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084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该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包括若干组立柱,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偶数组,若干组所述立柱固定于地面,围成筒状,所述立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连接有紧固部件,所述横梁通过紧固部件与保温层连接,保温层呈筒状,所述立柱包括内加强件,所述内加强件位于立柱的内侧,所述内加强件的上端面连接有等高块,保温层位于所述等高块的上端面,所述等高块调节各部分保温层的高度;该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结构稳定,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筒体组装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在建核电站绝大部分为第三代核电技术。一回路各主设备(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主管道等)均采用金属保温层。采用金属保温层已成为核电站设备保温的发展趋势。金属保温层是一种先进的保温结构,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作为第三代核电项目的显著特征,压力容器筒体金属保温层具有一个流道钢衬里,作为堆腔进水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少辐射,金属保温层还包括若干屏蔽部件。为了保持金属保温层结构的完整性,金属保温层还包括若干支承结构。这些使得金属保温层结构较为复杂,给现场安装带来了较大难度。并且,金属保温层的某些安装工作还处于核电站项目建设的关键路线上。这使得金属保温层的现场安装质量与进度会对整个核电站的建造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有必要减少保温层在现场安装时出现问题,保证安装质量和安装进度。目前,国内尚没发现压力容器筒体金属保温层出厂前,在制造厂里进行组装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包括若干组立柱,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偶数组,若干组所述立柱固定于地面,围成筒状,所述立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连接有紧固部件,所述横梁通过紧固部件与保温层连接,保温层呈筒状,所述立柱包括内加强件,所述内加强件位于立柱的内侧,所述内加强件的上端面连接有等高块,保温层位于所述等高块的上端面,所述等高块调节各部分保温层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立柱还包括立杆,所述立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加强件,所述立杆的侧面还连接有柱体连接件,若干组所述立杆通过柱体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立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立杆通过底板与地面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横梁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梁体连接件,若干组所述横杆通过梁体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横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连接件,所述内连接件通过紧固部件与保温层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立柱、横梁与等高块的数量均为八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等高块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上端开口,所述固定壳体内滑动连接有移动体,所述固定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螺杆件,所述移动体与螺杆件螺纹连接,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转动,驱动所述移动体上下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移动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体,所述螺杆件插入于内腔体内,所述移动体的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套件,所述连接套件与螺杆件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沿边,所述连接套件通过沿边与移动体可拆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固定壳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开口槽,所述移动体的外表面连接有标识线与标齐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标齐装置包括发射端与接收端,八组所述等高块两两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组所述等高块其中一组安装有发射端,另一端安装有接收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立杆、横梁、等高块,各部件相互焊接或螺栓连接为一个整体,整体结构较为稳定,且安装较为方便,等高块的高度可调,用于调节实际保温层的底部高度,以解决产品底部不等高的问题;填补现有的技术空白,提供一种用于压力容器筒体金属保温层工厂组装的装置。使得保温层在工厂就可以模拟现场的实际安装条件,进行工厂组装。达到差缺补漏和验证现场安装可行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保温层在现场安装时出现问题,提高了安装质量和安装进度;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结构稳定,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横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等高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等高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温层;2、立柱;2-1、立杆;2-2、柱体连接件;2-3、外加强件;2-4、内加强件;2-5、底板;3、横梁;3-1、横杆;3-2、梁体连接件;3-3、内连接件;4、等高块;4-1、固定壳体;4-2、移动体;4-3、标识线;4-4、标齐装置;4-5、开口槽;4-6、内腔体;4-7、连接套件;4-8、螺杆件;4-9、电机;4-10、沿边;5、紧固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包括若干组立柱2,所述立柱2的数量为偶数组,若干组所述立柱2固定于地面,围成筒状,所述立柱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梁3,所述横梁3连接有紧固部件5,所述横梁3通过紧固部件5与保温层1连接,保温层1呈筒状,所述立柱2包括内加强件2-4,所述内加强件2-4位于立柱2的内侧,所述内加强件2-4的上端面连接有等高块4,保温层1位于所述等高块4的上端面,所述等高块4调节各部分保温层1的高度。紧固部件5根据产品特点采用通用紧固件或专用紧固件,在本实施例中选用螺栓连接即可。所述立柱2还包括立杆2-1,所述立杆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加强件2-3,,所述立杆2-1的侧面还连接有柱体连接件2-2,若干组所述立杆2-1通过柱体连接件2-2相互连接,所述立杆2-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5,所述立杆2-1通过底板2-5与地面固定连接,立柱2的各部件相互焊接。所述横梁3包括横杆3-1,所述横杆3-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梁体连接件3-2,若干组所述横杆3-1通过梁体连接件3-2相互连接,所述横杆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连接件3-3,所述内连接件3-3通过紧固部件5与保温层1连接。所述立柱2、横梁3与等高块4的数量均为八组。所述的立柱2、横梁3根据产品的外形在圆周方向上等分为8个部件,相互之间通过立柱连接件2-2和横梁连接件3-2安装在一起,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底板2-5可以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也可以焊接在地面上(前提是地面必须有预埋构件或钢平面),内连接件3-3上有腰型孔,可以与保温层1上的安装孔相配合,在安装保温层1部件时,用紧固部件5通过这两个孔装配,内连接件3-3上开有缺口,用以避让保温层1与之连接处的筋板。所述等高块4包括固定壳体4-1,所述固定壳体4-1的上端开口,所述固定壳体4-1内滑动连接有移动体4-2,所述固定壳体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9,所述电机4-9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立柱,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偶数组,若干组所述立柱固定于地面,围成筒状,所述立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连接有紧固部件,所述横梁通过紧固部件与保温层连接,保温层呈筒状,所述立柱包括内加强件,所述内加强件位于立柱的内侧,所述内加强件的上端面连接有等高块,保温层位于所述等高块的上端面,所述等高块调节各部分保温层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立柱,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偶数组,若干组所述立柱固定于地面,围成筒状,所述立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连接有紧固部件,所述横梁通过紧固部件与保温层连接,保温层呈筒状,所述立柱包括内加强件,所述内加强件位于立柱的内侧,所述内加强件的上端面连接有等高块,保温层位于所述等高块的上端面,所述等高块调节各部分保温层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还包括立杆,所述立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加强件,所述立杆的侧面还连接有柱体连接件,若干组所述立杆通过柱体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立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立杆通过底板与地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梁体连接件,若干组所述横杆通过梁体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横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连接件,所述内连接件通过紧固部件与保温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筒体金属保温层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杜应流许其会郭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