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谱反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35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光谱反射膜,包括基膜和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膜上的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和第三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小于等于15nm,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5nm,所述第一反射层为银层或银合金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为铝层,所述第三反射层包括银层、银合金层、钛层、钛合金层中的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光谱反射膜中,通过三层反射层的协调作用,使得全光谱反射膜在紫外波段的反射率提升至85%以上,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均提升至90%以上,实现了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波段均具有高反射率的效果。同时,由于紫外光被大幅反射,可以减少紫外光对全光谱反射膜的损伤,延长全光谱反射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光谱反射膜
本技术涉及薄膜
,特别是涉及全光谱反射膜。
技术介绍
基于铝层的反射膜(铝膜)和基于银层的反射膜(银膜)是最常用的两种基于金属反射层的反射膜。但是,铝膜在860nm处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降低了其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效率。而银膜在300nm-400nm的紫外波段由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作用使反射率急剧降低,而且,当银层的厚度在170nm以下时,银层会出现以波长320nm为峰值的“透过窗”,即,从光源发射出的紫外光会透过银层,到达下层或基体表面,并且,随着银层厚度的减小,“透过窗”的波长范围和透射率都会随之增大。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传统技术为将银和铝进行复合,得到同时包括银层和铝层的反射膜(银/铝反射膜),以弥补各自单独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效果缺陷,但是,其只能实现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高反射率,无法实现紫外波段的高反射率,而且,随着时间延长,银/铝反射膜会逐渐被紫外光侵蚀而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反射率高、使用寿命久的全光谱反射膜。一种全光谱反射膜,包括基膜和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膜上的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和第三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小于等于15nm,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5nm,所述第一反射层为银层或银合金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为铝层,所述第三反射层包括银层、银合金层、钛层、钛合金层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为5nm-15nm;及/或,所述第二反射层的厚度为30nm-40nm;及/或,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为25nm-50n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为4nm-20n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层和所述第三反射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厚度为4nm-20n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层包括金属氟化物层、金属氮化物层、半导体掺杂化合物层中的至少一种;及/或,所述第二阻隔层包括金属氟化物层、金属氮化物层、半导体掺杂化合物层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膜和所述第一反射层之间还设置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0.1nm-2.5n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包括金属层、金属氮化物层、半导体掺杂化合物层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反射层背离所述第二反射层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1nm-2.5n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包括金属层、金属氮化物层、半导体掺杂化合物层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膜的厚度为20μm-200μm,所述基膜的透光率大于等于80%。本技术的全光谱反射膜包括三层反射层,第一反射层为银层或银合金层,通过将第一反射层的厚度降低至15nm以下,使第一反射层在起到反射作用的基础上,降低对紫外波段的吸收,使得紫外光能够穿透第一反射层到达第二反射层,第二反射层为铝层,利用第二反射层对紫外波段的高反射率实现提高全光谱反射膜紫外反射率的效果,而少量可见光及近红外光在穿透第二反射层后到达第三反射层,利用第三反射层的高反射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光谱反射膜的反射率。从而,通过三层反射层的协调作用,使得全光谱反射膜在紫外波段的反射率提升至85%以上,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均提升至90%以上,实现了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波段均具有高反射率的效果。同时,由于紫外光被大幅反射,可以减少紫外光对全光谱反射膜的损伤,延长全光谱反射膜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全光谱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全光谱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全光谱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光谱反射图;其中,a为纯Ag光谱反射曲线,b为Al光谱反射曲线,c为实施例1的全光谱反射膜的光谱反射曲线。图中:10、基膜;11、第一反射层;12、第二反射层;13、第三反射层;14、第一阻隔层;15、第二阻隔层;16、介质层;17、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提供的全光谱反射膜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全光谱反射膜,所述全光谱反射膜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波段均具有高反射率的效果,可用于反射太阳光,起到降温的作用。所述全光谱反射膜包括基膜10和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膜10上的第一反射层11、第二反射层12和第三反射层13,所述第一反射层11的厚度小于等于15nm,所述第三反射层13的厚度大于等于25nm,所述第一反射层11为银层或银合金层,所述第二反射层12为铝层,所述第三反射层13包括银层、银合金层、钛层、钛合金层中的至少一种。通常,基膜10背离所述第一反射层11的一侧为入光侧,为保证太阳光能够透过基膜10到达第一反射层11,所述基膜10的透光率优选大于等于80%,进一步优选大于等于85%,更优选为大于等于88%。具体地,所述基膜10包括聚4-甲基-1-戊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酸酯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碳酸酯膜、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膜、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膜、聚氯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乙烯膜、三元乙丙橡胶膜、聚烯烃弹性体膜、聚酰胺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膜、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聚四氟乙烯膜、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膜、聚全氟烷氧基树脂膜、聚三氟氯乙烯膜、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聚偏氟乙烯膜、聚氟乙烯膜、热塑性聚氨酯膜、聚苯乙烯膜中的至少一种。为了保证全光谱反射膜的柔韧性,所述基膜10的厚度优选为20μm-200μm。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基膜10也可以为硬质的透明材料,如玻璃等。本实施方式中,光线经过基膜10后到达第一反射层11,第一反射层11为银层或银合金层,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具有很高的反射率。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反射层11的厚度降低至15nm以下,使第一反射层11在起到反射作用的基础上,降低对紫外波段的吸收,使得紫外光能够穿透第一反射层11到达第二反射层12。第二反射层12为铝层,其对紫外波段具有很高的反射率,从而可以利用第二反射层12对紫外波段的高反射率实现提高全光谱反射膜紫外反射率的效果。而少量可见光及近红外光在穿透第二反射层12后会到达第三反射层13,第三反射层13对可见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具有很高的反射率,通过利用第三反射层13的高反射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光谱反射膜的反射率。从而,通过三层反射层的协调作用,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全光谱反射膜在紫外波段的反射率提升至85%以上,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均提升至90%以上,实现了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光谱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和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膜上的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和第三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小于等于15nm,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5nm,所述第一反射层为银层或银合金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为铝层,所述第三反射层包括银层、银合金层、钛层、钛合金层中的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光谱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和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膜上的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和第三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小于等于15nm,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5nm,所述第一反射层为银层或银合金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为铝层,所述第三反射层包括银层、银合金层、钛层、钛合金层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谱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为5nm-15nm;
及/或,所述第二反射层的厚度为30nm-40nm;
及/或,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为25nm-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谱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为4nm-2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光谱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和所述第三反射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厚度为4nm-20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光谱反射膜,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贵翟怀伦王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瑞凌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