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g@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压力传感器技术

技术编号:4008050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g@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压力传感器,具体公开了一种以Ag@聚吡咯纳米复合微球与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共混得到的复合材料,以及基于该Ag@PPy/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压力传感器。首先利用吡咯单体、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硝酸银水溶液制备Ag@聚吡咯纳米复合粒子;然后,用单边甲基的聚乙二醇(mPEG<subgt;n</subgt;)与丁二酸酐进行羧基化反应制备mPEG<subgt;n</subgt;‑COOH,以3,3'‑二羟基联苯胺与二元酸酐进行缩聚得到含羟基的PI,再将所合成的含羟基的PI与mPEG<subgt;n</subgt;‑COOH通过酯化反应合成PI‑mPEG<subgt;n</subgt;;最后,将所合成的Ag@PPy与PI‑mPEG<subgt;n</subgt;进行共混得到Ag@PPy/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并以该Ag@PPy/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作为传感材料涂在衬底上形成导电层制备压力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具体涉及ag@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压力传感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柔性传感器逐渐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其兼具柔性和传感功能,可以将人体或环境刺激转化为可检测的信号,在电子皮肤设备、人体运动检测、人体健康监测、植入式医疗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传统的电子传感器一般基于金属或半导体等材料,其柔性和拉伸性受到限制。柔性传感器得益于敏感材料和基体材料的柔性、拉伸性、稳定性等特性,克服了传统电子传感器易脆的缺点。一般而言,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敏感材料和器件结构设计。敏感材料多采用纳米颗粒、纳米线、碳材料、导电聚合物等材料。近年来,针对其在柔性可穿戴器件中的应用,人们在新型柔性传感材料的制备和其可穿戴传感器的组装、应用等方面取得诸多振奋人心的结果,但同时仍有一些关键挑战尚待解决。

2、聚酰亚胺(pi)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模量,良好的耐热性,低介电性和耐化学腐蚀等优良特性,在航天航空、军工及微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高新
(5g 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g@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PI-mPEGn聚合物结构,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g@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g@聚吡咯纳米复合粒子与PI-mPEGn聚合物的重量比为0.004~0.03:1。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Ag@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吡咯单体和硝酸银的摩尔比为0.3~1.2:1,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2.5~5 g;

5.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g@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pi-mpegn聚合物结构,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g@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g@聚吡咯纳米复合粒子与pi-mpegn聚合物的重量比为0.004~0.03:1。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ag@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吡咯单体和硝酸银的摩尔比为0.3~1.2:1,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2.5~5 g;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步骤(1)的具体操作:在室温下于schlenk瓶中加入单边甲基的聚乙二醇、丁二酸酐、4-二甲氨基吡啶,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20ml~50ml的10%的乙酸/四氢呋喃分解过量的4-二甲氨基吡啶,经过滤、静置、洗涤,分液、收集,再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2h,旋蒸后用冰无水乙醚进沉降,干燥得到mpegn-coo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边甲基的聚乙二醇:丁二酸酐:4-二甲氨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1:0.8,所述有机溶剂: 乙酸/四氢呋喃的体积比为 5:2~5;所述二元酸酐选自苯四甲酸二酐,1,4,5,8-萘四甲酸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添加量与3,3'-二羟基联苯胺的摩尔比为0.2~0.5:1;所述脱水剂的添加量与3,3'-二羟基联苯胺的摩尔比为5~7:1;所述mpegn-cooh、4-二甲氨基吡啶、dcc的摩尔比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君周玉波宋宝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