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4864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用于种苗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它括以下制备步骤:(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重量比为5‑7:2‑4:1‑3:1‑3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混合均匀,加入水至湿度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搅拌均匀;(2)马铃薯块茎处理:将马铃薯块茎进行堆放晾晒,连续晾晒3‑5天,待马铃薯块茎萌芽;(3)播种:先将培养基质放入能够排水的容器中,使得培养基质深度达到1‑2cm,再将步骤(2)处理过的马铃薯块茎放入容器,最后用培养基质覆盖块茎进行播种;(4)生长管理:播种后,隔2‑3天浇水,每次浇水至培养基质完全湿润即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培育得到的幼苗健壮和根系发达粗壮,能满足水培试验对马铃薯幼苗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用于种苗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胁迫影响着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水培试验是研究金属胁迫的重要技术手段。现有的马铃薯水培试验使用幼苗培育方法主要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但该技术所需的成本及操作水平相对较高,组培苗生长周期长,培养基容易污染,且组培苗长势弱。附着于根系上的培养基不易清洗干净,在清洗过程中难免损伤植株,使得本就纤弱的幼苗在水培处理过程中更容易烂根坏死,无法满足水培试验的要求。目前迫切需要一种能培养出健壮幼苗、易于发根壮根、清洗方便的方法,能够满足水培试验对幼苗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其主要解决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幼苗成本高及幼苗不健壮,不能满足水培试验要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重量比为5-7:2-4:1-3:1-3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混合均匀,加入水至湿度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搅拌均匀;(2)马铃薯块茎处理:将马铃薯块茎进行堆放晾晒,连续晾晒3-5天,待马铃薯块茎萌芽;(3)播种:先将培养基质放入能够排水的容器中,使得培养基质深度达到1-2cm,再将步骤(2)处理过的马铃薯块茎放入容器,最后用培养基质覆盖块茎进行播种;(4)生长管理:播种后,隔2-3天浇水,每次浇水至培养基质完全湿润即可。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1)中,培养基质中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的重量比为6:3:2:1。本专利技术中的河沙疏松透气,在浇水后不易板结,透气性好,主要用来调整基质的比例,方便清洗根系;赤玉土本身不含养分,与其他基质混合有利于增强蓄水和排水能力,没有有害的细菌,易于从根系上洗脱;黄金麦饭石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透水性强,表面不容易结块及扎根,比较松散,在取出植物及清洗根系时易脱落,不易伤害到幼苗;蛭石是一种天然、无机且无毒的矿物质,活性极高,对于植物的生长及根系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吸水、传导、透水、透气效果好,防止植物烂根,且可向植物提供较多钾、镁、钙等及微量的锌、铜等元素。通过四种基质原料的协同作用,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能培养出健壮的幼苗和粗壮的根系,能满足水培试验对马铃薯幼苗的要求;马铃薯块茎不易腐烂,组成的基质可灭菌并能多次重复使用,减少成本。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2)中,小于50g的马铃薯块茎,直接用于播种;大于50g的马铃薯块茎需先切块,每个马铃薯切块有2-3个芽,切块的马铃薯块茎需拌愈合剂后再进行播种。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2)中,所述愈合剂为重量比为25:1的生石灰和质量浓度为50%甲基托布津混合物。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3)中,所述容器为透明容器,所述透明容器为透明塑料碗,用透明塑料碗作为容器便于观察根系生长情况,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对实验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要求低,马铃薯块茎长根成苗快,易于成批进行水培处理。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的粒径大小为3-6mm。在这个粒径范围比较适合幼苗生长。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将培养基质中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四种原料的协同作用,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能培养出健壮的幼苗和粗壮的根系,能满足水培试验对马铃薯幼苗的要求;马铃薯块茎不易腐烂,组成的基质可灭菌并能多次重复使用,减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中苗龄5天的马铃薯(华薯13号)幼苗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中苗龄10天的马铃薯(华薯13号)幼苗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中苗龄15天的马铃薯(华薯13号)幼苗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中苗龄10天的马铃薯(费乌瑞它)幼苗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中苗龄10天的马铃薯(兴佳2号)幼苗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中苗龄22天的马铃薯(费乌瑞它)组培苗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1中苗龄22天的马铃薯(兴佳2号)组培苗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重量比为5:2:1:1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混合均匀,加入水至湿度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搅拌均匀;(2)马铃薯块茎处理:将马铃薯块茎进行堆放晾晒,连续晾晒3天,待马铃薯块茎萌芽;(3)播种:取(规格为上底直径×高×下底直径:大碗15cm×8.5cm×10.5cm)透明塑料碗底部烫出8个小孔,制成能够排水的透明容器,将培养基质放入透明容器中,使得培养基质深度达到1cm,再将步骤(2)处理过重量为45-50g的马铃薯块茎放入透明容器,最后用培养基质覆盖块茎进行播种;(4)生长管理:播种后,隔3天浇水,每次浇水至培养基质完全湿润即可,待幼苗株高(含叶片)均长至4厘米后,即可移植用于水培试验,移植后剩下的基质可灭菌待用。实施例2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重量比为7:4:3:3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混合均匀,加入水至湿度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搅拌均匀;(2)马铃薯块茎处理:将马铃薯块茎进行堆放晾晒,连续晾晒5天,待马铃薯块茎萌芽;(3)播种:取(规格为上底直径×高×下底直径:大碗15cm×8.5cm×10.5cm)透明塑料碗底部烫出8个小孔,制成能够排水的透明容器,将培养基质放入透明容器中,使得培养基质深度达到2cm,再将步骤(2)处理过重量为45-50g的马铃薯块茎放入透明容器,最后用培养基质覆盖块茎进行播种;(4)生长管理:播种后,隔2天浇水,每次浇水至培养基质完全湿润即可,待幼苗株高(含叶片)均长至4厘米后,即可移植用于水培试验,移植后剩下的基质可灭菌待用。实施例3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重量比为6:3:2:1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混合均匀,加入水至湿度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搅拌均匀;(2)马铃薯块茎处理:将马铃薯块茎进行堆放晾晒,连续晾晒4天,待马铃薯块茎萌芽;(3)播种:取(规格为上底直径×高×下底直径:大碗15cm×8.5cm×10.5cm)透明塑料碗底部烫出7个小孔,制成能够排水的透明容器,将培养基质放入透明容器中,使得培养基质深度达到2cm,再将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n(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重量比为5-7:2-4:1-3:1-3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混合均匀,加入水至湿度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搅拌均匀;/n(2)马铃薯块茎处理:将马铃薯块茎进行堆放晾晒,连续晾晒3-5天,待马铃薯块茎萌芽;/n(3)播种:先将培养基质放入能够排水的容器中,使得培养基质深度达到1-2cm,再将步骤(2)处理过的马铃薯块茎放入容器,最后用培养基质覆盖块茎进行播种;/n(4)生长管理:播种后,隔2-3天浇水,每次浇水至培养基质完全湿润即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重量比为5-7:2-4:1-3:1-3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混合均匀,加入水至湿度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搅拌均匀;
(2)马铃薯块茎处理:将马铃薯块茎进行堆放晾晒,连续晾晒3-5天,待马铃薯块茎萌芽;
(3)播种:先将培养基质放入能够排水的容器中,使得培养基质深度达到1-2cm,再将步骤(2)处理过的马铃薯块茎放入容器,最后用培养基质覆盖块茎进行播种;
(4)生长管理:播种后,隔2-3天浇水,每次浇水至培养基质完全湿润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马铃薯水培试验的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培养基质中的河沙、赤玉土、黄金麦饭石、蛭石的重量比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秋李金妮何虎翼何龙飞肖冬王爱勤詹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