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电功能纤维的电辅助制备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纤维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压电功能纤维的电辅助制备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损伤往往具有隐蔽性,不能及时发现和阻止缺陷和损伤,从而积累导致设备运行出现故障,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快速实时监测复合材料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微小损伤,从而阻止损伤积累,以保障复合材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X射线等技术在面对结构复杂的复合材料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无法实现快速、实时的在线监测,智能复合材料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改造,如埋入传感器、表面贴片和插入光纤等方法,便能够实现对复合材料的在线监测。而这些方法也有一定缺陷,如在复合材料中埋入传感器会容易引起局部应力集中,降低复合材料强度;表面贴片方法难以应对大面积复合材料的监测如飞机机翼;光纤能够实现结构检测,但需要额外的设备生成和检测信号,其成本更高且系统更加复杂。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电功能纤维的电辅助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6)内的金属筒(5),金属筒(5)上端连接有外壁(4),外壁(4)的中心设有内壁(2),外壁(4)和内壁(2)之间的腔体和金属筒(5)内腔相通,外壁(4)不导电,确保压电聚合物溶液或熔融态压电聚合物(3)能从外壁(4)和内壁(2)之间的腔体均匀流入金属筒(5)内腔;表面生长有化合物纳米柱(7)的碳纤维(1)从内壁(2)穿入,通过金属筒(5)底端下孔穿出,碳纤维(1)最底部用卷筒进行牵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功能纤维的电辅助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6)内的金属筒(5),金属筒(5)上端连接有外壁(4),外壁(4)的中心设有内壁(2),外壁(4)和内壁(2)之间的腔体和金属筒(5)内腔相通,外壁(4)不导电,确保压电聚合物溶液或熔融态压电聚合物(3)能从外壁(4)和内壁(2)之间的腔体均匀流入金属筒(5)内腔;表面生长有化合物纳米柱(7)的碳纤维(1)从内壁(2)穿入,通过金属筒(5)底端下孔穿出,碳纤维(1)最底部用卷筒进行牵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功能纤维的电辅助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1)表面制备化合物纳米柱(7)的方法为任意方法,化合物纳米柱(7)为任意具有导电性能的化合物;化合物纳米柱(7)在碳纤维(1)上径向生长,直径尺寸为30-150nm,深宽比可为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功能纤维的电辅助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1)的型号为T800-H,裸纤维直径为5-7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功能纤维的电辅助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1)表面制备的化合物纳米柱(7)方法为两步水热法,化合物纳米柱(7)为氧化锌或钛酸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功能纤维的电辅助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电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PVDF。
6.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功能纤维的电辅助制备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并选用表面生长有化合物纳米柱(7)的碳纤维(1);
第二步:将碳纤维(1)引导插入内壁(2)孔内,从金属筒(5)的下孔穿出,并将碳纤维(1)接地;
第三步:将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明,程思译,张洁,邵金友,李祥明,田洪淼,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