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用防火遮阳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98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幕墙用防火遮阳玻璃,包括基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夹持机构和压块,基座顶部设置有多个滑道组,其中滑道组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且第二滑道底部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连接杆底部设置有与第二滑道相互啮合的滑块,且滑块一端设置有通孔,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一连接杆顶部连接,夹持机构顶部与第二连接杆另一端连接,压块设置在第一滑道内部,且压块一端通过弹性件与第一滑道内壁连接,压块为一对并且相对设置应用本设计将传统的叠放式,改成竖直间隔式单独放置,使其进一步的提高存放时的安全稳定性,从而对特种玻璃进行特殊对待与其他玻璃进行有效区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幕墙用防火遮阳玻璃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辅助用具
,具体为一种幕墙用防火遮阳玻璃。
技术介绍
幕墙玻璃,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墙体有单层和多层玻璃两种。幕墙玻璃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现在幕墙用的玻璃具有多种多样,使其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同时还能具有多种不能的功能性,例如防火、隔热隔音、遮阳等等,但是这类具有特殊功能性的玻璃,在现场收放时也一般采用与普通玻璃一样的叠放式进行存储,这样就容易导致玻璃受到损伤,一旦玻璃受到损伤其价格将是普通玻璃的好几倍,且还需要回到工厂进行重新定制,这样不但浪费钱财还有可能影响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幕墙用防火遮阳玻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幕墙用防火遮阳玻璃,包括,基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夹持结构和压块,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多个滑道组,其中所述滑道组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且所述第二滑道底部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道相互啮合的滑块,且所述滑块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连接,所述夹持结构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内部,且所述压块一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滑道内壁连接,所述压块为一对并且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反向U形结构且其开口部与所述第一滑道相对设置,其中所述U形结构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二螺栓孔,并且所述U形结构内部设置有夹板,且通过螺栓贯穿所述第二螺栓孔与所述夹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夹板远离所述螺栓一面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层。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在自然状态时相对设置的所述压块之间设置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压块上包覆有一层第二橡胶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道底部设置有一层第三橡胶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套管和支撑杆,所述套管和所述支撑杆上均匀设置有贯穿孔,且所述套管底部与所述滑块顶部连接,所述支撑杆一端套接在所述套管中且通过螺栓连接,并且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通过本专利技术前述公开,相较于现有具有以下特点:应用本设计将传统的叠放式,改成竖直间隔式单独放置,使其进一步的提高存放时的安全稳定性,从而对特种玻璃进行特殊对待与其他玻璃进行有效区分。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座结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幕墙用防火遮阳玻璃,包括基座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夹持机构4和压块5,所述基座1顶部设置有多个滑道组1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滑道组11为均匀设置,且相邻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并且其所述滑道组11可以是向下延伸或向上延伸,其中所述滑道组11包括第一滑道111和第二滑道112,且所述第二滑道112底部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113,所述第一连接杆2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道112相互啮合的滑块21,且所述滑块21一端设置有通孔,使用时需要将将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杆2设置到同一个第二滑道112中,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两侧各设置一个,使其在对玻璃进行固定时其两边更加稳定,如果需要还可以在中心位置进行添加一个,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所述第二连接杆3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顶部连接,通过此设置,使其整体机构形成一个L型,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可以在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其中所述加强筋可以是多个的。所述夹持机构4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另一端连接,所述压块5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111内部,且所述压块5一端通过弹性件51与所述第一滑道111内壁连接,所述压块5为一对并且相对设置,其安装玻璃时,预先将第一、第二连接杆组合好,并且将第一连接杆2安装固定到第二滑槽112中,然后将玻璃延一侧第一滑道111的一端缓慢推进,同时夹持机构4对玻璃的上部进行夹持固定,使玻璃的上下两端均被固定,从而确保玻璃的稳定性。其中,夹持机构4包括反向U形结构41且其开口部与所述第一滑道111相对设置,其中所述U形结构41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二螺栓孔,并且所述U形结构41内部设置有夹板42,且通过螺栓43贯穿所述第二螺栓孔与所述夹板4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夹持机构4与第二连接杆3之间还可以添加伸缩杆进行连接,使所述伸缩杆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夹持机构4和第二连接杆3进行连接,通过进一步的加设置所述伸缩杆,还能实现对夹持机构4与第一滑道111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从而进一步的确保使用时的便利性。进一步地,夹板42远离所述螺栓43一面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层;压块5上包覆有一层第二橡胶层;第一滑道111底部设置有一层第三橡胶层;通过此设计,能够确保在与玻璃表面进行接触时不会划伤其玻璃表面,并且加大机构与玻璃之间的摩擦力。并且,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1在自然状态时相对设置的所述压块5之间设置有间隙;其中所述间隙之间的距离为5mm-10mm,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采用了弹簧,并且为了进一步确保所述压块5的稳定性,其中所述弹性为延所述压块5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列,同时可选的为上下两层式结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2包括套管22和支撑杆23,所述套管22和所述支撑杆23上均匀设置有贯穿孔,且所述套管22底部与所述滑块21顶部连接,所述支撑杆23一端套接在所述套管22中且通过螺栓连接,并且所述支撑杆2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连接;采用此设计,是为了能够有效应对其玻璃的高度,确保其现场实施时的便利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幕墙用防火遮阳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所述基座(1)顶部设置有多个滑道组(11),其中所述滑道组(11)包括第一滑道(111)和第二滑道(112),且所述第二滑道(112)底部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113);/n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道(112)相互啮合的滑块(21),且所述滑块(21)一端设置有通孔;/n第二连接杆(3),所述第二连接杆(3)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顶部连接;/n夹持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4)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另一端连接;/n压块(5),所述压块(5)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111)内部,且所述压块(5)一端通过弹性件(51)与所述第一滑道(111)内壁连接,所述压块(5)为一对并且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幕墙用防火遮阳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所述基座(1)顶部设置有多个滑道组(11),其中所述滑道组(11)包括第一滑道(111)和第二滑道(112),且所述第二滑道(112)底部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113);
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道(112)相互啮合的滑块(21),且所述滑块(21)一端设置有通孔;
第二连接杆(3),所述第二连接杆(3)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顶部连接;
夹持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4)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另一端连接;
压块(5),所述压块(5)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111)内部,且所述压块(5)一端通过弹性件(51)与所述第一滑道(111)内壁连接,所述压块(5)为一对并且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用防火遮阳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反向U形结构(41)且其开口部与所述第一滑道(111)相对设置,其中所述U形结构(41)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二螺栓孔,并且所述U形结构(41)内部设置有夹板(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根蔡立波蔡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绿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