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1338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将隔音棉各层结构叠放整齐,并在各层之间涂覆胶粘剂后压实,在表层挖孔安装吸盘并垂直固定,再在未安装吸盘的表层均匀涂覆胶粘剂得到粘黏层,贴附时先加热粘黏层,并用力按下吸盘使得吸盘产生强吸力二提高隔音棉的粘黏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通过在隔音棉的表层设置有粘黏层和吸盘层,将具有强力黏力的胶粘剂作为粘黏层,再在同各国多层次改进隔音棉的内部结构,使得隔音棉提升隔音效果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硬度、强度和韧性,通过轻质材料降低隔音棉的质量,减少隔音棉的蓬松化,使得隔音棉结构紧实,弹性和柔韧性兼具,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隔音棉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以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黏度(Viscosity),也写作"粘度"。将两块面积为1m2的板浸于液体中,两板距离为1米,若加1N的切应力,使两板之间的相对速率为1m/s,则此液体的粘度为1Pa.s。将流动着的液体看作许多相互平行移动的液层,各层速度不同,形成速度梯度(dv/dx),这是流动的基本特征。由于速度梯度的存在,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较快液层的流动,因此,液体产生运动阻力。为使液层维持一定的速度梯度运动,必须对液层施加一个与阻力相反的反向力。在当今社会,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被世界范围所关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使用吸音隔音材料进行隔音消音是治理噪音污染的常用手段。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隔音棉有玻璃纤维隔音棉、海绵、聚酯纤维隔音棉等。玻璃纤维棉容易引起皮肤瘙痒和呼吸道过敏,对人体有危害,不适合室内使用。海绵大部分是闭孔发泡材料,吸音性能有限,更适合用于保温领域。而普通聚酯纤维隔音棉吸音的频宽较窄,仅对中高频声音有良好的吸收,对低频声音的吸收效果有限。而用于汽车或家电内饰材料的隔音棉不仅需要良好的隔音性能,还需要满足安全阻燃、绿色环保、舒适耐用的等要求。一方面,随着生活实用和消防安全要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于隔音棉的阻燃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阻燃技术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隔音材料的阻燃技术正朝着高效、经济、环保的方向发展。由于无机阻燃剂具有:毒性低,热稳定性好;不析出,有持久的阻燃效果;不产生腐蚀性气体;价格低廉;较小的发烟量等优点,因此无机阻燃剂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正逐步取代有机阻燃剂,因此合成无机阻燃剂的研究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有机阻燃剂目前仍在大量使用,将无机阻燃剂与有机阻燃剂组合使用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过渡的方式。目前,社会对隔音材料的需求量迅猛增长,传统的吸声材料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环保性、装饰性、阻燃性、抗老化性以及粘黏度的更高要求。因此,研究并开发应用新的环保吸音阻燃、抗老化的高粘黏度材料已成为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在隔音棉的内表面设置粘黏层以及具有吸力的吸盘而提高普通隔音棉的粘黏度,通过多层次的隔音结构提高隔音棉的硬度和隔音效果,改善隔音棉的结构和使用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粘黏度的隔音棉,隔音棉包括有表层的粘黏层和吸盘层,吸盘层的内层设置有抗老化层,抗老化层内层设置有混合纤维层,混合纤维层的内层设置有轻质金属网层,轻质金属网层内层设置有软质树脂板层,软质树脂板层的内层设置有弹性层。一种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S1.压板:将抗老化层、混合纤维层、轻质金属网层、软质树脂板层和弹性层按照顺序叠放整齐,并在各层连接处的中部涂抹少量胶粘剂,通过热压机在100~120℃热压10~30min,紧实后降温至常温得到隔音棉层;S2.上吸盘:将隔音棉层的抗老化层的外表面上挖孔,将吸盘层所需要的吸盘的尖头插入到抗老化层的孔中,并通过熔融胶体将吸盘层固定在抗老化层上,并保证吸盘层的吸盘与隔音棉层垂直;S3.涂胶:在抗老化层的吸盘层之外的其他区域均匀涂覆胶粘剂,保持胶粘剂的厚度为抗老化层的厚度的1/5~1/2,而得到粘黏层;S4.贴附:将隔音棉上涂覆粘黏层和安装吸盘层的一面对着需要粘贴隔音棉的部位,使用热吹风机将粘黏层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60~90℃,加热3~5min,将加热后的粘黏层贴附在粘贴面上,将隔音棉吸附在粘贴面上,并用力将吸盘层在粘贴面上保持有吸力,得到有高粘黏性的隔音棉。作为优选的,抗老化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组成成分:石墨烯改性无卤环氧树脂20~25%、天然橡胶10~25%、高密度聚乙烯15~25%、复合抗老化剂3~8%、分散剂1~2%、弹性粉15~20%、固化剂1~5%和填料10~15%。作为优选的,混合纤维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组成成分:合金纤维10~15%、石棉纤维15~25%、陶瓷纤维20~30%、编织碳纤维10~15%、橡胶纤维20~35%、纤维素5~15%和填料5~10%。作为优选的,软质树脂板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组成成分:水性弹性树脂25~35%、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15~25%、ABS树脂15~25%、天然橡胶10~25%、溶剂20~45%、分散剂1~2%、消光剂3~6%、固化剂2~5%、固化促进剂1~3%和填料5~8%。作为优选的,填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组成成分:纳米二氧化硅20~30%、纳米碳酸钙25~30%、少层石墨烯5~15%、碳纳米管5~10%和纳米级火山灰30~45%。作为优选的,胶粘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组成成分:聚乙烯5~10%、淀粉20~30%、松胶25~30%、羟甲基纤维素5~15%、聚丙烯酸酯5~10%、聚二甲基硅氧烷10~15%、水硼砂5~15%、稳定剂2~5%、分散剂1~3%、防霉杀菌剂0.5~1.5%和紫外吸收剂0.5~1.0%。作为优选的,弹性层包括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合成分:天然橡胶30~45份、石墨烯改性丁腈橡胶20~30份、碳纤维改性丁苯橡胶10~15份、改性纳米石墨烯5~15份、增韧剂3~9份、纳米白炭黑2~8份、纳米碳酸钙3~5份、偶联剂1~3份、相容剂2~4份、防霉剂0.5~1.5份、抗氧化剂1~2份、抗老化剂0.5~1.2份和紫外吸收剂0.5~1份。作为优选的,复合抗老化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FeTiO3-MgTiO3、Cu5FeS4的混合物。作为优选的,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FeTiO3-MgTiO3、Cu5FeS4的质量比为1:10~15:13~18:15~20:16~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通过在隔音棉的表层设置有粘黏层和吸盘层,将具有强力黏力的胶粘剂作为粘黏层,再在同各国多层次改进隔音棉的内部结构,使得隔音棉提升隔音效果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硬度、强度和韧性,通过轻质材料降低隔音棉的质量,减少隔音棉的蓬松化,使得隔音棉结构紧实,弹性和柔韧性兼具,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粘黏度的隔音棉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粘黏度的隔音棉结构示意图2。图中:1、粘黏层;2、吸盘层;3、抗老化层;4、混合纤维层;5、轻质金属网层;6、软质树脂板层;7、弹性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包括有表层的粘黏层(1)和吸盘层(2),所述吸盘层(2)的内层设置有抗老化层(3),所述抗老化层(3)内层设置有混合纤维层(4),所述混合纤维层(4)的内层设置有轻质金属网层(5),所述轻质金属网层(5)内层设置有软质树脂板层(6),软质树脂板层(6)的内层设置有弹性层(7);/n所述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nS1.压板:将抗老化层(3)、混合纤维层(4)、轻质金属网层(5)、软质树脂板层(6)和弹性层(7)按照顺序叠放整齐,并在各层连接处的中部涂抹少量胶粘剂,通过热压机在100~120℃热压10~30min,紧实后降温至常温得到隔音棉层;/nS2.上吸盘:将隔音棉层的抗老化层(3)的外表面上挖孔,将吸盘层(2)所需要的吸盘的尖头插入到抗老化层(3)的孔中,并通过熔融胶体将吸盘层(2)固定在抗老化层(3)上,并保证吸盘层(2)的吸盘与隔音棉层垂直;/nS3.涂胶:在抗老化层(3)的吸盘层(2)之外的其他区域均匀涂覆胶粘剂,保持胶粘剂的厚度为抗老化层(3)的厚度的1/5~1/2,而得到粘黏层(1);/nS4.贴附:将隔音棉上涂覆粘黏层(1)和安装吸盘层(2)的一面对着需要粘贴隔音棉的部位,使用热吹风机将粘黏层(1)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60~90℃,加热3~5min,将加热后的粘黏层(1)贴附在粘贴面上,将隔音棉吸附在粘贴面上,并用力将吸盘层(2)在粘贴面上保持有吸力,得到有高粘黏性的隔音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包括有表层的粘黏层(1)和吸盘层(2),所述吸盘层(2)的内层设置有抗老化层(3),所述抗老化层(3)内层设置有混合纤维层(4),所述混合纤维层(4)的内层设置有轻质金属网层(5),所述轻质金属网层(5)内层设置有软质树脂板层(6),软质树脂板层(6)的内层设置有弹性层(7);
所述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压板:将抗老化层(3)、混合纤维层(4)、轻质金属网层(5)、软质树脂板层(6)和弹性层(7)按照顺序叠放整齐,并在各层连接处的中部涂抹少量胶粘剂,通过热压机在100~120℃热压10~30min,紧实后降温至常温得到隔音棉层;
S2.上吸盘:将隔音棉层的抗老化层(3)的外表面上挖孔,将吸盘层(2)所需要的吸盘的尖头插入到抗老化层(3)的孔中,并通过熔融胶体将吸盘层(2)固定在抗老化层(3)上,并保证吸盘层(2)的吸盘与隔音棉层垂直;
S3.涂胶:在抗老化层(3)的吸盘层(2)之外的其他区域均匀涂覆胶粘剂,保持胶粘剂的厚度为抗老化层(3)的厚度的1/5~1/2,而得到粘黏层(1);
S4.贴附:将隔音棉上涂覆粘黏层(1)和安装吸盘层(2)的一面对着需要粘贴隔音棉的部位,使用热吹风机将粘黏层(1)进行加热,保持温度为60~90℃,加热3~5min,将加热后的粘黏层(1)贴附在粘贴面上,将隔音棉吸附在粘贴面上,并用力将吸盘层(2)在粘贴面上保持有吸力,得到有高粘黏性的隔音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老化层(3)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组成成分:石墨烯改性无卤环氧树脂20~25%、天然橡胶10~25%、高密度聚乙烯15~25%、复合抗老化剂3~8%、分散剂1~2%、弹性粉15~20%、固化剂1~5%和填料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隔音棉粘黏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纤维层(4)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组成成分:合金纤维10~15%、石棉纤维15~25%、陶瓷纤维20~30%、编织碳纤维10~15%、橡胶纤维20~35%、纤维素5~15%和填料5~10%。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新汪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天运消音防振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