为冬季当日晚上18:00-次日早上7:00,或者,夏季当日晚上19:00-次日早上5:00。需要说明的是,车载夜视系统开启的预设时间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根据当前时间信息判断当前时间为白天时,该方法还可包括:获取大灯开关状态信息、雨刮器开关状态信息或光照强度信息;若获取的是大灯开关状态信息,判断大灯开关状态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若获取的是雨刮器开关状态信息,判断雨刮器开关状态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若获取的是光照强度信息,判断光照强度信息低于预设值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具体地,如图3所示,夜视系统控制器根据GPS发送的时间信息判断当前时间所处时间段为白天时,若获取大灯开关状态信息处于打开状态,则说明当前环境视野较差,夜视系统控制器可控制开启车载夜视系统。若根据雨量光线传感器发送的光照度信息和雨刮开关状态判断当前的天气情况为晴天时,可通过语音或在HMI界面上提示夜视无需开启。例如,检测到光照强度高于预设值(如20lux),或雨刮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可判断当前天气情况为晴天。当然也可通过车载终端天气应用程序根据GPS定位的车辆位置信息对当前天气情况进行判断。进一步地,当根据当前时间信息判断当前时间为白天时,在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前,如果夜视系统控制器根据光照强度信息判断当前天气为阴天,例如光照强度信息低于预设值(如20lux),则获取GPS发送的当前车辆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信息)。夜视系统控制器根据该位置信息和当前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然后判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获取车辆的大灯开关状态和/或当前时间信息;/n当所述车辆的大灯开关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和/或根据所述当前时间信息判断当前时间为夜晚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辆的大灯开关状态和/或当前时间信息;
当所述车辆的大灯开关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和/或根据所述当前时间信息判断当前时间为夜晚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根据所述当前时间信息判断当前时间为白天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大灯开关状态信息、雨刮器开关状态信息或光照强度信息;若获取的是大灯开关状态信息,判断大灯开关状态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若获取的是雨刮器开关状态信息,判断雨刮器开关状态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若获取的是光照强度信息,判断光照强度信息低于预设值时,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根据所述当前时间信息判断当前时间为白天时,在控制车载夜视系统开启前,还包括:获取车辆的当前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车辆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计算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
判断所述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是否满足车载夜视系统的开启条件;
如果满足,则控制所述车载夜视系统开启,以输出夜视图像;
如果不满足,则发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当前夜视不适合开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是否满足车载夜视系统的开启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计算太阳与车辆的相对高度角和相对方位角;
判断所述相对高度角和相对方位角是否均处于预设允许开启范围内;
如果是,则判定满足车载夜视系统的开启条件;
如果否,则判定不满足车载夜视系统的开启条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夜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
sinHs=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cosAs=(sinHs×sinφ-s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旭丰金超黄旭武谢雪萍
申请(专利权)人: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