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794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称重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包括基坑底面,所述基坑底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基坑侧壁,所述基坑底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装置,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该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通过支撑装置和压力传感器、支撑块、承重板的相互配合,承重板通过三个支撑块对支撑装置的顶部施加压力,从而对支撑装置内部的压力传感器施加压力,这样就能够减少压力传感器的数量,提高检测的精度,通过承重板和防护板的相互配合,能够利用防尘条进行防尘,防止灰尘和沙子进入到承重板的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称重装置
,具体为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
技术介绍
地磅,也被称为汽车衡,设置在地面上的大磅秤,通常用来称卡车的载货吨数,是厂矿、商家等用于大宗货物计量的主要称重设备,地磅按秤体结构可分为:工字钢地磅、T型梁地磅、L梁钢地磅、U型钢地磅、槽钢地磅、钢筋混凝土地磅;按传感器类型可分为数字式地磅、模拟式地磅。现有的汽车衡大多采用多个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通过将多个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测得数据进行综合进行计算,从而得出车辆的重量,但是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是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转化过程中会存在误差,传感器的数量越多误差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包括基坑底面,所述基坑底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基坑侧壁,所述基坑底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装置,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两个支撑装置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块,三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板,所述基坑底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相互对称的固定装置。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的形状为椭圆形,且支撑顶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优选的,所述防护板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防尘条,所述防尘条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垫片。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限位装置,且两个螺纹杆的外部均螺纹连接有位于限位装置顶部的上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装置的底部活动套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位于限位装置底部的下限位螺母。优选的,所述安装柱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外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延伸至矩形槽的内部并与螺纹杆活动套接,所述连接套筒的顶部卡接有接近开关。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通过支撑装置和压力传感器、支撑块、承重板的相互配合,承重板通过三个支撑块对支撑装置的顶部施加压力,从而对支撑装置内部的压力传感器施加压力,这样就能够减少压力传感器的数量,提高了检测的精度,通过承重板和防护板的相互配合,能够利用防尘条进行防尘,防止灰尘和沙子进入到承重板的底部。2、该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通过支撑装置和固定装置的相互配合,利用限位装置对支撑顶板的两端进行限位,既能够防止车辆过重对压力传感器造成损伤,也很够检测出车辆是否位置偏移导致两端的支撑顶板不处于同一高度,利用接近开关能够检测出支撑顶板是否与支撑顶板接触,从而进行发出报警信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坑底面;2、基坑侧壁;3、支撑装置;31、支撑底板;32、安装板;33、支撑顶板;4、压力传感器;5、支撑块;6、承重板;7、防护板;71、钢板;72、防尘条;8、固定装置;81、安装柱;82、螺纹杆;83、限位装置;831、连接套筒;832、连接板;833、接近开关;84、上限位螺母;85、螺柱;86、下限位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包括基坑底面1,基坑底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基坑侧壁2,基坑底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装置3,两个支撑装置3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4,两个支撑装置3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块5,三个支撑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6,承重板6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板7,基坑底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相互对称的固定装置8。其中,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底板31,支撑底板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2,安装板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33,支撑顶板33的形状为椭圆形,支撑顶板33能够发生偏转,这样就能够检测到车辆的位置是否偏移,防止一些车辆为了作弊从而只有一侧的轮胎位于承重板6的顶部,且支撑顶板3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4;其中,防护板7包括钢板71,钢板7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防尘条72,防尘条72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垫片,垫片与基坑侧壁2的侧面接触,便于防止灰尘掉落;其中,固定装置8包括安装柱81,安装柱8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螺纹杆82,两个螺纹杆82的外部活动套接有限位装置83,且两个螺纹杆82的外部均螺纹连接有位于限位装置83顶部的上限位螺母84,限位装置83的底部活动套接有螺柱85,螺柱85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位于限位装置83底部的下限位螺母86;其中,安装柱81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2,便于对限位装置83进行导向和限位;其中,限位装置83包括连接套筒831,连接套筒83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832,连接板832的两端延伸至矩形槽的内部并与螺纹杆82活动套接,连接套筒831的顶部卡接有接近开关833,当接近开关833的顶部与支撑顶板33的底部接近到一定距离时,此时接近开关833启动,开启报警信号,提示陈亮车辆超重或者车辆位置偏移。工作原理,首先对限位装置83的位置进行调节,转动上限位螺母84和下限位螺母86对限位装置83的高度进行调节,上限位螺母84对限位装置83的顶部进行限位,下限位螺母86对限位装置83的底部进行限位,当汽车超重的时候,此时承重板6对支撑顶板33的顶部施加压力,使得安装板32发生形变,支撑顶板33的两端均与接近开关833接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提示车辆超重,或者一些车辆为了逃避检测,只将车辆一侧的轮胎压在承重板6的顶部,从而导致支撑顶板33受力不均匀,支撑顶板33的一侧与接近开关833接触,此时接近开关833启动并发出报警信号,提示车辆的位置发生偏移,并且连接套筒831能够对接近开关833进行限位,保护压力传感器4不会承受过大的载荷,利用防尘条72能够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到装置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包括基坑底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底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基坑侧壁(2),所述基坑底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装置(3),两个所述支撑装置(3)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4),两个支撑装置(3)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块(5),三个所述支撑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6),所述承重板(6)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板(7),所述基坑底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相互对称的固定装置(8)。/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包括基坑底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底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基坑侧壁(2),所述基坑底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装置(3),两个所述支撑装置(3)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4),两个支撑装置(3)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块(5),三个所述支撑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6),所述承重板(6)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板(7),所述基坑底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相互对称的固定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底板(31),所述支撑底板(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33),所述支撑顶板(33)的形状为椭圆形,且支撑顶板(3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高速计量货车重量的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7)包括钢板(71),所述钢板(7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防尘条(72),所述防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铭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腾宇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