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耳勺组装上料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23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机耳勺组装上料治具,包括直震线,设置在直震线上的直震槽,直震线的底部设置在直震支座上,在直震线的末端设置有一凹槽,一转接槽体,转接槽体内设置有输送槽,转接槽体与直震线的末端连接,且所述凹槽固定在转接槽体中间设置的转接开口处,使输送槽与直震线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直震上料,将耳勺由直震槽输送至直震线的末端,然后第一移动气缸带动限位板在限位槽内向前移动,当接料卡槽运动至转接开口时,耳勺由直震槽内被送入接料卡槽中,此时,第一移动气缸带动限位板在限位槽内向后移动,将耳勺输送至取料机械手的下部,由取料机械手完成上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耳勺组装上料治具
本技术涉及耳机组装
,具体为一种耳机耳勺组装上料治具。
技术介绍
耳机是常用的电子产品,在蓝牙耳机的组装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多个工序,现有的技术中,采用了机械进行组装,机械组装一般采取人工上料,人工上料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耳勺组装上料治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机耳勺组装上料治具,包括直震线,设置在直震线上的直震槽,直震线的底部设置在直震支座上,在直震线的末端设置有一凹槽,一转接槽体,转接槽体内设置有输送槽,转接槽体与直震线的末端连接,且所述凹槽固定在转接槽体中间设置的转接开口处,使输送槽与直震线对接,所述转接槽体设置在转接支座上,一卡板,设置在输送槽的上部,所述卡板未将输送槽的上部未完全封闭,使卡板与输送槽之间形成一限位槽,在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板,在限位板的末端设置有接料卡槽,接料卡槽的末端与第一移动气缸固定,第一移动气缸的后端固定在立板上,立板固定在取料支架上,在取料支架上且位于第一移动气缸上部设置有转动电机座,转动电机座内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取料固定板,取料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气缸,在第二移动气缸上设置有取料电机座,在取料电机座上设置有取料机械手。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支座上设置有转接固定板,转接槽体固定在转接固定板的上部,所述与第一移动气缸的前端固定在转接固定板上,所述第一移动气缸的第一推杆上设置有连接块,该连接块与近接料卡槽一端的限位板连接,在远接料卡槽一端的转接固定板一侧设置有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取料机械手包括取料电机,设置在取料电机上的取料夹。本技术采用直震上料,将耳勺由直震槽输送至直震线的末端,然后第一移动气缸带动限位板在限位槽内向前移动,当接料卡槽运动至转接开口时,耳勺由直震槽内被送入接料卡槽中,此时,第一移动气缸带动限位板在限位槽内向后移动,将耳勺输送至取料机械手的下部,由取料机械手完成上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耳勺组装上料治具,包括直震线103,设置在直震线上的直震槽111,直震线103的底部设置在直震支座104上,在直震线103的末端设置有一凹槽125,一转接槽体113,转接槽体113内设置有输送槽114,转接槽体113与直震线103的末端连接,且所述凹槽125固定在转接槽体113中间设置的转接开口处,使输送槽114与直震线103上的直震槽111对接,使得直震槽111内的耳勺能够由转接开口进入输送槽114。所述转接槽体113设置在转接支座105上,一卡板106,设置在输送槽114的上部,所述卡板106未将输送槽114的上部未完全封闭,使卡板106与输送槽114之间形成一限位槽,在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板116,限位板116固定在限位槽后,其限位板116在限位槽内的空隙不能使耳勺通过,在限位板116的末端设置有接料卡槽117,接料卡槽117的末端与第一移动气缸108固定,第一移动气缸108的后端固定在立板107上,立板107固定在取料支架117上,在取料支架119上且位于第一移动气缸108上部设置有转动电机座109,转动电机座109内设置有转动电机120,转动电机120的电机轴上设置有取料固定板121,取料固定板121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气缸110,在第二移动气缸110上设置有取料电机座122,在取料电机122座上设置有取料机械手,所述取料机械手包括取料电机123,设置在取料电机123上的取料夹124。在上述中,所述转接支座105上设置有转接固定板,转接槽体113固定在转接固定板的上部,所述与第一移动气缸108的前端固定在转接固定板上,所述第一移动气缸108的第一推杆上设置有连接块118,该连接块118与近接料卡槽117一端的限位板116连接,在远接料卡槽117一端的转接固定板一侧设置有限位块115。原理为,参照图1至图2,直震线103与上料槽102连接,上料槽102设置在上料支架100上,所述上料支架100上设置有直震电机机构101,直震电机机构101上部为上料槽102,本技术采用直震上料,将耳勺112由直震槽111依次被输送至直震线103的末端,然后第一移动气缸108带动限位板116在限位槽内向前移动,当接料卡槽117运动至转接开口时,耳勺由直震槽111内被送入接料卡槽117中,此时,第一移动气缸108带动限位板116在限位槽内向后移动,将耳勺输送至取料机械手的下部,由取料机械手完成上料。所述取料机械手的方向和上下移动的距离通过转动电机和第二移动气缸可以进行调节。具体为,在进行转动调节时,转动电机120带动取料固定板121进行360°转动,取料固定板121转动带动第二移动气缸110以及设置在第二移动气缸123上的取料机械手进行360°转动。当第二移动气缸110动作时,设置在第二移动气缸上的第二移动推杆带动取料电机座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取料机械手的往复运动。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耳勺组装上料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直震线,设置在直震线上的直震槽,/n直震线的底部设置在直震支座上,/n在直震线的末端设置有一凹槽,/n一转接槽体,转接槽体内设置有输送槽,转接槽体与直震线的末端连接,且所述凹槽固定在转接槽体中间设置的转接开口处,使输送槽与直震线对接,/n所述转接槽体设置在转接支座上,/n一卡板,设置在输送槽的上部,所述卡板未将输送槽的上部未完全封闭,使卡板与输送槽之间形成一限位槽,在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板,在限位板的末端设置有接料卡槽,接料卡槽的末端与第一移动气缸固定,第一移动气缸的后端固定在立板上,立板固定在取料支架上,在取料支架上且位于第一移动气缸上部设置有转动电机座,转动电机座内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取料固定板,取料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气缸,在第二移动气缸上设置有取料电机座,在取料电机座上设置有取料机械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耳勺组装上料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震线,设置在直震线上的直震槽,
直震线的底部设置在直震支座上,
在直震线的末端设置有一凹槽,
一转接槽体,转接槽体内设置有输送槽,转接槽体与直震线的末端连接,且所述凹槽固定在转接槽体中间设置的转接开口处,使输送槽与直震线对接,
所述转接槽体设置在转接支座上,
一卡板,设置在输送槽的上部,所述卡板未将输送槽的上部未完全封闭,使卡板与输送槽之间形成一限位槽,在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板,在限位板的末端设置有接料卡槽,接料卡槽的末端与第一移动气缸固定,第一移动气缸的后端固定在立板上,立板固定在取料支架上,在取料支架上且位于第一移动气缸上部设置有转动电机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朝文潘锐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可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