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091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设备的支撑底板、待上釉的陶管本体、用于控制上釉的上釉支撑机构和用于对管道内壁进上釉的螺旋上釉机构,所述上釉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所述陶管本体设置在上釉支撑机构上,所述螺旋上釉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且位于陶管本体的内部,涉及建筑陶瓷领域。该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根据现有的陶管上釉存在的厚薄不均,上釉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出特殊的自适应陶管内径并且可以自行旋转均匀涂抹内壁的特殊结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的陶管内壁上釉,流动的釉液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分布不均匀,管道内部的釉液容易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管的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陶瓷
,具体为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陶瓷包括陶管,陶管可分直管、异形管、地漏管等品种,陶管具有较高的耐酸碱性,管内表面有光滑釉层,不会附生藻类而阻碍液体流通,在对陶管进行上釉的时候,目前的方式主要有浸釉、杓淋法和喷雾法等主要方式,浸泡法在对管道上釉的时候,不太适用,这种方式不仅可能会对外壁进行上釉,而且浸泡时间需要把控极短,并不适用,而杓淋法则需要人工进行浇灌淋抹,而且对于管道的内壁,这种方式明显更加难以操作,其中比较适用的喷涂法,管道内部喷涂上釉,虽然可以操作,但是釉液具有流动性,圆形管道在上釉的时候,其内部的釉液不易控制,需要将釉液均匀的控制在指甲盖的厚度,但是流动的釉液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导致管道内壁釉液厚薄不均,进而容易出现开裂等情况,一般的陶管内壁上釉,流动的釉液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分布不均匀,管道内部的釉液容易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管的质量,所以需要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解决了一般的陶管内壁上釉,流动的釉液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分布不均匀,管道内部的釉液容易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管的质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设备的支撑底板、待上釉的陶管本体、用于控制上釉的上釉支撑机构和用于对管道内壁进上釉的螺旋上釉机构,所述上釉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所述陶管本体设置在上釉支撑机构上,所述螺旋上釉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且位于陶管本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上釉支撑机构包括抵杆、两个滑槽、两个与滑槽相适配的竖支撑杆、两个延伸杆和一个抵板,所述支撑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杆,所述支撑底板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竖支撑杆,两个所述竖支撑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远离竖支撑杆的一端与抵杆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支撑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延伸杆,两个所述延伸杆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抵板,所述抵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螺旋上釉机构设置在第二电动伸缩杆的顶端。优选的,所述延伸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远离延伸杆的一端与竖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的表面呈倾斜状,两个所述竖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弹性拉带,所述弧形弹性拉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弹性垫板,所述弧形弹性垫板的材料为弹簧钢,所述弧形弹性垫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挤压轮,所述挤压轮的表面与陶管本体的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部撑杆,所述底部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卡板,所述陶管本体卡在弧形卡板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螺旋上釉机构包括大轴承、内部支撑筒、连接杆、橡胶外套和若干个曲线上釉块,所述大轴承固定连接在第二电动伸缩杆上,所述大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大轴承的一端与内部支撑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部支撑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回料囊,所述内部支撑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出料囊,所述螺旋回料囊和螺旋出料囊在内部支撑筒上呈螺旋状缠绕,所述橡胶外套套设在螺旋回料囊和螺旋出料囊的外部,所述曲线上釉块固定连接在橡胶外套上,所述橡胶外套的内壁和内部支撑筒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性垫片。优选的,所述曲线上釉块的表面呈曲线形状,所述曲线上釉块包括两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的中部呈弧形凸起状,且外翻,而另一个侧面呈轻微的凹陷状,且内翻,若干个所述曲线上釉块在橡胶外套的表面呈螺旋状分布,且相邻两个曲线上釉块之间有交错重叠的部分,相邻两个曲线上釉块之间不接触。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安装有若干个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的进风端套接有进风管,所述微型气泵的出风端套接有出风管,所述螺旋出料囊的表面与橡胶外套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螺旋回料囊的表面与橡胶外套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螺旋回料囊与橡胶外套之间的通孔靠近曲线上釉块凸出面的两端,所述螺旋出料囊与橡胶外套之间的通孔靠近曲线上釉块的凹陷面,所述螺旋出料囊的表面套接有喷气管,所述螺旋回料囊的表面套接有抽气管,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集中出气管,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集中进气管,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与集中进气管的表面套接,所述喷气管的一端与集中出气管的表面套接,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集中进气管的表面套接,所述出风管的一端集中出气管的表面套接。(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螺旋上釉机构。在上釉过程中通过喷涂产生的动力螺旋推进并结合特殊的刮抹结构将釉层均匀且循环的刮涂,多余的釉液不会长距离在管道内壁流动,会被迅速的挤压并导流通过负吸方式吸收,进而避免了釉层厚薄不均的情况发生,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釉液,同时也方便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曲线上釉块,一方面曲线上釉块的凹面可以对喷出的釉液进行导向扩散,釉液被导向微微向后侧喷涂覆盖,可以避免留白,增强喷涂效果,而且喷涂产生的动力推动上釉装置旋转,进而方便涂抹,另一方面曲线上釉块的凸面翻卷处可以更加均匀的刮抹釉液层,并且可以对釉液进行导向集中,避免其在陶管表面上流动。(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釉支撑机构,可以在较长对较长的管道进行长距离上釉,并且在上釉的过程中通过特殊的同步移动的结构保持上釉位置以及结构的稳定性,(4)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的陶管上釉存在的厚薄不均,上釉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出特殊的自适应陶管内径并且可以自行旋转均匀涂抹内壁的特殊结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的陶管内壁上釉,流动的釉液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分布不均匀,管道内部的釉液容易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管的质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支撑筒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曲线上釉块结构正视图。其中,1支撑底板、2陶管本体、3上釉支撑机构、31抵杆、32滑槽、33竖支撑杆、34延伸杆、35抵板、36第一电动伸缩杆、37第二电动伸缩杆、38加强杆、39弧形弹性拉带、310弧形弹性垫板、311挤压轮、312底部撑杆、313弧形卡板、4螺旋上釉机构、41大轴承、42内部支撑筒、43连接杆、44橡胶外套、45曲线上釉块、46螺旋回料囊、47螺旋出料囊、48弹性垫片、49微型气泵、410进风管、411出风管、412连通孔、413喷气管、414抽气管、415集中出气管、416集中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设备的支撑底板(1)、待上釉的陶管本体(2)、用于控制上釉的上釉支撑机构(3)和用于对管道内壁进上釉的螺旋上釉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釉支撑机构(3)设置在支撑底板(1)上,所述陶管本体(2)设置在上釉支撑机构(3)上,所述螺旋上釉机构(4)设置在支撑机构上,且位于陶管本体(2)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设备的支撑底板(1)、待上釉的陶管本体(2)、用于控制上釉的上釉支撑机构(3)和用于对管道内壁进上釉的螺旋上釉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釉支撑机构(3)设置在支撑底板(1)上,所述陶管本体(2)设置在上釉支撑机构(3)上,所述螺旋上釉机构(4)设置在支撑机构上,且位于陶管本体(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釉支撑机构(3)包括抵杆(31)、两个滑槽(32)、两个与滑槽(32)相适配的竖支撑杆(33)、两个延伸杆(34)和一个抵板(35),所述支撑底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杆(31),所述支撑底板(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竖支撑杆(33),两个所述竖支撑杆(33)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36),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36)远离竖支撑杆(33)的一端与抵杆(31)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支撑杆(33)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延伸杆(34),两个所述延伸杆(34)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抵板(35),所述抵板(3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37),所述螺旋上釉机构(4)设置在第二电动伸缩杆(37)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杆(3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杆(38),所述加强杆(38)远离延伸杆(34)的一端与竖支撑杆(3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38)的表面呈倾斜状,两个所述竖支撑杆(33)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弹性拉带(39),所述弧形弹性拉带(3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弹性垫板(310),所述弧形弹性垫板(310)的材料为弹簧钢,所述弧形弹性垫板(3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挤压轮(311),所述挤压轮(311)的表面与陶管本体(2)的表面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部撑杆(312),所述底部撑杆(3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卡板(313),所述陶管本体(2)卡在弧形卡板(31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用建筑陶管上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上釉机构(4)包括大轴承(41)、内部支撑筒(42)、连接杆(43)、橡胶外套(44)和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玖燕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仲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