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52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钓鱼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所述鱼饵本体为鱼类结构,所述鱼饵本体为硬质材料注塑成型,所述鱼饵本体上还设有多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以连接钓钩和连接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软橡胶制成的鱼饵改成硬质材料注塑成型,有效的提高了鱼饵本体的强度,且通过注塑成型,隔绝了鱼饵本体进水的可能,同时,通过配重块的设置,能够使得鱼饵本体具有一定的重量,来抵消空腔结构带来的浮力,使得鱼饵本体在水中处于一定的深度,提高了钓鱼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可广泛为垂钓者推广和使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
本技术属于钓鱼用具
,特别是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
技术介绍
传统垂钓中,为了诱使鱼儿上钩,在位于钓线末端的钓钩上放置不同的鱼饵,当鱼饵被吞食,鱼儿上钩。在快速行驶的船上进行垂钓时,这种安置在钓钩上的饵料往往由于拖曳的速度过快导致容易脱落,需要频繁更换饵料,且在拖曳的过程中,这种安置的饵料也不易实现诱使鱼儿上钩的目的。因此,人们开发出了许多人造的仿生鱼饵,这类鱼饵具有小鱼的外形,且在外部设置有钓钩,利用钩线的牵引在水中移动,使得水中的大鱼误以为是捕食对象进行捕捉而中钩。现有技术中的仿生鱼饵往往是由实心的软橡胶制成的鱼形鱼饵,其前部设置有挂钩供连接钓线,在鱼饵的侧身上设有多个钓钩用于钩住鱼,这种鱼饵由于质量较轻,在水中是漂浮的状态,且固定在鱼形鱼饵上的钓钩容易脱落,即便鱼儿中钩,也容易在挣扎后脱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所述鱼饵本体为鱼类结构,所述鱼饵本体为硬质材料注塑成型,所述鱼饵本体上还设有多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以连接钓钩和连接环,其中,所述固定环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的背部,所述第二固定环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的尾部,所述第三固定环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的腹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环连接有连接环,所述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连接有钓钩。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钓钩的一端为尖端,所述钓钩的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连接,所述钓钩上还设有倒刺,所述倒刺的方向与所述尖端朝向相反。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鱼饵本体为空腔结构,所述鱼饵本体内部还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为金属块。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鱼饵本体外部为流线型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在本技术中,提供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软橡胶制成的鱼饵改成硬质材料注塑成型,有效的提高了鱼饵本体的强度,且通过注塑成型,隔绝了鱼饵本体进水的可能,同时,通过配重块的设置,能够使得鱼饵本体具有一定的重量,来抵消空腔结构带来的浮力,使得鱼饵本体在水中处于一定的深度,提高了钓鱼效率,此外,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可广泛为垂钓者推广和使用的特点。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鱼饵本体,111-第一固定环,112-第二固定环,113-第三固定环,12-钓钩,13-连接环,14-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所述鱼饵本体1为鱼类结构,所述鱼饵本体1为硬质材料注塑成型,如此,通过硬质材料注塑成型,能够使得鱼饵本体1拥有一定的重量,能够使得鱼饵本体1下沉到一定的水域深度,从而钓到更大的鱼,所述鱼饵本体1上还设有多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以连接钓钩12和连接环13,如此,将固定环与钓钩12、连接环13分开设置,且固定环在鱼饵本体1注塑成型时便安装在鱼饵本体1上,如此,有效的防止了固定环与鱼饵本体1产生分离的现象,进而,防止了钓钩12与鱼饵本体1、鱼线与鱼饵本体1分离的情况,优选的,所述固定环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固定环111、第二固定环112和第三固定环113,所述第一固定环111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的背部,所述第二固定环112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的尾部,所述第三固定环113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的腹部,其中,更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111连接有连接环13,所述连接环13与鱼线连接,带动鱼饵本体1移动,此外,所述第一固定环111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的背部,更加方便的使垂钓者用鱼线带动鱼饵本体1移动,此外,将与鱼线连接的第一固定环111设置在鱼饵本体1的背部,能够有效的减小鱼靠近之后发现鱼线的几率,提高垂钓效率,所述第二固定环112和第三固定环113连接有钓钩12,如此,通过设置多个钓钩12及每个钓钩12对应的设有固定环,有效的增加了钓鱼的成功率,防止了鱼上钩后挣脱的现象,此外,将钓钩12分别设置在腹部和尾部,能够做大程度的使鱼上钩且不易挣脱,优选的,所述钓钩12的一端为尖端,所述钓钩12的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112和第三固定环113连接,所述钓钩12上还设有倒刺121,所述倒刺121的方向与所述尖端朝向相反,如此,通过此种钓钩12设计,能够有效地防止鱼上钩之后容易挣脱的现象,扩大了垂钓收益,优选的,所述鱼饵本体1为空腔结构,所述鱼饵本体1内部还设有配重块14,通过配重块14的设置能够消除空腔结构带来的浮力效果,使得鱼饵本体1在移动过程中不会浮上水面,所述配重块14为金属块,优选的,所述鱼饵本体1外部为流线型结构设计,如此,通过将鱼饵本体1设计成流线型结构,能够减小水的阻力,方便垂钓者移动鱼饵本体1吸引鱼类。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软橡胶制成的鱼饵改成硬质材料注塑成型,有效的提高了鱼饵本体1的强度,且通过注塑成型,隔绝了鱼饵本体1进水的可能,同时,通过配重块14的设置,能够使得鱼饵本体1具有一定的重量,来抵消空腔结构带来的浮力,使得鱼饵本体1在水中处于一定的深度,提高了钓鱼效率,此外,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可广泛为垂钓者推广和使用的特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所述鱼饵本体(1)为鱼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为硬质材料注塑成型,所述鱼饵本体(1)上还设有多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以连接钓钩(12)和连接环(13),/n其中,所述固定环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固定环(111)、第二固定环(112)和第三固定环(113),所述第一固定环(111)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的背部,所述第二固定环(112)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的尾部,所述第三固定环(113)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的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硬质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所述鱼饵本体(1)为鱼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为硬质材料注塑成型,所述鱼饵本体(1)上还设有多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以连接钓钩(12)和连接环(13),
其中,所述固定环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固定环(111)、第二固定环(112)和第三固定环(113),所述第一固定环(111)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的背部,所述第二固定环(112)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的尾部,所述第三固定环(113)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的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硬质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11)连接有连接环(13),所述第二固定环(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奎马国栋李雨含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欧思润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