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书安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75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器中两种流体接触时间短,温差小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入料桶和出料桶,所述入料桶和出料桶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安装有进料挡板和出料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B溶液在内层换热腔内经过多个第二换热腔后的换热效果,大于B溶液直接被连通的A溶液所换热的效果,外层换热腔的换热效果大于内层换热腔的换热效果,因而B溶液经过内层换热腔后,被风腔内的换热风二次换热,再进入外层换热腔加强换热,保证了A溶液与B溶液之间足够的换热温差,而且增加了风换热的换热方式,延长了B溶液接受换热的时间,从而实现了一种高效换热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化工生产中换热器用于将A流体和B流体的热量互换,但是现有的列管式换热器,接受换热的B流体直接从接管流经换热器后流出,造成B流体在换热器内的流速快,与A流体换热接触时间短,造成换热效果差;而且,A流体由换热器的一端流入,充满换热器后,经换热器的另一端流出,在A流体由一端流入至另一端的过程中,A流体与B流体的温差逐渐变低,具有换热功能的A流体更换频率慢,从而导致B流体与A流体之间的换热效率低。因而,现提出一种高效换热器,通过增加B溶液的流经路径,增加B溶液的换热方式,改变A溶液的流经路径,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换热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器中两种流体接触时间短,温差小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入料桶和出料桶,所述入料桶和所述出料桶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安装有进料挡板和出料挡板,所述进料挡板和出料挡板之间由轴心线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同轴心的内层固定桶、夹层固定桶和外层固定桶,所述内层固定桶内形成内层换热腔,所述内层固定桶与夹层固定桶之间形成风腔,所述夹层固定桶与外层固定桶之间形成外层换热腔,所述外层换热腔内沿轴心线设置有多个互不连通的第一换热腔,所述内层换热腔内沿轴心线设置有多个与多个第一换热腔一一对应的第二换热腔,所述内层换热腔、风腔和外层换热腔内均平行于轴心线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通管第二流通管和第三流通管,且三个流通管首尾相连,所述第一流通管和第三流通管分别与入料桶和出料桶连通,所述外层固定桶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外层固定桶上安装有与第一换热腔连通的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之间联通有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换热腔上连通有顶端贯穿至外层固定桶的第三通液管;所述风腔内设置有圆台桶,所述圆台桶套设在内层固定桶外,所述圆台桶的一端与内层固定桶固定连接,所述圆台桶的另一端与夹层固定桶固定连接,所述圆台桶将风腔分为第一换风腔和第二换风腔,所述第一换风腔和第二换风腔上均连通有贯穿至外层固定桶外的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之间贯通有连接风管,所述连接风管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一一对应的鼓风风管,所述鼓风风管贯穿所述内层固定桶并伸入所述第二换热腔内,所述鼓风风管端部设有鼓风喷头。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液管和底座上下相对,所述第一通液管、第二通液管和第三通液管均位于内层固定桶的顶部,所述第一通液管的底端位于第二通液管顶端的上方,所述第二通液管的底端位于第三通液管底端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通管、第二流通管和第三流通管均关于内层固定桶的轴心线环形阵列分布有多个,且多个第一流通管与多个第二流通管一一对应,多个第二流通管与多个第三流通管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内层换热腔内沿轴心线等距安装有多个内层隔板,所述外层换热腔内沿轴心线等距安装有多个外层隔板,所述第一换热腔位于相邻的两个外层隔板之间,所述第二换热腔位于相邻的两个内层隔板之间,所述多个内层隔板和多个外层隔板上均开设有分别用于第一流通管和第三流通管贯穿的穿孔,且第一流通管和第三流通管均与穿孔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入料桶内设置有入料腔,所述出料桶内设置有出料腔,所述入料桶上开设有与入料腔连通的入料口,所述出料桶上开设有与出料腔连通的出料口。优选的,所述进风管和出风管分别位于外层固定桶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进风管和出风管分别位于第一换风腔或者第二换风腔的两端。优选的,所述外层固定桶外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多个第一通液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多个第三通液管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与多个进风管连通。有选的,所述鼓风喷头所在的高度比所述第二通液管下方端部所在的高度低。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多组第二换热腔和第一换热腔的设置,提高单组A溶液在换热器内更换的频率,使得B溶液在内层换热腔内经过多个第二换热腔后的换热效果,大于B溶液在内层换热腔内直接被连通的A溶液所换热的效果;而且外层换热腔的换热效果大于内层换热腔的换热效果,因而,B溶液经过内层换热腔处理后,被风腔内的换热风二次换热后,再进入外层换热腔加强换热,最后流出换热器,保证了A溶液与B溶液之间足够的换热温差,而且增加了风换热的换热方式,延长了B溶液接受换热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实现了一种高效换热器。2.通过圆台桶的设置,使得换热风在风腔内需经过流经体积逐渐变化的第一换风腔和第二换风腔,加快了换热风在风腔内的流经速度和更换效率,从而提高换热风与B溶液之间的换热效率。3.通过在进风管之间贯通设置连接风管,并在连接风管下方设有与第二换热腔一一对应的鼓风风管,鼓风风管贯穿内层固定桶并伸入第二换热腔内,鼓风风管端部设有鼓风喷头。当换热风经过进风管进入连接风管内,并分别通过鼓风风管分别进入相对应的第二换热腔内,最后由鼓风喷头喷出,鼓风喷头上设有多个微小的通孔,换热风经过微小的通孔后会形成多个微小的气泡,由于鼓风喷头所在的高度比第二通液管下方端部所在的高度低,微小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对带动从第二通液管进入第二换热腔下方的温度低的A溶液向上运动,增强第二换热腔内A溶液的冷、热的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溶液与B溶液的换热效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换热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流通管、第二流通管和第三流通管连接示意图;图3为第一通液管、第二通液管和第三通液管安装示意图;图4为进风管与出风管与换热器安装示意图;图5为换热器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料挡板;2、出料挡板;3、外层固定桶;4、夹层固定桶;5、内层固定桶;6、外层换热腔;7、风腔;8、内层换热腔;9、圆台桶;10、内层隔板;11、外层隔板;12、第一换风腔;13、第二换风腔;14、第一流通管;15、第二流通管;16、第三流通管;17、第一通液管;18、第二通液管;19、第三通液管;20、进风管;21、出风管;22、底座;23、第一连接管;24、第二连接管;25、第三连接管;26、入料桶;27、出料桶;28、入料腔;29、出料腔;30、入料口;31、出料口;32、第一换热腔;33、第二换热腔;34、连接风管;35、鼓风风管;36、鼓风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照图1-5,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入料桶26和出料桶27,入料桶26和出料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入料桶(26)和所述出料桶(27),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桶(26)和出料桶(27)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安装有进料挡板(1)和出料挡板(2),所述进料挡板(1)和出料挡板(2)之间由轴心线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同轴心的内层固定桶(5)、夹层固定桶(4)和外层固定桶(3),所述内层固定桶(5)内形成内层换热腔(8),所述内层固定桶(5)与夹层固定桶(4)之间形成风腔(7),所述夹层固定桶(4)与外层固定桶(3)之间形成外层换热腔(6),所述外层换热腔(6)内沿轴心线设置有多个互不连通的第一换热腔(32),所述内层换热腔(8)内沿轴心线设置有多个与多个第一换热腔(32)一一对应的第二换热腔(33),所述内层换热腔(8)、风腔(7)和外层换热腔(6)内均平行于轴心线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通管(14)第二流通管(15)和第三流通管(16),且三个流通管首尾相连,所述第一流通管(14)和第三流通管(16)分别与入料桶(26)和出料桶(27)连通,所述外层固定桶(3)的底部安装有底座(22),所述外层固定桶(3)上安装有与第一换热腔(32)连通的第一通液管(17),所述第一换热腔(32)与第二换热腔(33)之间联通有第二通液管(18),所述第二换热腔(33)上连通有顶端贯穿至外层固定桶(3)的第三通液管(19);/n所述风腔(7)内设置有圆台桶(9),所述圆台桶(9)套设在内层固定桶(5)外,所述圆台桶(9)的一端与内层固定桶(5)固定连接,所述圆台桶(9)的另一端与夹层固定桶(4)固定连接,所述圆台桶(9)将风腔(7)分为第一换风腔(12)和第二换风腔(13),所述第一换风腔(12)和第二换风腔(13)上均连通有贯穿至外层固定桶(3)外的进风管(20)和出风管(21),所述进风管(20)之间贯通有连接风管(34),所述连接风管(34)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33)一一对应的鼓风风管(35),所述鼓风风管(35)贯穿所述内层固定桶(5)并伸入所述第二换热腔(33)内,所述鼓风风管(35)端部设有鼓风喷头(3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入料桶(26)和所述出料桶(27),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桶(26)和出料桶(27)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安装有进料挡板(1)和出料挡板(2),所述进料挡板(1)和出料挡板(2)之间由轴心线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同轴心的内层固定桶(5)、夹层固定桶(4)和外层固定桶(3),所述内层固定桶(5)内形成内层换热腔(8),所述内层固定桶(5)与夹层固定桶(4)之间形成风腔(7),所述夹层固定桶(4)与外层固定桶(3)之间形成外层换热腔(6),所述外层换热腔(6)内沿轴心线设置有多个互不连通的第一换热腔(32),所述内层换热腔(8)内沿轴心线设置有多个与多个第一换热腔(32)一一对应的第二换热腔(33),所述内层换热腔(8)、风腔(7)和外层换热腔(6)内均平行于轴心线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通管(14)第二流通管(15)和第三流通管(16),且三个流通管首尾相连,所述第一流通管(14)和第三流通管(16)分别与入料桶(26)和出料桶(27)连通,所述外层固定桶(3)的底部安装有底座(22),所述外层固定桶(3)上安装有与第一换热腔(32)连通的第一通液管(17),所述第一换热腔(32)与第二换热腔(33)之间联通有第二通液管(18),所述第二换热腔(33)上连通有顶端贯穿至外层固定桶(3)的第三通液管(19);
所述风腔(7)内设置有圆台桶(9),所述圆台桶(9)套设在内层固定桶(5)外,所述圆台桶(9)的一端与内层固定桶(5)固定连接,所述圆台桶(9)的另一端与夹层固定桶(4)固定连接,所述圆台桶(9)将风腔(7)分为第一换风腔(12)和第二换风腔(13),所述第一换风腔(12)和第二换风腔(13)上均连通有贯穿至外层固定桶(3)外的进风管(20)和出风管(21),所述进风管(20)之间贯通有连接风管(34),所述连接风管(34)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33)一一对应的鼓风风管(35),所述鼓风风管(35)贯穿所述内层固定桶(5)并伸入所述第二换热腔(33)内,所述鼓风风管(35)端部设有鼓风喷头(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液管(17)和底座(22)上下相对,所述第一通液管(17)、第二通液管(18)和第三通液管(19)均位于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书安
申请(专利权)人:黄书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