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2943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反射膜坯件,并通过控制反射膜坯件的表面温度为70℃~140℃,对反射膜坯件加热至其软化;将加热后的反射膜坯件置于50℃~130℃的模具内成型、脱模,制备反射膜。该制备方法制得的反射膜的热收缩率小,且力学性能优异,具有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反射膜在制备直下型背光模组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发展迅速。这类电子产品中的显示屏是对用户直观使用体验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其中,液晶显示器已成为显示屏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是,液晶本身没有发光能力,只能依靠其中的背光模组来提供所需的光源,从而可以保证液晶显示屏正常的呈现影像。而背光模组中的反射膜显著影响着其发射光的光亮度和光均匀性。目前,生产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膜多为卷材,即使能成型,成型后的反射膜也容易发生鼓包与折皱且力学性能较差。由于反射膜的上述缺陷,导致背光模组多为人工组装,组装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经研究发现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反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热收缩率小。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反射膜坯件,反射膜坯件包括两个支撑层以及设置于两个支撑层之间的反射层;支撑层的材料包括第一聚酯树脂、抗静电剂及分散于第一聚酯树脂中的第一无机粒子,其中第一聚酯树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抗静电剂选自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及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无机粒子选自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及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反射层的材料包括第二聚酯树脂、聚烯烃类树脂及分散于第二聚酯树脂中的第二无机粒子,其中第二聚酯树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无机粒子选自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及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反射膜坯件的厚度为100μm~300μm;控制反射膜坯件的表面温度为70℃~140℃,对反射膜坯件加热至其软化;将加热后的反射膜坯件置于50℃~130℃的模具内成型、脱模,制备反射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对反射膜坯件进行加热时,控制反射膜坯件的表面温度为70℃~100℃,加热时间为10s~20s。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反射膜包括底面以及围绕底面设置的侧壁,其中底面为长方形,侧壁有四个,四个侧壁均为等腰梯形,且四个侧壁围成的结构的开口尺寸随远离所述底面逐渐增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四个侧壁相邻的两个分别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第一侧壁的上底边长为200mm~1200mm,下底边长为250mm~1700mm,所述第二侧壁的上底边长为100mm~1000mm,下底边长为150mm~1100mm,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下底边与腰之间的角度为≥15°且≤3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反射膜的厚度为0.1mm~0.55mm,深度为1mm~30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层的材料中第一聚酯树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7%~97.9%,第一无机粒子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抗静电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反射层的材料中第二聚酯树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80%,所述第二无机粒子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20%,所述聚烯烃类树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20%。本专利技术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反射膜,其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进一步提供一种直下型背光模组,其包括上述反射膜及光源,其中光源位于反射膜的反射面。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进一步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其包括框架、显示面板及上述直下型背光模组,其中显示面板和直下型背光模组安装于框架上,显示面板位于直下型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控制合适的加热温度可以使得反射膜坯件成型,而且选用具有支撑层和反射层组成的三层结构的反射膜作为坯件制得的反射膜表面平滑、无折皱。此外,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反射膜具有低的纵向热收缩率(MD)和横向热收缩率(TD)。进一步地,由于制备的反射膜具有特定形状,可以使得反射膜的挺度加强,而且可以保证照到反射膜上的光线能够被充分反射和利用,提高了光能的使用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反射膜的力学性能优异,在高温下具有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制备的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将详细地提供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描述于下文。提供每一实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际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来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因此,旨在本专利技术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范围中的此类修改和变化。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对象、特征和方面公开于以下详细描述中或从中是显而易见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本讨论仅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更广阔的方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反射膜坯件,反射膜坯件包括两个支撑层以及设置于两个支撑层之间的反射层;支撑层的材料包括第一聚酯树脂、抗静电剂及分散于第一聚酯树脂中的第一无机粒子,其中第一聚酯树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抗静电剂选自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及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无机粒子选自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及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反射层的材料包括第二聚酯树脂、聚烯烃类树脂及分散于第二聚酯树脂中的第二无机粒子,其中第二聚酯树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无机粒子选自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及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反射膜坯件的厚度为100μm~300μm;控制反射膜坯件的表面温度为70℃~140℃,对反射膜坯件加热至其软化;将加热后的反射膜坯件置于50℃~130℃的模具内成型、脱模,制备反射膜。通过研究发现,控制合适的加热温度可以保证反射膜形成一定的形状,且选用具有支撑层与反射层组成的三层结构的反射膜作为坯件制得的反射膜表面平滑、无折皱,具有低的纵向热收缩率和横向热收缩率。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进一步说明,对反射膜坯件进行加热时,控制反射膜坯件的表面温度为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提供反射膜坯件,所述反射膜坯件包括两个支撑层以及设置于两个支撑层之间的反射层;/n所述支撑层的材料包括第一聚酯树脂、抗静电剂及分散于第一聚酯树脂中的第一无机粒子,所述第一聚酯树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静电剂选自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及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无机粒子选自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及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n所述反射层的材料选自第二聚酯树脂、聚烯烃类树脂及分散于第二聚酯树脂中的第二无机粒子,所述第二聚酯树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无机粒子选自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及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n所述反射膜坯件的厚度为100μm~300μm;/n控制所述反射膜坯件的表面温度为70℃~140℃,对所述反射膜坯件加热至其软化;/n将加热后的反射膜坯件置于50℃~130℃的模具内成型、脱模,制备反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反射膜坯件,所述反射膜坯件包括两个支撑层以及设置于两个支撑层之间的反射层;
所述支撑层的材料包括第一聚酯树脂、抗静电剂及分散于第一聚酯树脂中的第一无机粒子,所述第一聚酯树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静电剂选自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及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无机粒子选自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及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反射层的材料选自第二聚酯树脂、聚烯烃类树脂及分散于第二聚酯树脂中的第二无机粒子,所述第二聚酯树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无机粒子选自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及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反射膜坯件的厚度为100μm~300μm;
控制所述反射膜坯件的表面温度为70℃~140℃,对所述反射膜坯件加热至其软化;
将加热后的反射膜坯件置于50℃~130℃的模具内成型、脱模,制备反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反射膜坯件进行加热时,控制所述反射膜坯件的表面温度为70℃~100℃,加热时间为10s~20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得到的所述反射膜包括底面以及围绕所述底面设置的侧壁,所述底面为长方形,所述侧壁有四个,四个所述侧壁均为等腰梯形,且四个侧壁围成的结构的开口尺寸随远离所述底面逐渐增大。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亚东姚志贤周玉波朱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