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混药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29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混药袋,所述一次性混药袋包括:混药袋本体和组合连接盖,所述混药袋本体包括装药部和颈部,所述组合连接盖由上盖和下盖组成;所述装药部接近底部位置开有装药口,所述装药口上设置有封闭结构,所述颈部设置有一次性封闭结构,所述颈部的颈口与组合连接盖的上盖连接位置相匹配,所述组合连接盖的下盖连接有导管。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护士对固体药物预混,且混合后的药液导入输液瓶的过程安全卫生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混药袋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混药袋。
技术介绍
在输液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护士手工将固体或者粉体药物预先在混药袋中混合溶解后再添加到输液瓶中,常规的混药袋只有一个口,加药和连接输液瓶都要从袋口位置过,一方面袋口比较小,加料不够方便,另一方面,在加料混合和连接输液瓶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工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混药袋,能够方便添加固体药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次性混药袋,所述一次性混药袋包括:混药袋本体和组合连接盖,所述混药袋本体包括装药部和颈部,所述组合连接盖由上盖和下盖组成;所述装药部接近底部位置开有装药口,所述装药口上设置有封闭结构,所述颈部设置有一次性封闭结构,所述颈部的颈口与组合连接盖的上盖连接位置相匹配,所述组合连接盖的下盖连接有导管。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装药口设置的封闭机构为水密拉链结构或者是掀盖结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颈部设置的一次性封闭结构为浮珠封闭结构,所述浮珠封闭结构包括颈部设置的隔液软膜和浮珠。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隔液软膜共有两层,所述浮珠安装在两层隔液软膜的中间。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浮珠的材质与混药袋的材质相同。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浮珠具有醒目的颜色。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组合连接盖的上盖部分由套接口、防水台和下接口组成,所述下盖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接口相匹配的接口。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接口上设置隔流栅格。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接口外设置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内设置内螺旋结构,所述下盖上设置的接口内径大于下接口的外径,所述下接口内设置与保护套内的内螺旋结构相匹配的外螺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在常规混料袋的基础上的改进,一方面,在袋底位置添加了专门的大口径临时封闭结构可以方便固体药物投放,另一方面,瓶口位置设置有一次性封闭结构,且瓶口通过连接盖与输液瓶导管相连,可以在混药完成后通过破坏封闭结构实现混药袋与输液瓶之间的连通,不需要手动连接,整个过程安全卫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盖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装药部、2.颈部、3.连接盖、4.导管、5.水密拉链、5’.水密掀盖、6.上隔液软膜、7.浮珠、8.下隔液软膜;301.套接口、302.防水台、303.防护套、304.下盖、305.下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一次性混药袋,所述一次性混药袋包括:混药袋本体和组合连接盖,3所述混药袋本体包括装药部1和颈部2,所述组合连接盖3由上盖和下盖组成;所述装药部1接近底部位置开有装药口,所述装药口上设置有封闭机构,所述颈部2设置有一次性封闭结构,所述颈部1的颈口与组合连接盖3的上盖连接位置相匹配,所述组合连接盖3的下盖连接有导管4。所述装药口设置的封闭机构为水密拉链5,通过拉开所述水密拉链5可以方便向混料袋中添加药粉或者大颗粒药丸,投料完成后拉紧水密拉链,可以防止混合过程中漏液。所述颈部2设置的一次性封闭结构为浮珠封闭结构,所述浮珠封闭结构包括颈部设置的隔液软膜和浮珠7,所述隔液软膜可以防止混料过程中溶液从颈部流出,所述浮珠7的作用是在混料完成后可以手动挤压浮珠,从而使隔液软膜破开,溶液从颈部流出,所述隔液软膜共有两层分别为上隔液软膜6和下隔液软膜8,所述浮珠7封闭在上隔液软膜6和下隔液软膜8中间,可以防止因为单膜容易因为意外破损导致混料袋失效漏液和浮珠从颈部2位置脱落。所述浮珠7的材质与混药袋的材质相同。所述浮珠7为醒目的红色,所述浮珠的材质与混药袋的材质相同,都是塑胶材质,密度较小,当两层隔液软膜分别被挤破后浮珠7可以向上浮起,而且浮珠的颜色可以指示药液使用时的液位。所述组合连接盖3的上盖部分由套接口301、防水台302和下接口305组成,所述下盖305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接口305相匹配的接口。所述套接口301上设置隔流栅格,所述隔流栅格可以防止药液从接口位置溢出。所述下接口305外设置保护套303,所述保护套303可以防止连接导管4时污染连接位置,所述保护套303内设置内螺旋结构,所述下盖304上设置的接口内径大于下接口305的外径,所述下盖304的接口外设置与保护套303内的内螺旋结构相匹配的外螺旋结构。通过上述方式连接的过程中上盖的下接口305不受力,可以防止密合时下接口305受力过大,导致密封不严,或者内部流道堵塞。请参阅图1和图3,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一种一次性混药袋,所述一次性混药袋包括:混药袋本体和组合连接盖,3所述混药袋本体包括装药部1和颈部2,所述组合连接盖3由上盖和下盖组成;所述装药部1接近底部位置开有装药口,所述装药口上设置有封闭机构,所述颈部2设置有一次性封闭结构,所述颈部1的颈口与组合连接盖3的上盖连接位置相匹配,所述组合连接盖3的下盖连接有导管4。所述装药口设置的封闭机构为水密掀盖5’,通过打开所述水密掀盖5’可以方便向混料袋中添加药粉或者大颗粒药丸,投料完成后盖紧水密掀盖5’,可以防止混合过程中漏液。所述颈部2设置的一次性封闭结构为浮珠封闭结构,所述浮珠封闭结构包括颈部设置的隔液软膜和浮珠7,所述隔液软膜可以防止混料过程中溶液从颈部流出,所述浮珠7的作用是在混料完成后可以手动挤压浮珠,从而使隔液软膜破开,溶液从颈部流出,所述隔液软膜共有两层分别为上隔液软膜6和下隔液软膜8,所述浮珠7封闭在上隔液软膜6和下隔液软膜8中间,可以防止因为单膜容易因为意外破损导致混料袋失效提高和浮珠从颈部2位置脱落。所述浮珠7的材质与混药袋的材质相同。所述浮珠7为醒目的红色,所述浮珠的材质与混药袋的材质相同,都是塑胶材质,密度较小,当两层隔液软膜分别被挤破后浮珠7可以向上浮起,而且浮珠的颜色可以指示药液使用时的液位。所述组合连接盖3的上盖部分由套接口301、防水台302和下接口305组成,所述下盖305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接口305相匹配的接口。所述套接口301上设置隔流栅格,所述隔流栅格可以防止药液从接口位置溢出。所述下接口305外设置保护套303,所述保护套303可以防止连接导管4时污染连接位置,所述保护套303内设置内螺旋结构,所述下盖304上设置的接口内径大于下接口305的外径,所述下盖304的接口外设置与保护套303内的内螺旋结构相匹配的外螺旋结构。通过上述方式连接的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混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混药袋包括:混药袋本体和组合连接盖,所述混药袋本体包括装药部和颈部,所述组合连接盖由上盖和下盖组成;/n所述装药部接近底部位置开有装药口,所述装药口上设置有封闭结构,所述颈部设置有一次性封闭结构,所述颈部的颈口与组合连接盖的上盖连接位置相匹配,所述组合连接盖的下盖连接有导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混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混药袋包括:混药袋本体和组合连接盖,所述混药袋本体包括装药部和颈部,所述组合连接盖由上盖和下盖组成;
所述装药部接近底部位置开有装药口,所述装药口上设置有封闭结构,所述颈部设置有一次性封闭结构,所述颈部的颈口与组合连接盖的上盖连接位置相匹配,所述组合连接盖的下盖连接有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混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口设置的封闭机构为水密拉链结构或者是掀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混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设置的一次性封闭结构为浮珠封闭结构,所述浮珠封闭结构包括颈部设置的隔液软膜和浮珠。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混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液软膜共有两层,所述浮珠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康特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