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回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67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形回转接头,其主要由一方形本体及一枢接体所构成,其中,该方形本体内部设有一通道,且两侧各设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使得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与该通道相连通,该方形本体一面上设有一枢接部,且该枢接部与该通道相连通;该枢接体与该枢接部相枢接,且与该通道相连通,该枢接体一端用于导入一气体至该通道内,使得该气体可被导至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上。借此提供简易安装且减少使用空间的回转接头,以减少人员在操作上的程序,且减少纸塑成型平台所占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形回转接头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分流接头,尤指一种利用方形本体与枢接体相枢接,以提供简易安装且减少使用空间的方形回转接头。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纸制产品皆是使用量极大的抛弃式产品之一,为有效的制造纸杯、纸碗或其他纸制产品等,制造者通常会利用一纸塑机来进行相关制造。在制造纸制的相关产品时,通常会在一成型平台上设有多个成型模具,当该成型平台下降而淹没至一浆体内时,则会透过一吹吸装置提供吸力,以将纸浆吸附于该成型模具上,且成型与该成型模具形状相符的一湿产品,而当该成型模具欲将该湿产品交付予一成上平台时,该吹吸装置则提供一吹力,以将该湿产品交付至该成上平台的各模仁上,以进行后续的热压、烘干等程序,使得该湿产品的水蒸气抽离后,即可形成一纸制产品。然而,当该吹吸装置提供气体(吸力或吹力)时,通常是借由该成型平台(或该成上平台)上设有的一外接枢接体与一导气体相连接,再由一三通管的其一连接部与该外接枢接体连接,另外两个连接部则与一连接管体相连接,以将该气体分流至该成型平台的其他部位上。因该三通管本身属于一圆形管件,且各个连接管体皆是从中心延伸向外形成,如此,当各该连接管体与该外接枢接体连接或该连接管体时,则会大大增加分流系统所占的面积。此外,因该三通管属于圆形管件,当该三通管安装至该成型平台上时,该三通管与该成型平台之间的贴合面,则仅为一贴合线,其并无法将该三通管稳固地安装至该成型平台上;且因该三通管与该成型平台之间并无一基准面或一稳固面,故在安装该三通管时,还必须将该三通管调整到对的角度上,才可有效的安装该三通管。如此,为改善上述的缺点,现今技术上亟需专利技术出一种便于安装且可减少所占面积的分流接头,进以改善相关技术的分流系统使用面积过大、三通管无法稳固且简易的安装至该成型平台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回转接头,主要是利用方形本体所形成的内凹式连接部,及其所枢接的枢接体与导气体及分流管相连接,且使得方形本体的贴合面贴合于成型平台上,借以提供简易安装且减少使用空间的功效。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形回转接头,其包含:一方形本体,其内部设有一通道,且两侧各设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与该通道相连接,使得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相连通,该方形本体一面上设有一枢接部,且该枢接部与该通道相连通;以及一枢接体,其与该枢接部相枢接,且与该通道相连通,该枢接体一端导入一气体至该通道,使得该气体导至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上。较佳地,该方形本体进一步设有一通气部,该通气部与该通道相连接,使得该气体导入该通气部的位置上。较佳地,该通气部与一成型平台内的一气室相连通,使得该气体经由该通气部导入该气室内。较佳地,该成型平台另面设有一模板以封闭该气室,该模板上设有至少一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与该气室相连通,使得将该气室内的该气体导入该成型模具。较佳地,该方形本体的周围上设有一润滑部,该润滑部与该枢接体及该枢接部的相枢接处相连通,该润滑部从外部导入一润滑液至所述枢接处。较佳地,该通气部为凹陷至该方形本体内部的该通气部。较佳地,该方形本体具有一贴合面,该贴合面与一成型平台相贴合。较佳地,该第一连接部为凹陷至该方形本体内部的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为凹陷至该方形本体内部的该第二连接部。较佳地,该枢接体一端与一导气体相连接,且内部相连通,该导气体从一供气装置接收该气体,且将该气体导入该枢接体。较佳地,该枢接体与一导气体之间设有一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设于该枢接体一端与该导气体相连接的位置上,且稳固该枢接体与该导气体相连接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视角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侧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形本体安装至成型平台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平台及成型模具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方形本体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枢接部14通气部15贴合面16润滑部20枢接体30成型平台31气室32模板33气体分配区331出口40成型模具41模具气室42加热体43模仁60连接组件70分流管体80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述结合图式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图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视角、右侧视角、俯视视角、仰视视角的立体图、方形本体安装至成型平台的安装示意图、以及成型平台及成型模具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形回转接头,其主要由一方形本体10及一枢接体20所构成,其中,该方形本体10内部设有一通道,该通道是一开放空间,主要是用于接收一气体,且将该气体导出至与该通道相连通的各部位,该方形本体10两侧设有一第一连接部11及一第二连接部12,该第一连接部11及该第二连接部12与该通道相连接,使得该第一连接部11与该第二连接部12相连通,而该第一连接部11及该第二连接部12具体为从该方形本体10的周围向内凹陷所形成,使得一分流管体70与该第一连接部11或该第二连接部12连接时,可直接连接至该方形本体10内部,进而减少使用面积,且可透过该方形本体10本身提供该分流管体70更稳固地连接方式(因该分流管体70一端是插入该方形本体10内,故可透过该方形本体10稳固该分流管体70与该第一连接部11或该第二连接部12之间的连接)。该方形本体10一面上设有一枢接部13,其与该通道相连通,该枢接部13可为具有一轴承的连接部位,且该轴承可埋设该方形本体10内,又或是单纯用于与具有该轴承或其他具有枢转功能的组件相连接。该方形本体10周围进一步设有一通气部14,在此实施例中,该通气部14以向该方形本体10内凹陷的方式,设置于该方形本体10的一贴合面15上,且与该通道相连接,以使得该气体导入该通气部14的位置上,其中,该通气部14与一成型平台30内的一气室31相连通,使得该气体经由该通气部14导入该气室31内,而该成型平台30的另面上通常设置有一模板32以封闭该气室31,且该模板32上会设有至少一成型模具40,该成型模具40与该气室31相连通,使得将该气室31内的该气体导入该成型模具40内。而该贴合面15则与该成型平台30相贴合,以透过该贴合面15的设置,人员在安装该方形本体10时,即可以该贴合面15作为该方形本体10的基准面,以将该方形本体10至于该成型平台30上,再进行相关的安装程序,借此,即可便于使用者安装该方形本体10,且因该贴合面15为一平面,故于安装后,还可提供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形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方形本体,其内部设有一通道,且两侧各设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与该通道相连接,使得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相连通,该方形本体一面上设有一枢接部,且该枢接部与该通道相连通;/n一枢接体,其与该枢接部相枢接,且与该通道相连通,该枢接体一端导入一气体至该通道,使得该气体导至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方形本体,其内部设有一通道,且两侧各设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与该通道相连接,使得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相连通,该方形本体一面上设有一枢接部,且该枢接部与该通道相连通;
一枢接体,其与该枢接部相枢接,且与该通道相连通,该枢接体一端导入一气体至该通道,使得该气体导至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方形本体进一步设有一通气部,该通气部与该通道相连接,使得该气体导入该通气部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通气部与一成型平台内的一气室相连通,使得该气体经由该通气部导入该气室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型平台另面设有一模板以封闭该气室,该模板上设有至少一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与该气室相连通,使得将该气室内的该气体导入该成型模具。


5.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和刘明凌杨甯杰
申请(专利权)人:兴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