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及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82985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及其设备,该方法将漆包线的起始端固定于前置夹线装置处,解决了绕线过程中线头飞线的隐患,使用张力器调节漆包线张力大小至绷紧状态,避免了绕线松散和焊盘挂线易脱离的问题,使用张力器也避免了因张力过大导致的断线事件的发生,利用绕线定位捋线柱可灵活调节焊盘挂线位置,有效降低了调整焊盘上挂线位置的难度,并且捋线柱固定于夹具上,也避免了在不同夹具挂线到焊盘时漆包线位置不一致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布线路径和焊盘挂线位置直观易调整,解决了挂线难的问题,不仅提高了绕线效率和稳定性,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成本,并且使共模电感的磁芯的绕线效果易于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及其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模电感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共模电感,又名共模扼流器或共模滤波器,用于共模噪声抑制,适合数码产品信号线、汽车领域、工控产品信号线、电源线及各种通信设备。目前,市面上的共模电感的绕线方式较为单一,传统的共模电感手工绕线作业,精确度低,耗时耗力,大幅度依赖人工,良率低,效率低,成本高,并且在排线过程中容易划伤铜线漆包膜,引起耐压不良,容易多绕圈数或少绕圈数,引起圈数不良,导致产品特性一致性差,甚至产品NG,此外排线时漆包线分布不均也会影响高频特性,导致高频参数余量不足。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自动化绕线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及其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漆包线依次经过张力器和导线机构,使漆包线的线头从导线机构的导针的出线孔处穿出;(2)移动导针至前置夹线装置处,让前置夹线装置夹住漆包线的起始端;(3)移动导针将漆包线挂上绕线起始端捋线柱;(4)移动导针至电感磁芯的挂线位置并转动用于夹住电感磁芯的磁芯夹头,将绕线起始端捋线柱挂住的漆包线挂上电感磁芯的磁芯起始端焊盘;(5)开始排线,移动导针至电感磁芯的绕线起始位置,并向绕线结束端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磁芯夹头与之联动旋转,通过磁芯夹头带动电感磁芯旋转,使漆包线均匀整齐的绕制在电感磁芯的绕线边柱上;(6)移动导针至绕线结束端捋线柱处,使从电感磁芯的绕线结束位置拉伸出的漆包线挂上磁芯结束端焊盘;(7)移动导针至后置夹线装置处,通过后置夹线装置夹住漆包线,从而固定漆包线的线尾;(8)当本次绕线结束后,移动导针至工作区域外,为下一次绕线做准备。作为优选的,在步骤(4)中,当实际绕线加工为双导针双线或多导针多线加工加工时,在移动导针至电感磁芯的挂线位置之前,需要将导针从俯视视角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至预设的挂线角度,再移动导针至电感磁芯的挂线位置并转动磁芯夹头,将绕线起始端捋线柱挂住的漆包线挂上电感磁芯的磁芯起始端焊盘。作为优选的,在步骤(5)中,当实际绕线加工为双导针双线或多导针多线加工加工时,在向绕线结束端方向移动之前,需要将导针从俯视视角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至预设的绕线角度,再向绕线结束端方向移动。作为优选的,当在电感磁芯的绕线边柱上绕制漆包线时,磁芯夹头的转速和导针的移动速度需要根据绕线效果进行调节,需要使前后相邻两圈漆包线平行且间距均匀。作为优选的,在绕线过程中,绕线第一圈与绕线起始端焊盘的间隙和绕线最后一圈与绕线结束端焊盘的距离大致相等,且偏差不超过两个线径的距离。作为优选的,在步骤(3)中,当漆包线挂上绕线起始端捋线柱后,需要剪断前置夹线装置与绕线起始端捋线柱之间的漆包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包括用于控制漆包线的张力的张力器、用于带动漆包线移动和挂线的导线机构、用于夹住漆包线的起始端的前置夹线装置、用于夹住漆包线的线尾的后置夹线装置、以及用于夹住电感磁芯并带动其旋转的磁芯夹头,所述导线机构上设有供漆包线穿过的导针,所述磁芯夹头位于前置夹线装置与后置夹线装置之间,所述磁芯夹头上设有位于电感磁芯一端侧边的绕线起始端捋线柱,所述后置夹线装置的同一边设有位于电感磁芯另一端侧边的绕线结束端捋线柱。作为优选的,当实际绕线加工为单导针单线绕线加工时,所述导线机构的导针设有一根,所述绕线起始端捋线柱和绕线结束端捋线柱分别设有一根或两根,当绕线起始端捋线柱和绕线结束端捋线柱分别设有两根时,所述绕线起始端捋线柱分别位于电感磁芯的同一端两侧,所述绕线结束端捋线柱分别位于电感磁芯的另一端两侧。作为优选的,当实际绕线加工为双导针双线或多导针多线加工加工时,所述导线机构的导针设有两根或多根,所述绕线起始端捋线柱和绕线结束端捋线柱分别设有两根或多根,所述绕线起始端捋线柱分别位于电感磁芯的同一端两侧,所述绕线结束端捋线柱分别位于电感磁芯的另一端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将漆包线的起始端固定于前置夹线装置处,解决了绕线过程中线头飞线的隐患,使用张力器调节漆包线张力大小至绷紧状态,避免了绕线松散和焊盘挂线易脱离的问题,使用张力器也避免了因张力过大导致的断线事件的发生,利用绕线定位捋线柱可灵活调节焊盘挂线位置,有效降低了调整焊盘上挂线位置的难度,并且捋线柱固定于夹具上,也避免了在不同夹具挂线到焊盘时漆包线位置不一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使用捋线柱、夹线装置等部件,使布线路径和焊盘挂线位置直观易调整,解决了挂线难的问题,较传统绕线工艺而言,本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绕线效率和稳定性,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成本,并且使共模电感的磁芯的绕线效果易于调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的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绕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夹线装置、后置夹线装置和磁芯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在进行单线第一层绕线的绕线过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在进行单线第二层绕线的绕线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中示出了一种共模电感的磁芯,其包括磁芯起始端焊盘4、5,磁芯结束端焊盘6、7和绕线边柱11,磁芯起始端焊盘4、5分别位于绕线边柱11的一端两侧,磁芯结束端焊盘6、7分别位于绕线边柱11的另一端两侧,漆包线需要均匀地绕制在绕线边柱11上,漆包线可以在绕线边柱11绕制一层、两层或多层,每层漆包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磁芯起始端焊盘和磁芯结束端焊盘上。请参考图2至图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绕线设备,包括用于控制漆包线的张力的张力器13、用于带动漆包线移动和挂线的导线机构14、用于夹住漆包线的起始端的前置夹线装置1、用于夹住漆包线的线尾的后置夹线装置10、以及用于夹住电感磁芯并带动其旋转的磁芯夹头12,导线机构14上设有供漆包线穿过的导针141,磁芯夹头12位于前置夹线装置1与后置夹线装置10之间,磁芯夹头12上设有位于电感磁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漆包线依次经过张力器和导线机构,使漆包线的线头从导线机构的导针的出线孔处穿出;/n(2)移动导针至前置夹线装置处,让前置夹线装置夹住漆包线的起始端;/n(3)移动导针将漆包线挂上绕线起始端捋线柱;/n(4)移动导针至电感磁芯的挂线位置并转动用于夹住电感磁芯的磁芯夹头,将绕线起始端捋线柱挂住的漆包线挂上电感磁芯的磁芯起始端焊盘;/n(5)开始排线,移动导针至电感磁芯的绕线起始位置,并向绕线结束端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磁芯夹头与之联动旋转,通过磁芯夹头带动电感磁芯旋转,使漆包线均匀整齐的绕制在电感磁芯的绕线边柱上;/n(6)移动导针至绕线结束端捋线柱处,使从电感磁芯的绕线结束位置拉伸出的漆包线挂上磁芯结束端焊盘;/n(7)移动导针至后置夹线装置处,通过后置夹线装置夹住漆包线,从而固定漆包线的线尾;/n(8)当本次绕线结束后,移动导针至工作区域外,为下一次绕线做准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漆包线依次经过张力器和导线机构,使漆包线的线头从导线机构的导针的出线孔处穿出;
(2)移动导针至前置夹线装置处,让前置夹线装置夹住漆包线的起始端;
(3)移动导针将漆包线挂上绕线起始端捋线柱;
(4)移动导针至电感磁芯的挂线位置并转动用于夹住电感磁芯的磁芯夹头,将绕线起始端捋线柱挂住的漆包线挂上电感磁芯的磁芯起始端焊盘;
(5)开始排线,移动导针至电感磁芯的绕线起始位置,并向绕线结束端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磁芯夹头与之联动旋转,通过磁芯夹头带动电感磁芯旋转,使漆包线均匀整齐的绕制在电感磁芯的绕线边柱上;
(6)移动导针至绕线结束端捋线柱处,使从电感磁芯的绕线结束位置拉伸出的漆包线挂上磁芯结束端焊盘;
(7)移动导针至后置夹线装置处,通过后置夹线装置夹住漆包线,从而固定漆包线的线尾;
(8)当本次绕线结束后,移动导针至工作区域外,为下一次绕线做准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当实际绕线加工为双导针双线或多导针多线加工加工时,在移动导针至电感磁芯的挂线位置之前,需要将导针从俯视视角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至预设的挂线角度,再移动导针至电感磁芯的挂线位置并转动磁芯夹头,将绕线起始端捋线柱挂住的漆包线挂上电感磁芯的磁芯起始端焊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当实际绕线加工为双导针双线或多导针多线加工加工时,在向绕线结束端方向移动之前,需要将导针从俯视视角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至预设的绕线角度,再向绕线结束端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模电感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电感磁芯的绕线边柱上绕制漆包线时,磁芯夹头的转速和导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兴银毛军张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普莱信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