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40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包括底座、腔板、上端盖、压电振子、密封圈、伞形阀、药囊、输气管和输液管,所述底座、腔板和上端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输液动力输出源,所述上端盖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药囊的囊腔,所述药囊内设置有气腔和液腔,所述上端盖的出气孔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远离出气孔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腔上,所述液腔上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流量阀和针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腔串联压电泵和双晶片压电振子,可进一步提高驱动能力,通过双晶片三腔串联气体压电泵压缩气体压缩的方法可定量输出气体压力,控制输液速度,无需吊挂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方便移动和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型医疗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注射给药方式主要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现有输液装置大都由输液瓶、输液管及输液架构成,输液瓶吊挂在输液架上、依靠药液自重流动并经输液管注入到人的血管中,输液过程中需要依靠护理人员看守、手调控制阀控制输液速度,虽然有很多输液设备可以完成流速、精度的控制,但依旧是依靠药液自重进行输液,这些输液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患者长时坐立,活动不便,走动或者如厕时需要他人高举输液瓶,操作不当还会引起血液回流,根据药物性质、患者体质的不同,静脉输液速度也不同,有时为了缩短输液时间,还会通过减少溶液量、加快输液速度,这样会引起很多医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现在设计一种改进的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包括底座、腔板、上端盖、压电振子、密封圈、伞形阀、药囊、输气管和输液管,所述底座、腔板和上端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输液动力输出源。所述上端盖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药囊的囊腔,所述药囊内设置有气腔和液腔,所述上端盖的出气孔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远离出气孔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腔上,所述液腔上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流量阀和针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腔体a0和腔体a1,所述腔板底端开设有与腔体a0配合使用的压缩腔b0,所述腔板底端还设有与腔体a1配合使用的压缩腔b1,所述腔体a0、腔体a1、压缩腔b0和压缩腔b1的侧壁上端均粘接有密封圈,所述腔体a0和压缩腔b0之间设置有压电振子,所述压电振子粘接在密封圈上,所述腔体a1和压缩腔b1之间也设置有压电振子,所述压电振子粘接在密封圈上,所述压缩腔b0内开设有进气孔c11和出气孔c21,所述进气孔c1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体通过的伞形阀,所述压缩腔b1内开设有进气孔c31和出气孔c41,所述进气孔c3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体通过的伞形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腔板的顶部开设有与进气孔c11配合进气的进气孔c12,所述腔板的顶部还设有与出气孔c41配合出气的出气孔c42,所述腔板的顶部开设有压缩腔b2,所述出气孔c4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体通过的伞形阀,所述压缩腔b2内开设有与出气孔c21配合出气的出气孔c22,所述压缩腔b2内还开设有与进气孔c31配合进气的进气孔c32,所述出气孔c2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体通过的伞形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端盖底端开设有与压缩腔b2配合使用的腔体a2,所述腔体a2和压缩腔b2的侧壁上端均粘接有密封圈,所述腔体a2和压缩腔b2之间设置有压电振子,所述压电振子粘接在密封圈上,所述上端盖上还开设有与进气孔c12配合进气的进气孔,所述上端盖上还开设有与出气孔c42配合出气的出气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孔c12与进气孔之间设置有保持密封性的密封圈,所述出气孔c42与出气孔之间设置有保持密封性的密封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端盖的进气孔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灰尘进入的防尘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弥补现有输液设备的不足,采用三腔串联压电泵和双晶片压电振子,可进一步提高驱动能力,通过双晶片三腔串联气体压电泵压缩气体压缩的方法可定量输出气体压力,控制输液速度,无需吊挂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方便移动和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的压电振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的上端盖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的腔板结构示意图。其中:底座1、腔板2、上端盖3、压电振子4、弹性金属基板41、压电陶瓷片42、密封圈5、伞形阀6、药囊7、气腔71、液腔72、输气管8、输液管9、流量阀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包括底座1、腔板2、上端盖3、压电振子4、密封圈5、伞形阀6、药囊7、输气管8和输液管9,所述底座1、腔板2和上端盖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输液动力输出源。所述上端盖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药囊7的囊腔,所述药囊7内设置有气腔71和液腔72,所述上端盖3的出气孔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8,所述输气管8远离出气孔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腔71上,所述液腔72上固定连接有输液管9,所述输液管9上设置有流量阀91和针头。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腔体a0和腔体a1,所述腔板2底端开设有与腔体a0配合使用的压缩腔b0,所述腔板2底端还设有与腔体a1配合使用的压缩腔b1,所述腔体a0、腔体a1、压缩腔b0和压缩腔b1的侧壁上端均粘接有密封圈5,所述腔体a0和压缩腔b0之间设置有压电振子4,所述压电振子4粘接在密封圈5上,所述密封圈5与压电振子4的紧密连接保持腔体a0和压缩腔b0的密封性,所述腔体a1和压缩腔b1之间也设置有压电振子4,所述压电振子4粘接在密封圈5上,所述密封圈5与压电振子4的紧密连接保持腔体a1和压缩腔b1的密封性,所述压缩腔b0内开设有进气孔c11和出气孔c21,所述进气孔c1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体通过的伞形阀6,所述压缩腔b1内开设有进气孔c31和出气孔c41,所述进气孔c3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体通过的伞形阀6。所述腔板2的顶部开设有与进气孔c11配合进气的进气孔c12,所述腔板2的顶部还设有与出气孔c41配合出气的出气孔c42,所述腔板2的顶部开设有压缩腔b2,所述出气孔c4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体通过的伞形阀6,所述压缩腔b2内开设有与出气孔c21配合出气的出气孔c22,所述压缩腔b2内还开设有与进气孔c31配合进气的进气孔c32,所述出气孔c2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体通过的伞形阀6。所述上端盖3底端开设有与压缩腔b2配合使用的腔体a2,所述腔体a2和压缩腔b2的侧壁上端均粘接有密封圈5,所述腔体a2和压缩腔b2之间设置有压电振子4,所述压电振子4粘接在密封圈5上,所述密封圈5与压电振子4的紧密连接保持腔体a2和压缩腔b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包括底座(1)、腔板(2)、上端盖(3)、压电振子(4)、密封圈(5)、伞形阀(6)、药囊(7)、输气管(8)和输液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腔板(2)和上端盖(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输液动力输出源;/n所述上端盖(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药囊(7)的囊腔,所述药囊(7)内设置有气腔(71)和液腔(72),所述上端盖(3)的出气孔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8),所述输气管(8)远离出气孔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腔(71)上,所述液腔(72)上固定连接有输液管(9),所述输液管(9)上设置有流量阀(91)和针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包括底座(1)、腔板(2)、上端盖(3)、压电振子(4)、密封圈(5)、伞形阀(6)、药囊(7)、输气管(8)和输液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腔板(2)和上端盖(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输液动力输出源;
所述上端盖(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药囊(7)的囊腔,所述药囊(7)内设置有气腔(71)和液腔(72),所述上端盖(3)的出气孔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8),所述输气管(8)远离出气孔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腔(71)上,所述液腔(72)上固定连接有输液管(9),所述输液管(9)上设置有流量阀(91)和针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双晶片压电驱动式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腔体a0和腔体a1,所述腔板(2)底端开设有与腔体a0配合使用的压缩腔b0,所述腔板(2)底端还设有与腔体a1配合使用的压缩腔b1,所述腔体a0、腔体a1、压缩腔b0和压缩腔b1的侧壁上端均粘接有密封圈(5),所述腔体a0和压缩腔b0之间设置有压电振子(4),所述压电振子(4)粘接在密封圈(5)上,所述腔体a1和压缩腔b1之间也设置有压电振子(4),所述压电振子(4)粘接在密封圈(5)上,所述压缩腔b0内开设有进气孔c11和出气孔c21,所述进气孔c1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体通过的伞形阀(6),所述压缩腔b1内开设有进气孔c31和出气孔c41,所述进气孔c3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体通过的伞形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超王海刚徐安俊孙禹泽朱金志闻人锴琦刘夏杨凤双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