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叶菜型甘薯的水培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486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富硒叶菜型甘薯的水培快繁方法,涉及叶菜型甘薯栽培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根原始体诱导液进行脱毒苗扦插后的生根培养,以及在幼根形成后使用继代增殖营养液进行水培壮苗;所述根原始体诱导液和继代增殖营养液分别包括A液、B液和C液。使叶菜型甘薯脱毒试管苗经过一定时期水培和硒富集后,将硒与其他营养元素有机融合,提高叶菜型甘薯品质和营养保健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叶菜型甘薯的水培快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叶菜型甘薯栽培
,尤其是涉及一种富硒叶菜型甘薯的水培快繁方法。
技术介绍
甘薯,又名番薯、红薯、地瓜等,为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是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甘薯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如有防癌、抗癌作用,防治心血管病、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甘薯茎蔓也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钙和铁,尤其是茎蔓嫩尖,更富含以上营养成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认为甘薯茎叶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2、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钙、铁等指标的含量在13种蔬菜中居首位,香港人更是称其为“蔬菜皇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甘薯不再是过去的“救灾糊口粮”,而是营养丰富极具保健价值的食物。叶菜型甘薯,主要以茎尖为食,即藤蔓顶部及以下12cm~15cm鲜嫩组织,其质地鲜嫩,富含维生素、粗纤维、蛋白质、矿质元素和多酚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饮食意识增强,叶菜型甘薯日益成为百姓菜篮子里的“新宠”,营养保健型蔬菜的首选品种。研究表明,叶菜型甘薯茎叶中富含类黄酮、绿原酸、花色苷等多酚类物质,较其他植物具有生物量大、药效成分稳定性强、药效分子单体含量高的特点。临床数据表明这些多酚类物质不仅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薯叶的保健、排毒、降胆固醇等功效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医学界已将其列入抗癌蔬菜之列,国际营养学家誉其为“长寿食品”。叶菜型甘薯不仅发展成畅销的新型蔬菜,还延伸了甘薯的产业链,拓宽了甘薯的应用范围,有效提高了甘薯的经济指数。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癌、抗氧化、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由于硒在地壳中的分布很不均匀,造成动植物食品中硒含量存在地区性及地带性差异。据统计,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处于全球缺硒地带,是国际公认的缺硒大国,除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地区外,约有占国土面积72%的地区土壤缺硒,其中29%为严重缺硒地区(含硒量<0.02mg/kg),43%为缺硒区(含硒量0.03~0.05mg/kg)。成人硒摄入量远远低于生物需要量(40μg/d)及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硒摄入量的最低限值(50μg/d),而且动物和人体缺硒情况正在加剧。为此科学家呼吁为提高生命质量,科学补硒刻不容缓。然而人体无法合成硒,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所需的硒,但粮食等天然食物含硒较少。植物是自然界硒生态循环中的关键性中间环节,是人和动物摄入硒的最重要的直接硒源。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顺应了人们的消费潮流。为满足人们对微量元素硒的强烈需求,富硒叶菜型甘薯的开发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开发富含天然有机硒的甘薯保健食品,已成为目前我国功能性保健食品开发的热点之一。目前,叶菜型甘薯的生产大多沿袭传统大田种植模式,不仅受季节及气候条件所控,繁殖时间长,易遭病虫危害,品质和产量均难满足市场需求。若进行硒富集栽培,硒要先经过土壤吸附后,被根部吸收后才能在植株体内转化,不仅转化时间长,而且转化效率低。利用组培技术生产叶菜型甘薯脱毒苗,须在超净台上操作,不仅生长缓慢,根少苗弱,易被污染,而且不便进行硒富集栽培。基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叶菜型甘薯的水培快繁方法,通过将叶菜型甘薯脱毒试管苗经水培方式快繁和壮苗,使叶菜型甘薯脱毒试管苗经过一定时期水培和硒富集后,将硒与其他营养元素有机融合,提高叶菜型甘薯的品质和营养保健功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富硒叶菜型甘薯的水培快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根原始体诱导液进行脱毒苗扦插后的生根培养,以及在幼根形成后使用继代增殖营养液进行水培壮苗;所述根原始体诱导液和继代增殖营养液包括A液、B液和C液;其中,A液:硝酸铵15000~18000mg/L、硝酸钾18000~20000mg/L、磷酸二氢钾1500~1900mg/L、硫酸镁3500~3900mg/L和无水氯化钙3200~3500mg/L;B液:硫酸亚铁5400~5800mg/L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300~7600mg/L;C液:碘化钾780~860mg/L、钼酸钠180~320mg/L、硫酸铜18~32mg/L、氯化钴18~32mg/L、硫酸锰2100~2300mg/L、硫酸锌8400~8800mg/L和硼酸6000~6500mg/L。采用水培方式生产叶菜型甘薯,不仅成本低、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繁殖周期短、繁殖系数大,而且温室内生产,能有效防止病虫危害,还可周年供应,以填补冬季蔬菜紧缺短板。另外,在营养液中直接添加硒元素,既节省硒在土壤中吸附及转运的中间环节,又能快速提高其转化率。硒通过根系吸收后,直接将无机硒转化,并与其他营养元素有机融合,可提高叶菜型甘薯的品质和营养保健功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更便捷的补硒方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根原始体诱导液和继代增殖营养液包括A液、B液和C液,其中,A液:硝酸铵16000~17000mg/L、硝酸钾18500~19500mg/L、磷酸二氢钾1600~1800mg/L、硫酸镁3600~3800mg/L和无水氯化钙3250~3400mg/L;B液:硫酸亚铁5500~5600mg/L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400~7500mg/L;C液:碘化钾800~850mg/L、钼酸钠200~300mg/L、硫酸铜20~30mg/L、氯化钴20~30mg/L、硫酸锰2200~2250mg/L、硫酸锌8500~8700mg/L和硼酸6100~6300mg/L。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根原始体诱导液和继代增殖营养液由A液、B液和C液组成:A液:硝酸铵16500mg/L、硝酸钾19000mg/L、磷酸二氢钾1700mg/L、硫酸镁3700mg/L和无水氯化钙3300mg/L;B液:硫酸亚铁5570mg/L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450mg/L;C液:碘化钾830mg/L、钼酸钠250mg/L、硫酸铜25mg/L、氯化钴25mg/L、硫酸锰2230mg/L、硫酸锌8600mg/L和硼酸6200mg/L。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根原始体诱导液中A液、B液以及C液的体积比为220~260:8~15:2~6;所述继代增殖营养液中A液、B液以及C液的体积比为480~520:20~40:2~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根原始体诱导液由250mL的A液、10mL的B液以及3mL的C液组成;所述继代增殖营养液由500mL的A液、30mL的B液以及5mL的C液组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中,使用根原始体诱导液进行脱毒苗扦插后的生根培养具体为在温度22℃~25℃、湿度70%~80%、自然光散射的温室内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硒叶菜型甘薯的水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根原始体诱导液进行脱毒苗扦插后的生根培养,以及在幼根形成后使用继代增殖营养液进行水培壮苗;/n所述根原始体诱导液和继代增殖营养液分别包括A液、B液和C液,其中,/nA液:硝酸铵15000~18000mg/L、硝酸钾18000~20000mg/L、磷酸二氢钾1500~1900mg/L、硫酸镁3500~3900mg/L和无水氯化钙3200~3500mg/L;/nB液:硫酸亚铁5400~5800mg/L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300~7600mg/L;/nC液:碘化钾780~860mg/L、钼酸钠180~320mg/L、硫酸铜18~32mg/L、氯化钴18~32mg/L、硫酸锰2100~2300mg/L、硫酸锌8400~8800mg/L和硼酸6000~6500mg/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叶菜型甘薯的水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根原始体诱导液进行脱毒苗扦插后的生根培养,以及在幼根形成后使用继代增殖营养液进行水培壮苗;
所述根原始体诱导液和继代增殖营养液分别包括A液、B液和C液,其中,
A液:硝酸铵15000~18000mg/L、硝酸钾18000~20000mg/L、磷酸二氢钾1500~1900mg/L、硫酸镁3500~3900mg/L和无水氯化钙3200~3500mg/L;
B液:硫酸亚铁5400~5800mg/L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300~7600mg/L;
C液:碘化钾780~860mg/L、钼酸钠180~320mg/L、硫酸铜18~32mg/L、氯化钴18~32mg/L、硫酸锰2100~2300mg/L、硫酸锌8400~8800mg/L和硼酸6000~6500m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A液:硝酸铵16000~17000mg/L、硝酸钾18500~19500mg/L、磷酸二氢钾1600~1800mg/L、硫酸镁3600~3800mg/L和无水氯化钙3250~3400mg/L;
B液:硫酸亚铁5500~5600mg/L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400~7500mg/L;
C液:碘化钾800~850mg/L、钼酸钠200~300mg/L、硫酸铜20~30mg/L、氯化钴20~30mg/L、硫酸锰2200~2250mg/L、硫酸锌8500~8700mg/L和硼酸6100~630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原始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兴枝程群徐怡瞿勇陈巧玲高剑华张等宏张远学肖春芳陈火云郝苗杨国才闫雷李大春吴承金宋威武王甄邹莹张雯怡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