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83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共享单车配件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包括刹车线芯与外套管,所述刹车线芯位于外套管的内部,所述刹车线芯的外侧套接有内套管,所述刹车线芯与内套管之间填充有固定胶,所述外套管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油液通孔,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持环,所述外套管与保持环之间形成了油腔,所述保持环的内部滚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滚珠,所述滚珠分别与外套管的内壁和内套管的外侧滚动连接,所述滚珠的内壁开设有连通孔。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刹车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容易引起刹车不灵,并且线芯与外套强度不够容易磨损与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
本技术涉及共享单车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
技术介绍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共享经济,其主要依靠载体为自行车,现在的共享单车速度非常快,在快速行驶中会出现刹车不灵的情况,共享单车刹车系统非常重要,且刹车系统中的刹车线非常重要。目前,现在的共享单车刹车线设计简单,在频繁地进行刹车操作时,刹车线的线芯不断地被动进行伸缩运动,导致线芯与外套不断摩擦,刹车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容易引起刹车不灵,并且线芯与外套强度不够容易磨损与断裂,为此,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具有降低摩擦阻力,强度高不易损坏的优点,解决了刹车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容易引起刹车不灵,并且线芯与外套强度不够容易磨损与断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降低摩擦阻力,强度高不易损坏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包括刹车线芯与外套管,所述刹车线芯位于外套管的内部,所述刹车线芯的外侧套接有内套管,所述刹车线芯与内套管之间填充有固定胶,所述外套管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油液通孔,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持环,所述外套管与保持环之间形成了油腔,所述保持环的内部滚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滚珠,所述滚珠分别与外套管的内壁和内套管的外侧滚动连接,所述滚珠的内壁开设有连通孔,所述外套管的顶部连通有入油管,所述入油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旋盖。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包括有内层,所述内层的内壁与滚珠的表面滚动连接,所述内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强化层,所述强化层的为金属线体纵向排列呈环状绕设于内层的外侧,所述强化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柔韧层,所述柔韧层为克维拉高分子纤维丝横向排列呈环状绕设于保护层的外侧,所述柔韧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层。优选的,所述内层与外层均为挠性塑材制成,所述挠性塑材可为PP、PE、聚二氟乙烯、尼龙材料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刹车线芯为多股高碳钢丝材料制成,所述刹车线芯为高碳钢丝呈梅花状排列构成。优选的,所述外套管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通孔的内侧设置有螺旋方向朝内的内螺纹。优选的,所述螺旋盖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入油管的内侧滑动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共享单车刹车线,将多个刹车线芯拼成梅花状挤压进内套管中,并填充固定胶,将刹车线芯的摩擦转移至内套管进而对刹车线芯进行保护,通过入油管注入润滑油,润滑油通过油液通孔充满油腔,当刹车时,通过刹车线芯带动内套管的滑动实现共享单车的制动,内套管滑动时接触滚珠,滚珠在内套管的外侧与外套管的内侧滚动,将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面与面的摩擦变为点与点的摩擦,减小摩檫力,同时在滚珠转动时,连通孔会将保持环的两侧连通,油腔的内润滑油会进入保持环的内侧并接触固定胶,由润滑油进一步降低摩擦,可以增强刹车的灵敏度,刹车线芯与外套管强度高,受到的摩擦小,不易磨损与断裂,解决了刹车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容易引起刹车不灵,并且线芯与外套强度不够容易磨损与断裂的问题。2、该共享单车刹车线,在进行刹车时,刹车线芯的反作用力通过滚珠传递到外套管,利用金属线体制成强化层可以增加强度,不易断裂,由克维拉高分子纤维丝制成的柔韧层,可以使外套管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顺车体的流线进行曲折固定,由保护层配合内层与外层对强化层与柔韧层进行固定限制,不易松散。3、该共享单车刹车线,通过由挠性塑材制成的内层与外层,可以提高外套管的整体强度,且更加美观。4、该共享单车刹车线,通过由多股高碳钢丝材料制成的呈梅花状排列构成的刹车线芯,使得其整体强度较高,不易断裂。5、该共享单车刹车线,通过外套管内侧设置的内螺纹可以使得刹车线芯与内套管直接结合紧密,由连通孔的内侧设置的螺旋方向朝内的内螺纹,可以方便润滑油通过。6、该共享单车刹车线,通过密封块的设置在螺旋盖将入油管封闭后进一步起到密封效果,避免润滑油泄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套管a示意图。图中:1、刹车线芯;2、外套管;21、内层;22、强化层;23、保护层;24、柔韧层;25、外层;3、内套管;4、固定胶;5、连接块;6、油液通孔;7、保持环;8、油腔;9、滚珠;10、连通孔;11、入油管;12、螺旋盖;13、密封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包括刹车线芯1与外套管2,刹车线芯1位于外套管2的内部,刹车线芯1的外侧套接有内套管3,刹车线芯1与内套管3之间填充有固定胶4,将多个刹车线芯1拼成梅花状挤压进内套管3中,并填充固定胶4,将刹车线芯1的摩擦转移至内套管3进而对刹车线芯1进行保护,通过刹车线芯1带动内套管3的滑动实现共享单车的制动,外套管2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两个连接块5的内部均开设有油液通孔6,油液通孔6使得润滑油在油腔8内流动,两个连接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持环7,连接块5对保持环7起到支撑作用,外套管2与保持环7之间形成了油腔8,保持环7的内部滚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滚珠9,滚珠9在保持环7的支撑下转动,滚珠9分别与外套管2的内壁和内套管3的外侧滚动连接,内套管3滑动时接触滚珠9,滚珠9在内套管3的外侧与外套管2的内侧滚动,将内套管3与外套管2之间的面与面的摩擦变为点与点的摩擦,减小摩檫力,滚珠9的内壁开设有连通孔10,滚珠9转动时,连通孔10会将保持环7的两侧连通,油腔8的内润滑油会进入保持环7的内侧并接触固定胶4,由润滑油进一步降低摩擦,可以增强刹车的灵敏度,外套管2的顶部连通有入油管11,通过入油管11注入润滑油,入油管1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旋盖12,螺旋盖12对入油管11进行启闭。进一步的,外套管2包括有内层21,内层21的内壁与滚珠9的表面滚动连接,内层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强化层22,强化层22的为金属线体纵向排列呈环状绕设于内层21的外侧,强化层2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层23,保护层2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柔韧层24,柔韧层24为克维拉高分子纤维丝横向排列呈环状绕设于保护层23的外侧,柔韧层2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层25,在进行刹车时,刹车线芯1的反作用力通过滚珠9传递到外套管2,利用金属线体制成强化层22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包括刹车线芯(1)与外套管(2),所述刹车线芯(1)位于外套管(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线芯(1)的外侧套接有内套管(3),所述刹车线芯(1)与内套管(3)之间填充有固定胶(4),所述外套管(2)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两个所述连接块(5)的内部均开设有油液通孔(6),两个所述连接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持环(7),所述外套管(2)与保持环(7)之间形成了油腔(8),所述保持环(7)的内部滚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滚珠(9),所述滚珠(9)分别与外套管(2)的内壁和内套管(3)的外侧滚动连接,所述滚珠(9)的内壁开设有连通孔(10),所述外套管(2)的顶部连通有入油管(11),所述入油管(1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旋盖(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包括刹车线芯(1)与外套管(2),所述刹车线芯(1)位于外套管(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线芯(1)的外侧套接有内套管(3),所述刹车线芯(1)与内套管(3)之间填充有固定胶(4),所述外套管(2)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两个所述连接块(5)的内部均开设有油液通孔(6),两个所述连接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持环(7),所述外套管(2)与保持环(7)之间形成了油腔(8),所述保持环(7)的内部滚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滚珠(9),所述滚珠(9)分别与外套管(2)的内壁和内套管(3)的外侧滚动连接,所述滚珠(9)的内壁开设有连通孔(10),所述外套管(2)的顶部连通有入油管(11),所述入油管(1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旋盖(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单车刹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2)包括有内层(21),所述内层(21)的内壁与滚珠(9)的表面滚动连接,所述内层(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强化层(22),所述强化层(22)的为金属线体纵向排列呈环状绕设于内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东吴昊陈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华江导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