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
本技术涉及桥墩防撞
,特别是涉及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型桥墩防撞船设施主要分为三大类:钢结构防撞设施、全复合材料防撞设施和钢覆复合材料防撞设施。这三大类防船撞装置均只有单级设防,防撞设施的主体结构在发生碰撞后,其变形往往是不可恢复的。防撞设施在一次碰撞发生后,较小变形须经过外力修复,大面积变形或损坏时须进行单体更换后方能重新使用,因而维修困难成本大且维修率高。同时,钢结构防撞设施耐腐蚀性较差,对于环境要求较高,对水域环境较敏感;单个全复合材料防撞设施难以满足高吨位船型要求;单个钢覆复合材料防撞设施刚度较大,易对船舶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可以实现大变形复合材料与复材箱结构组合的多级桥墩防撞体系,可以更大范围的保护更大范围保护船舶和桥墩。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防撞单元;所述防撞单元围绕桥墩设置,形成防撞圈;所述防撞单元沿着所述防撞圈径向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大变形防撞体和复材箱;/n所述复材箱远离桥墩的一侧内部凹陷形成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内部设有第一大变形防撞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防撞单元;所述防撞单元围绕桥墩设置,形成防撞圈;所述防撞单元沿着所述防撞圈径向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大变形防撞体和复材箱;
所述复材箱远离桥墩的一侧内部凹陷形成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内部设有第一大变形防撞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复材箱靠近桥墩的一侧内部凹陷形成第二凹陷部,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大变形防撞体对称设置第二大变形防撞体,所述第一大变形防撞体和所述第二大变形防撞体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变形防撞体包括软体圈和耗能散粒体;所述软体圈内填充有耗能散粒体;
所述软体圈伸出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外表面上下对称设有柔性防护壳,上部为第一柔性防护壳,下部为第二柔性防护壳,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和第二柔性防护壳的同一侧与复材箱连接;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和第二柔性防护壳的另一侧通过扩散块进行连接,所述扩散块的内壁、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的内壁、所述第二柔性防护壳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凹陷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软体圈设于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所述第二柔性防护壳和所述扩散块构成保护罩;摩擦板通过螺栓设置在所述扩散块的外壁;所述复材箱靠近桥墩的一侧设置有橡胶护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变形防撞体和所述第二大变形防撞体包括软体圈和耗能散粒体;所述软体圈内填充有耗能散粒体;
所述软体圈伸出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外表面上下对称均设有柔性防护壳,上部为第一柔性防护壳,下部为第二柔性防护壳,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和第二柔性防护壳的同一侧与复材箱连接;所述第一柔性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海,朱俊羽,庄勇,贾恩实,祝露,韩娟,曹鹏飞,陈志跃,姚鹏飞,刘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