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898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采用混凝土外壳,减少原来包裹在应变片外部的环氧树脂对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的削弱,减小涂抹材料的范围,防止环氧树脂对局部钢筋的强度增强,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包括一圆弧状主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端面均为开口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以形成筒状体,筒状体用于包覆钢筋;第一壳体开设用于安装钢筋应变片的开孔,开孔的截面形状和大小与应变片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做结构试验时为了能够测量出钢筋应变,常常在钢筋上粘贴钢筋应变片,即先用角磨机在在钢筋上磨出一个平面,用502把导线和应变片粘贴在钢筋磨出的平面上,待502风干以后,在应变片表面涂上一层卡夫特704有机硅密封胶,用于应变片的防水。最后为了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将应变片振捣损坏,在有机硅密封胶固化以后,将混合后的环氧树脂均匀涂抹在纱布后,把纱布缠绕在钢筋和应变片上。固化后环氧树脂与有机硅密封胶形成了对应变片的保护。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施工工艺,由于外包了环氧树脂,导致了粘贴应变片位置处钢筋的强度的增强,同时在该位置也造成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的削弱。为了防止环氧树脂固化前的滴落,需要用纱布进行缠绕,造成了对环氧树脂的浪费。施工工艺繁琐,成本高,工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混凝土外壳,减少原来包裹在应变片外部的环氧树脂对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的削弱,减小涂抹材料的范围,防止环氧树脂对局部钢筋的强度增强,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包括一圆弧状主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端面均为开口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以形成筒状体,筒状体用于包覆钢筋;第一壳体开设用于安装钢筋应变片的开孔,开孔的截面形状和大小与应变片相同。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的施工方法,用于对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将钢筋磨出一个粘贴应变片的平面,并擦拭钢筋磨面;将应变片与第一壳体临时固定;拼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顺出应变片导线;在第一壳体的开孔处滴入胶粘剂粘贴应变片,待胶粘剂风干后,在应变片上涂敷有机硅密封胶,待机硅密封胶固化后,涂上环氧树脂至方形开口顶部,并抹平;待环氧树脂固化后,第一壳体内侧和第二壳体内侧与钢筋的空隙用水泥砂浆填补。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覆在钢筋的外表面,不仅能用物理紧缚的形式防止环氧树脂对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的削弱,还能防止环氧树脂对局部钢筋的强度增强,减小涂抹材料的范围,从而便于应变片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2)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用与浇筑试件同标号的预制混凝土,完全可以与后续浇筑混凝土融合,可以视为凝固后的混凝土的一部分,从而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应变片通过有机硅密封胶直接与混凝土粘接,更接近真实的使用场景。3)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采用混凝土材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强度也与混凝土相同,当混凝土凝固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虽然与的混凝土结合,但是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壳体自身可以视为一个的力学单元,能做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混凝土应力,为其内安装于的应变片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工作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工作状态的立视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11、筒状部,21、突起,100、应变片,101、导线,200、钢筋。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专利技术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解释部分:本专利技术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含义。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采用的混凝土外壳,减少原来包裹在应变片外部的环氧树脂对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的削弱,减小涂抹材料的范围,防止环氧树脂对局部钢筋的强度增强,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实施例1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应变片100是土木工程领域常用的一种测量工具,是由敏感栅等构成用于测量应变的元件。电阻应变片100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制作的,即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相应的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效应”。本实施例中的应变片100呈矩形。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包括一圆弧状主体,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端面均为开口面,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拼合以形成筒状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拼合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筒状体,完全包覆在待测试钢筋200外表面,柱状体内用于供钢筋200穿过;第一壳体1开设有用于安应变片100的开孔,开孔的截面形状和大小与应变片100相同。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为混凝土材质。更为具体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截面形状均为弧度为180°的圆弧面形状。以第一壳体1为例,第一壳体1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第一截断面和第二截断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呈圆弧形,第一截断面和第二截断面呈矩形。第二壳体2于第一壳体1形状类似,且第一壳体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包括一圆弧状主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端面均为开口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以形成筒状体,筒状体用于包覆钢筋;第一壳体开设用于安装钢筋应变片的开孔,开孔的截面形状和大小与应变片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包括一圆弧状主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端面均为开口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以形成筒状体,筒状体用于包覆钢筋;第一壳体开设用于安装钢筋应变片的开孔,开孔的截面形状和大小与应变片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混凝土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第一壳体的端面设有突起,第二壳体的突起卡合入第一壳体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分别为第一截断面和第二截断面,第一截断面和第二截断面均分别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分别为第三截断面和第四截断面,第三截断面和第四截断面均分别设有多个突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粘贴钢筋应变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孔处设有作为孔壁的筒状部,筒状部的第一端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筒状部的第二端面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欣刘国安祝健栾学立吴楠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