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486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包括:(1)秦艽种子选择与处理;(2)栽培环境参数选择;(3)大田种植出苗与保苗参数选择;(4)秦艽的病虫害及其防治;(5)合理种植密度参数选择;(6)采收加工与储藏参数选择。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秦艽栽培限制的关键种子萌发技术,种子发芽率90%以上。规范了秦艽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保证秦艽质量。秦艽种子处理技术成熟,能够批量、高质量进行种子处理;实现了秦艽规范化大田栽培。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秦艽人工种植的条件进行探索,最终提出一系列种植步骤和最优参数,保证了了人工种植秦艽的品质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人工栽培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秦艽又名大叶龙胆,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麻花艽主要分布于甘肃、山西、青海、云南等省(区)。麻花艽是秦艽的一个优良品种。主要产在青海。麻花艽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以根入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秦艽味苦,辛,平。祛风除湿,退虚热主治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秦艽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的常用药材,又是金毛狗脊丸、独活寄生丸、祛风舒筋丸、关节炎丸、腰椎痹痛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麻花艽的根含有3种生物碱,其中麻花艽碱具有抗炎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还有降血压、升高血糖、抗过敏性休克、抗组胺作用。在对秦艽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秦艽碱甲的抗风湿作用和可的松相似,有一定的抗过敏性休克及抗组织胺作用,还能使毛细血管渗透性明显降低;秦艽有镇痛作用;小剂量的秦艽对大鼠有生微热作用,但在较大剂量时有解热作用。秦艽干品在当地药材市场价格高达30.O~45.0元/kg,种植效益十分显著。麻花艽株高20~60cm,主根粗长、扭曲不直,近圆锥形;基生叶多数丛生,长可达10cm。宽3~4cm,全缘,具主脉5条,茎生叶对生、较小;花在叶腋处轮状丛生成轮伞花序,花冠管状,深紫色,长约2cm,具雄蕊5枚,雌蕊1枚;蒴果长圆形或椭圆形,种子深黄色,光滑无翅,花期为7~9月份,果期为9~1O月份。麻花艽喜凉爽气候,耐寒,忌高温,怕积水,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较好。适宜海拔2O0O~3500m地区栽培。产全省大部分地区.生于海拔2500~4700米的山坡,河滩,草地,灌丛中。分布于甘肃,四川,西藏等省区。藏医用全草治关节痛,肺部发烧,黄疸及二便不通。中医用根入药。我省每年都有收购。由于分布广,数量大,是我省大宗药材之一。秦艽为多年生草本,生长于河滩草地、山坡草地、灌丛中、林下,在我省分布区域比较广。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或河滩沙地。秦艽喜冷凉气候和湿润条件,日照过强会促使植株水分蒸发,导致叶片卷曲。生于海拔2800~4200m的林缘、林下、灌从中、高山草甸、河滩、阴坡年降水量为300~700mm左右,无霜期约100~120天左右。分布玉树、果洛、黄南、海北和海南州等。秦艽是青海省大宗道地中药材,也是传统出口创汇的中药材品种,虽然青海野生秦艽的蕴藏量和产销量曾居全国之首,但由于长期盲目和过度采挖,不但破坏了植被,使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野生资源日趋减少,濒临枯竭。由于秦艽的药效作用明确,不仅传统药方中大量使用,而且近年来开发出了一批新药,因而使原本资源就进展的秦艽,更是产生了较大的缺口。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中藏药材资源,同时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青海省和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专项,开展野生中藏药药材的人工驯化,引种栽培、药效成分跟踪以及大面积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等系统研究与推广工作。目前野生资源量明显减少,早在1981年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野生秦艽资源蕴藏量仅为35000吨,其中青海省达10000吨以上,约占全国总蕴藏量的1/3。由于秦艽是多年生药材,生长期长,人工栽培发展缓慢。我国中药材的生产还缺乏科学系统的质量标准,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已影响到中药的疗效和中成药的质量,中药材的生产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中药材的育种繁殖和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现有药材生产较为分散,缺乏规划,有的非适宜地区也盲目发展药材种植,造成很大损失。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目前秦艽的人工种植技术成活率低、品质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1.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种子选择与处理9~10月采集海南州贵南、兴海和贵德县的秦艽种子,应扁卵圆形、红褐色,千粒重0.21~0.27g,采收种子胚形态发育,处于休眠状态;经500ppm赤霉素浸泡2小时处理;(2)栽培环境参数选择选择海拔约2280~4622m,干燥低温,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无霜期短,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6℃~5.2℃,多夜雨,强度小,土壤为砂质轻粘性栗钙土;选质地疏松、腐殖质含量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平整土地后要耙细,使土壤疏松、平整;翻地时应结合施肥,每亩可施1000kg有机肥;(3)大田种植出苗与保苗参数选择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将地整理平坦;4月进行播种,播种量1.0~1.5公斤/亩;将种子细沙土拌匀后均匀撒播,撒播后用耙子耙匀,采用无纺布进行遮阴处理;在整地深翻时,结合翻地施用有机肥1000公斤,在苗基本出齐后,以速效性氮肥每亩1.5kg,分3次施,间隔1周,在7月施用氮肥1次,施肥量为每亩3kg;在施肥前先中耕除草,使土壤疏松;播种时播种量略大于实际用量,在出苗后有4片叶时进行间苗,把生长过密、过弱的幼苗拔除,第二年进行移栽;(4)秦艽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立枯病:排水、调节荫蔽度,以及阴雨天揭棚盖,发病前后用1∶100的波尔多液喷洒;根腐病: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扩散;金针虫、蛴螬: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用烟叶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掺水500公斤灌土防治;地老虎: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诱杀;(5)合理种植密度参数选择选择3~8cm万株/亩种植密度;(6)采收加工与储藏参数选择9-10月当秦艽果实饱满鼓胀、完全变黄不显绿色时采收;播种后第四年收获,收获时宜选择晴天挖起根茎,清除残茎和泥土;贮存于通风干燥避光处,适宜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小于60%,商品安全水分为13%以下。2.秦艽标准化生产方法,包括:(1)秦艽生产基地环境选择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区;有充足的水分,无阳光直射地块;土壤的pH值以6.5~7.5为宜;(2)物种或品种类型选择选择海南州贵南、兴海和贵德县的秦艽种子;(3)栽培技术参数选择选择温差较小、降水相对较多的环境条件,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生荒地可与豆科植物间作,以净化杂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并增加有机质;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栽培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4)繁殖参数选择和处理9~10月采集成熟,选饱满、无病害籽粒作种;种子质量种子品系纯正优良,无检疫性病虫害;种子外观形状:秦艽种子卵圆形、红褐色;种子理化指标:种子千粒重在0.22g~0.25g;净度95%以上;发芽率90%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0%;种子处理:采用赤霉素对秦艽种子作浸泡预处理,用500ppm赤霉素溶液浸泡2小时后用于播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1)种子选择与处理/n9~10月采集海南州贵南、兴海和贵德县的秦艽种子,应扁卵圆形、红褐色,千粒重0.21~0.27g,采收种子胚形态发育,处于休眠状态;经500ppm赤霉素浸泡2小时处理;/n(2)栽培环境参数选择/n选择海拔约2280~4622m,干燥低温,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无霜期短,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6℃~5.2℃,多夜雨,强度小,土壤为砂质轻粘性栗钙土;选质地疏松、腐殖质含量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平整土地后要耙细,使土壤疏松、平整;翻地时应结合施肥,每亩可施1000kg有机肥;/n(3)大田种植出苗与保苗参数选择/n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将地整理平坦;4月进行播种,播种量1.0~1.5公斤/亩;将种子细沙土拌匀后均匀撒播,撒播后用耙子耙匀,采用无纺布进行遮阴处理;在整地深翻时,结合翻地施用有机肥1000公斤,在苗基本出齐后,以速效性氮肥每亩1.5kg,分3次施,间隔1周,在7月施用氮肥1次,施肥量为每亩3kg;在施肥前先中耕除草,使土壤疏松;播种时播种量略大于实际用量,在出苗后有4片叶时进行间苗,把生长过密、过弱的幼苗拔除,第二年进行移栽;/n(4)秦艽的病虫害及其防治/n立枯病:排水、调节荫蔽度,以及阴雨天揭棚盖,发病前后用1∶100的波尔多液喷洒;根腐病: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扩散;金针虫、蛴螬: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用烟叶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掺水500公斤灌土防治;地老虎: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诱杀;/n(5)合理种植密度参数选择/n选择3~8cm万株/亩种植密度;/n(6)采收加工与储藏参数选择/n9-10月当秦艽果实饱满鼓胀、完全变黄不显绿色时采收;播种后第四年收获,收获时宜选择晴天挖起根茎,清除残茎和泥土;贮存于通风干燥避光处,适宜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小于60%,商品安全水分为13%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种子选择与处理
9~10月采集海南州贵南、兴海和贵德县的秦艽种子,应扁卵圆形、红褐色,千粒重0.21~0.27g,采收种子胚形态发育,处于休眠状态;经500ppm赤霉素浸泡2小时处理;
(2)栽培环境参数选择
选择海拔约2280~4622m,干燥低温,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无霜期短,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6℃~5.2℃,多夜雨,强度小,土壤为砂质轻粘性栗钙土;选质地疏松、腐殖质含量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平整土地后要耙细,使土壤疏松、平整;翻地时应结合施肥,每亩可施1000kg有机肥;
(3)大田种植出苗与保苗参数选择
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将地整理平坦;4月进行播种,播种量1.0~1.5公斤/亩;将种子细沙土拌匀后均匀撒播,撒播后用耙子耙匀,采用无纺布进行遮阴处理;在整地深翻时,结合翻地施用有机肥1000公斤,在苗基本出齐后,以速效性氮肥每亩1.5kg,分3次施,间隔1周,在7月施用氮肥1次,施肥量为每亩3kg;在施肥前先中耕除草,使土壤疏松;播种时播种量略大于实际用量,在出苗后有4片叶时进行间苗,把生长过密、过弱的幼苗拔除,第二年进行移栽;
(4)秦艽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立枯病:排水、调节荫蔽度,以及阴雨天揭棚盖,发病前后用1∶100的波尔多液喷洒;根腐病: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扩散;金针虫、蛴螬: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用烟叶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掺水500公斤灌土防治;地老虎: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诱杀;
(5)合理种植密度参数选择
选择3~8cm万株/亩种植密度;
(6)采收加工与储藏参数选择
9-10月当秦艽果实饱满鼓胀、完全变黄不显绿色时采收;播种后第四年收获,收获时宜选择晴天挖起根茎,清除残茎和泥土;贮存于通风干燥避光处,适宜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小于60%,商品安全水分为13%以下。


2.秦艽标准化生产方法,包括:
(1)秦艽生产基地环境选择
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区;有充足的水分,无阳光直射地块;土壤的pH值以6.5~7.5为宜;
(2)物种或品种类型选择
选择海南州贵南、兴海和贵德县的秦艽种子;
(3)栽培技术参数选择
选择温差较小、降水相对较多的环境条件,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生荒地可与豆科植物间作,以净化杂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并增加有机质;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栽培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4)繁殖参数选择和处理
9~10月采集成熟,选饱满、无病害籽粒作种;种子质量种子品系纯正优良,无检疫性病虫害;种子外观形状:秦艽种子卵圆形、红褐色;种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尚军马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