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52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钓鱼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所述鱼饵本体为空腔结构,所述鱼饵本体为青蛙形状,所述鱼饵本体的嘴部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鱼竿的丝线连接,所述鱼饵本体的尾部设有鱼钩,所述鱼钩沿鱼饵本体的背部布置且鱼钩的尖端朝向嘴部,所述鱼饵本体的腹部与尾部之间还设有配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嘴部设计成凹陷部,当鱼饵本体在水中游走时,水在凹陷部内会产生阻力,从而产生水纹,吸引鱼类前来捕食,能够防止鱼饵本体在水下因压力而变形,导致钓鱼成功率下降,此外,所述支撑架各面都为三角形形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
本技术属于钓鱼用具
,特别是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
技术介绍
海钓产业,是风靡世界的休闲渔业,即集渔业、休闲游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在美国由海钓拉动起来旅馆、餐饮、钓鱼、娱乐服务业十分兴旺。而在中国,海钓产业则刚刚起步,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9000万人的钓鱼大军。按保守估计大部分人每年钓鱼一到四次,消费约为100元,全年活动总消费达人民币90亿元。我国海岸线绵延18000多公里,海鱼品种多,常见的有70多种,主要对象有黄鱼、鲈鱼、鳕鱼、海鲶、带鱼、石斑鱼、鳗鱼、黑鲷等。我国海洋面积广大,垂钓对象有暖水性、温水性和冷水性鱼类;水体深,有上、中、下层水的鱼的鱼类多样,垂钓更具刺激性和乐趣。由于海洋与淡水环境差别较大,普通的鱼饵结构单一,无法使海洋的鱼上钩或上钩的概率偏低,且普通鱼饵的鱼钩海鱼容易逃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所述鱼饵本体为空腔结构,所述鱼饵本体为青蛙形状,所述鱼饵本体的嘴部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鱼竿的丝线连接,所述鱼饵本体的尾部设有鱼钩,所述鱼钩沿鱼饵本体的背部布置且鱼钩的尖端朝向嘴部,所述鱼饵本体的腹部与尾部之间还设有配重件。于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鱼饵本体内部还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三根支杆组成空间坐标系结构,其三根支杆的端点首尾相连,组成多个三角形。于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鱼饵本体尾部还设有流动须,所述流动须设有两组,其分别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尾部的两侧。于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鱼钩上还设有倒刺,所述倒刺的开口方向与鱼钩的尖端朝向相反。于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所述鱼钩沿鱼饵本体左右对称布置有两个。于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鱼饵本体上部邻近尾端还设有出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在本技术中,提供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其通过将嘴部设计成凹陷部,当鱼饵本体在水中游走时,水在凹陷部内会产生阻力,从而产生水纹,吸引鱼类前来捕食,此外,因为在大型水域中,一些大鱼往往生存在水域的中下层,在此水域层中,会存在较大的水压,而在现有技术中,鱼饵一般是空腔结构,如此,在水压过大的情况下,会致使鱼饵变形,而在本技术中,通过在鱼饵本体内部增设一支撑架,可防止鱼饵本体在水下因压力而变形,导致钓鱼成功率下降,此外,所述支撑架各面都为三角形形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鱼饵本体,11-凹陷部,12-连接环,13-鱼钩,131-倒刺,14-配重件,15-流动须,16-出气孔,2-支撑架,21-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所述鱼饵本体1为空腔结构,所述鱼饵本体1为青蛙形状,所述鱼饵本体1的嘴部设有一凹陷部11,如此,通过凹陷部11的设置,能够当鱼饵本体1在水中游走时,水会在凹陷部11处受到阻力,如此,便会产生水纹,所述凹陷部11内设有连接环12,所述连接环12与鱼竿的丝线连接,所述鱼饵本体1的尾部设有鱼钩13,所述鱼钩13沿鱼饵本体1的背部布置且鱼钩13的尖端朝向嘴部,所述鱼饵本体1的腹部与尾部之间还设有配重件14,配重件14的设置能够防止鱼饵本体1过轻而导致鱼饵本体1漂浮在水面上,优选的,所述鱼饵本体1尾部还设有流动须15,通过流动须15的设置,能够更进一步的模仿诱饵,使得鱼类更好地上钩,所述流动须15设有两组,其分别设置在所述鱼饵本体1尾部的两侧,优选的,所述鱼钩13上还设有倒刺131,所述倒刺131的开口方向与鱼钩13的尖端朝向相反,如此,通过倒刺131的设置,能够防止鱼上钩之后还能挣脱的现象,优选的,所述所述鱼钩13沿鱼饵本体1左右对称布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鱼饵本体1上部邻近尾端还设有出气孔16,通过出气孔16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鱼饵本体1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水的压力,从而防止鱼饵本体1被水压造成变形的情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鱼饵本体1内部还设有支撑架2,因为在大型水域中,一些大鱼往往生存在水域的中下层,在此水域层中,会存在较大的水压,而在现有技术中,鱼饵一般是空腔结构,如此,在水压过大的情况下,会致使鱼饵变形,而在本技术中,通过在鱼饵本体1内部增设一支撑架2,能够更进一步的防止鱼饵本体1在水下因压力而变形,导致钓鱼成功率下降,此外,所述支撑架2为三根支杆21组成空间坐标系结构,其三根支杆21的端点首尾相连,组成多个三角形,如此,通过将支撑架2设计成三根支杆21组成的空间坐标系结构,且三根支杆21的端点首尾相连,使得所述支撑架2各面都为三角形形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技术提供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其通过将嘴部设计成凹陷部11,当鱼饵本体1在水中游走时,水在凹陷部11内会产生阻力,从而产生水纹,吸引鱼类前来捕食,此外,因为在大型水域中,一些大鱼往往生存在水域的中下层,在此水域层中,会存在较大的水压,而在现有技术中,鱼饵一般是空腔结构,如此,在水压过大的情况下,会致使鱼饵变形,而在本技术中,通过在鱼饵本体1内部增设一支撑架2,可防止鱼饵本体1在水下因压力而变形,导致钓鱼成功率下降,此外,所述支撑架2各面都为三角形形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所述鱼饵本体(1)为空腔结构,所述鱼饵本体(1)为青蛙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的嘴部设有一凹陷部(11),所述凹陷部(11)内设有连接环(12),所述连接环(12)与鱼竿的丝线连接,所述鱼饵本体(1)的尾部设有鱼钩(13),所述鱼钩(13)沿鱼饵本体(1)的背部布置且鱼钩(13)的尖端朝向嘴部,所述鱼饵本体(1)的腹部与尾部之间还设有配重件(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所述鱼饵本体(1)为空腔结构,所述鱼饵本体(1)为青蛙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的嘴部设有一凹陷部(11),所述凹陷部(11)内设有连接环(12),所述连接环(12)与鱼竿的丝线连接,所述鱼饵本体(1)的尾部设有鱼钩(13),所述鱼钩(13)沿鱼饵本体(1)的背部布置且鱼钩(13)的尖端朝向嘴部,所述鱼饵本体(1)的腹部与尾部之间还设有配重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产生水纹的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内部还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为三根支杆(21)组成空间坐标系结构,其三根支杆(21)的端点首尾相连,组成多个三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奎马国栋李雨含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欧思润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