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便携式拖拽皮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23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矿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便携式拖拽皮带装置,其解决了传统拖带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拉钩、两个连接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皮带和卡扣。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下半部分和皮带的上半部分重合,并且第一夹板的第一通孔、皮带的第二通孔和第二夹板的第四通孔通过螺栓连接;两个连接板底端的通孔分别与第二夹板的两个第三通孔分别与连接板的通孔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即将原来使用钢丝绳直接捆住皮带头进行拖拽的方式更改为使用卡扣连接皮带的方式进行拖带,安全系数高,避免拖拽事故频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便携式拖拽皮带装置
本技术属于矿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矿用便携式拖拽皮带装置。
技术介绍
皮带机承担着现代化矿井的主要煤炭运输,原煤能够直接从井下工作面到井上选煤厂,皮带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矿井下安装有大量的皮带机,皮带长度纵横几十万米,皮带型号多种多样(1.4米皮带、1.2米皮带、1米皮带、0.8米皮带),传统皮带安装时,拖拽皮带作业是使用铲车或绞车并通过钢丝绳直接捆绑在皮带上进行拖带,由于钢丝绳绳头与皮带头没有良好的接触点,长距离拖带时不是钢丝绳头脱开就是皮带扯开,导致拖带时事故频发;皮带绳头绕滚筒组时,皮带头穿行空间小,不适合用钢丝绳直接捆住皮带头进行拖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传统皮带安装时采用钢丝绳拖拽皮带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矿用便携式拖拽皮带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矿用便携式拖拽皮带装置,包括拉钩、两个连接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皮带和卡扣;所述连接板的底端设有通孔,两个连接板的顶端分别与拉钩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上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第一通孔;所述皮带上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第二通孔,皮带底部从左至右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夹板的上半部分设有两个用于与连接板配合安装的第三通孔;第二夹板的下半部分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用于与第一夹板和皮带配合安装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下半部分和皮带的上半部分重合,并且第一夹板的第一通孔、皮带的第二通孔和第二夹板的第四通孔通过螺栓连接;两个连接板底端的通孔分别与第二夹板的两个第三通孔分别与连接板的通孔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皮带为等腰梯形。进一步的,所述皮带的宽度比被拖拽输送带宽度最多小300mm。进一步的,所述皮带上的卡扣与被拖拽输送带端部的卡扣通过穿条连接,皮带居中位于被拖拽输送带端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三通孔直径和连接板的通孔直径一致。进一步的,第一夹板的第一通孔、皮带的第二通孔和第二夹板的第四通孔的位置及尺寸均一致。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制作成本低;2.本技术的卡扣与被拖拽输送带的卡扣通过穿条连接,钢丝绳的绳头与本装置的拉钩连接进行拖拽作业,即将原来使用钢丝绳直接捆住皮带头进行拖拽的方式更改为使用卡扣连接皮带的方式进行拖带,安全系数高,避免拖拽事故频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3.本技术采用废旧材料制成,废物利用,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投影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投影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皮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应用示意图;图中:1-拉钩,2-连接板,2.1-通孔,3-钢丝绳绳头,4-第一夹板,4.1-第一通孔,5-第二夹板,5.1-第三通孔,5.2-第四通孔,6-被拖拽输送带,7-皮带,7.1-第二通孔,8-卡扣,9-穿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文中所述的“左右”为输送机的宽度方向。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矿用便携式拖拽皮带装置,包括拉钩1、两个连接板2、第一夹板4、第二夹板5、皮带7和卡扣8;所述连接板2的底端设有通孔2.1,两个连接板2的顶端分别与拉钩1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4上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第一通孔4.1;所述皮带7上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第二通孔7.1,皮带7底部从左至右设有卡扣8;所述第二夹板5的上半部分设有两个用于与连接板2配合安装的第三通孔5.1;第二夹板5的下半部分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用于与第一夹板4和皮带7配合安装的第四通孔5.2;所述第一夹板4与第二夹板5的下半部分和皮带7的上半部分重合,并且第一夹板4的第一通孔4.1、皮带7的第二通孔7.1和第二夹板5的第四通孔5.2通过螺栓连接;两个连接板2底端的通孔分别与第二夹板5的两个第三通孔5.1分别与连接板2的通孔2.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皮带7为等腰梯形,便于本装置在拖带作业中绕滚筒拖行。所述皮带7的宽度比被拖拽输送带6宽度最多小300mm。所述皮带7上的卡扣8与被拖拽输送带6端部的卡扣通过穿条9连接,皮带7居中位于被拖拽输送带6端部。所述第二夹板5的第三通孔5.1直径和连接板2的通孔2.1直径一致。第一夹板4的第一通孔4.1、皮带7的第二通孔7.1和第二夹板5的第四通孔5.2的位置及尺寸均一致。皮带7采用废旧皮带,连接板2、第一夹板4和第二夹板5采用废旧钢板制成。本技术的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1.铺设钢丝绳:将钢丝绳提前在输送机架上铺设好,即按照输送带在滚筒上的绕行位置将钢丝绳绕行好;2.本装置就位:将拖拽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铲车或绞车上,拖拽钢丝绳另一端的钢丝绳绳头3固定连接在本装置的拉钩1上,然后将本装置的卡扣8与被拖拽输送带6通过穿条9连接;3.拖拽作业:开动铲车或绞车,在其拉力的作用下拖拽钢丝绳被拖动,既而带动本装置及被拖拽输送带在滚筒上穿行,从而将将被拖拽输送带6拖动,完成输送带安装。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便携式拖拽皮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钩(1)、两个连接板(2)、第一夹板(4)、第二夹板(5)、皮带(7)和卡扣(8);/n所述连接板(2)的底端设有通孔(2.1),两个连接板(2)的顶端分别与拉钩(1)的两端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夹板(4)上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第一通孔(4.1);/n所述皮带(7)上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第二通孔(7.1),皮带(7)底部从左至右设有卡扣(8);/n所述第二夹板(5)的上半部分设有两个用于与连接板(2)配合安装的第三通孔(5.1);第二夹板(5)的下半部分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用于与第一夹板(4)和皮带(7)配合安装的第四通孔(5.2);/n所述第一夹板(4)与第二夹板(5)的下半部分和皮带(7)的上半部分重合,并且第一夹板(4)的第一通孔(4.1)、皮带(7)的第二通孔(7.1)和第二夹板(5)的第四通孔(5.2)通过螺栓连接;两个连接板(2)底端的通孔分别与第二夹板(5)的两个第三通孔(5.1)分别与连接板(2)的通孔(2.1)通过螺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便携式拖拽皮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钩(1)、两个连接板(2)、第一夹板(4)、第二夹板(5)、皮带(7)和卡扣(8);
所述连接板(2)的底端设有通孔(2.1),两个连接板(2)的顶端分别与拉钩(1)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夹板(4)上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第一通孔(4.1);
所述皮带(7)上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第二通孔(7.1),皮带(7)底部从左至右设有卡扣(8);
所述第二夹板(5)的上半部分设有两个用于与连接板(2)配合安装的第三通孔(5.1);第二夹板(5)的下半部分从左至右设有一排用于与第一夹板(4)和皮带(7)配合安装的第四通孔(5.2);
所述第一夹板(4)与第二夹板(5)的下半部分和皮带(7)的上半部分重合,并且第一夹板(4)的第一通孔(4.1)、皮带(7)的第二通孔(7.1)和第二夹板(5)的第四通孔(5.2)通过螺栓连接;两个连接板(2)底端的通孔分别与第二夹板(5)的两个第三通孔(5.1)分别与连接板(2)的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卫兵海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