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簧进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55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簧进料机构,依次包括输送扭簧的进料组件、抓取扭簧的抓取组件、将扭簧两扭臂打开的开簧构件以及将扭臂打开后的扭簧打进塑料件的第一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机械的方式代替人工来完成扭簧在于塑料件与杠杆上的装配操作,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簧进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扭簧进料机构。
技术介绍
断路器为一种当电路出现故障时可切断电路对其实施保护的组合开关,断路器通常包括壳体、双金属组件、机芯机构等部件,机芯机构包括塑料件、杠杆、白顶扣、扭簧、销钉、弹簧以及白底件。断路器在生产的过程中,其中的一道工序就是先将扭簧的两扭臂打开,再将扭臂打开的扭簧安装进塑料件,使扭簧的两个扭臂能分别勾在塑料件与杠杆上。该工序在现有的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先实现塑料件与杠杆两者之间的装配,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先将扭簧的两扭臂打开,在将两扭臂打开的扭簧手动安装进塑料件,使两扭臂分别勾在塑料件与杠杆上。而人工手动安装扭簧的方式效率极低,不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扭簧进料机构,该扭簧进料机构以机械的方式代替人工来完成扭簧在于塑料件与杠杆上的装配操作,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扭簧进料机构,依次包括输送扭簧的进料组件、抓取扭簧的抓取组件、将扭簧两扭臂打开的开簧构件以及将扭臂打开后的扭簧打进塑料件的第一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在进料组件的作用下朝向抓取组件输送实现供给,通过抓取组件实现对扭簧的传输并配合开簧构件将扭簧的两个扭臂之间打开,扭臂打开后的扭簧在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打进塑料件内,扭簧在进入塑料件后失去了开簧构件对其形成的作用,使两扭臂自动勾于塑料件和杠杆上,从而实现了扭簧在于塑料件与杠杆上的机械装配,以机械的方式代替人工,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用于穿入扭簧内圈的定位杆以及驱动定位杆移动的第二驱动构件,所述开簧构件随定位杆运动且通过将扭簧打开来实现扭簧在于定位杆上的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构件驱动定位杆与开簧构件同步移动,带动定位杆插入扭簧内圈的同时通过开簧构件将扭簧的两个扭臂打开,扭臂与开簧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了扭簧在于定位杆上的固定,从而完成扭簧的移动以及扭臂之间的打开操作,结构简单、灵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扭簧脱离定位杆的第一驱动杆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杆运动的第一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驱动杆运动,实现扭簧与定位杆的分离,从而将扭簧打进塑料件。进一步设置为:靠近于所述进料组件输出端的位置活动设置有分料座,所述分料座上形成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进料组件扭簧的放置腔,所述分料座上设有用于校对放置腔内扭簧位置的校位块,当所述定位杆进入扭簧内圈时,所述开簧构件同步进入两扭臂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组件将扭簧传输进放置腔,通过校位块对放置腔内的扭簧位置进行校对,使得开簧构件能精准的进入两扭臂之间、定位杆能精准的进入扭簧内圈,确保机器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料座上设有连通放置腔的第一滑孔,所述校位块滑移设置于第一滑孔且用于校对扭簧的两扭臂位置,所述分料座上设有用于复位校位块的复位弹簧,当所述开簧构件朝向扭簧运动时,所述开簧构件先驱动校位块远离放置腔后进入两扭臂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簧构件朝向扭簧运动,开簧构件先驱动校位块远离放置腔后进入两扭臂之间,实现开簧构件与扭簧之间的精准衔接,确保在对接过程中扭簧不会发生移位,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运行的稳定性。校位块失去开簧构件的作用力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实现复位,以此循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料座上设有连通放置腔的第二滑孔,所述第二滑孔内设有随校位块运动的活动杆,当所述校位块处于校对扭簧的两扭臂位置时,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面与第二滑孔和放置腔相交处持平,当所述定位杆朝向扭簧运动时,所述定位杆进入扭簧内圈并对活动杆进行挤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朝向扭簧运动,定位杆进入扭簧内圈并对活动杆进行挤压,以此来提升扭簧套设在定位杆上的深度,从而提升扭簧传输的稳定性,防止扭簧在传输途中与定位杆之间发生脱离。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料座活动设置于用于驱动扭簧逐出输出,位于所述分料座的一侧滑动设置有对位块以及驱动对位块配合校位块用于对位扭簧位置的第三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设置的分料座驱动放置腔内的扭簧朝向对位块移动,通过第三驱动件驱动对位块配合校位块对放置腔内的扭簧位置进行进一步校准,来保证扭簧后续的精准输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簧构件包括固定插爪、靠近或远离固定插爪的活动插爪以及驱动活动插爪运动的第四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插爪与活动插爪一起插入到两扭臂之间,通过第四驱动组件驱动活动插爪远离固定插爪,来完成两扭臂的打开操作。进一步设置为:第二驱动构件包括驱动定位杆横向移动的横向驱动组件以及驱动定位杆纵向移动的纵向驱动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振动盘以及连接振动盘的直线送料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驱动组件配合纵向驱动组件来改变传输中扭簧的位置以及高度,以此来满足加工需求。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杆滑移套设于定位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设于定位杆的第一驱动杆能实现对定位杆上扭簧的稳定驱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以机械的方式代替人工来完成扭簧在于塑料件与杠杆上的装配操作,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开簧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开簧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分料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分料座的局部爆炸图;图8为实施例中分料座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开簧构件;1.1、固定插爪;1.2、活动插爪;1.3、第四驱动组件;1.31、第四气缸;1.32、联动块;2、第一驱动组件;21、第一驱动杆;22、第一驱动件;31、定位杆;32、第二驱动构件;321、横向驱动组件;3211、第一滑座;3212、第七气缸;322、纵向驱动组件;3221、第二滑座;3222、第八气缸;4、分料座;5、放置腔;6、校位块;7、第一滑孔;8、复位弹簧;9、第二滑孔;10、活动杆;11、对位块;12、第三驱动件;13、振动盘;14、直线送料器;15、固定座;16、第六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至图8,一种扭簧进料机构,依次包括输送扭簧的进料组件、抓取扭簧的抓取组件、将扭簧两扭臂打开的开簧构件1以及将扭臂打开后的扭簧打进塑料件的第一驱动组件2。进料组件包括振动盘13以及连接振动盘13输出端的直线送料器14,靠近于直线送料器14的位置设有固定座15,固定座15上滑移设置有用于逐个输送扭簧的分料座4,分料座4上开设有用于接收来自于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簧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输送扭簧的进料组件、抓取扭簧的抓取组件、将扭簧两扭臂打开的开簧构件(1)以及将扭臂打开后的扭簧打进塑料件的第一驱动组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簧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输送扭簧的进料组件、抓取扭簧的抓取组件、将扭簧两扭臂打开的开簧构件(1)以及将扭臂打开后的扭簧打进塑料件的第一驱动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用于穿入扭簧内圈的定位杆(31)以及驱动定位杆(31)移动的第二驱动构件(32),所述开簧构件(1)随定位杆(31)运动且通过将扭簧打开来实现扭簧在于定位杆(31)上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包括用于驱动扭簧脱离定位杆(31)的第一驱动杆(21)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杆(21)运动的第一驱动件(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靠近于所述进料组件输出端的位置活动设置有分料座(4),所述分料座(4)上形成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进料组件扭簧的放置腔(5),所述分料座(4)上设有用于校对放置腔(5)内扭簧位置的校位块(6),当所述定位杆(31)进入扭簧内圈时,所述开簧构件(1)同步进入两扭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簧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座(4)上设有连通放置腔(5)的第一滑孔(7),所述校位块(6)滑移设置于第一滑孔(7)且用于校对扭簧的两扭臂位置,所述分料座(4)上设有用于复位校位块(6)的复位弹簧(8),当所述开簧构件(1)朝向扭簧运动时,所述开簧构件(1)先驱动校位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春刘开杰贺飞宋志扬詹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