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穿墙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98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9
本申请涉及一种管道穿墙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涉及管道穿墙施工的领域,管道穿墙结构包括支护框、封堵组件和多个穿墙管道,封堵组件包括两个封板,一个封板一一对应的固定连接于支护框的一个开口端,封板贯穿开设有多个连接孔,穿墙管道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任一封板底部开设有灌注孔、另一封板顶部开设有排气孔;管道穿墙施工工艺包括:浇筑墙体时预留孔洞,将支护框放置于孔洞内,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墙体成型后,将穿墙管道穿过封板,再将封板固定于支护框内,最后想支护框内浇筑混凝土。本申请具有提高管道穿墙时墙体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穿墙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本申请涉及管道穿墙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穿墙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墙体用于起到隔挡或分隔空间的作用,在建筑施工时,有时需要将水管、输电线等穿过墙体,以实现墙体两侧水源或电源的连通,管道可用于供水管、输电线等穿过。相关技术中,墙体施工时,首先将墙体浇筑完成,待墙体浇筑完成后,在墙体侧壁的所需位置钻设孔洞,孔洞钻设完成后,将管道穿过钻设的孔洞,最后在管道和孔洞之间填充粘接材料和密封材料,以将管道和墙体固定连接;将管道和墙体固定后,便可将水管、输电线等穿过管道,最后对水管、输电线与管道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处理。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施工时,若需要埋设的管道较多,则需要在墙体侧壁钻设多个孔洞,再将管道一一对应的穿过每一孔洞,由于此种施工方式在墙体侧壁钻设的孔洞过多,当孔洞较密集时,会存在有墙体的稳定性降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管道穿墙时墙体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管道穿墙结构及其施工工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管道穿墙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管道穿墙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搭建墙体浇筑模板,形成墙体浇筑模腔,在墙体浇筑模腔内搭设支护框,支护框与墙体浇筑模板内壁形成支护模腔,支护模腔与墙体浇筑模腔由支护框分隔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室;S2:向墙体浇筑模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壁,并拆除墙体浇筑模板;S3:将穿墙管道穿过两个封板,并将封板固定于支护模腔内,将支护模腔封闭;<br>S4:向支护模腔内浇筑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墙体浇筑时,在墙体浇筑模腔内预留支护模腔,墙体浇筑完成后拆除墙体浇筑模板,从而由支护框分隔出的支护模腔形成,支护模腔形成后用封板将支护框的两端开口封闭,从而使得支护模腔封闭;选取封板时,根据实际需要在封板上开设供穿墙管道穿过的连接孔,最后在封板上开设浇筑孔,向支护模腔内浇筑混凝土即可;由于支护框可对穿墙管道外围的混凝土起到支撑作用,墙体在穿墙管道处的受力由支护框承担一部分,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且采用先穿管再在支护模腔内浇筑的施工顺序,可提高穿墙管道和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度;另外,无需在穿墙管道与混凝土之间填充过多粘接材料便可将穿墙管道和混凝土固定,简化了施工工艺。可选的,还包括如下步骤:S5:对穿墙管道和封板做密封处理;S6:对封板和穿墙管道的连接处做防锈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穿墙管道与墙体固定后,对穿墙管道和封板之间做密封处理,可提高穿墙管道和封板之间的密封性;对封板和管道的连接处做防锈处理,可减少封板生锈后将管道腐蚀的情况发生。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管道穿墙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管道穿墙结构,包括支护框、封堵组件和多个穿墙管道,所述封堵组件包括两个封板,一个所述封板一一对应的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护框的一个开口端,所述封板贯穿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穿墙管道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任一所述封板底部开设有灌注孔、另一所述封板顶部开设有排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建支护结构时,两个封板与支护框固定连接,将穿墙管道穿过连接孔,再通过灌注孔朝向支护模腔内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支护模腔内多余的气体从排气孔排出,混凝土凝固后与支护框、封板和穿墙管道固定;此种支护方式,由支护框和封板共同搭建,可承受一部分墙体压力,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可选的,任一封板为第一封板另一封板为第二封板,所述支护框任一开口端朝向支护框内侧固定连接有挡圈,所述第一封板与所述挡圈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封板设于所述挡圈靠近所述支护框内腔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封板与挡圈抵接,浇筑混凝土后,第一封板夹设于挡圈和第一混凝土之间;通过设置挡圈,使得第一封板位于支护框内,第一封板可对支护框起到支撑作用,从而第一封板可承担一部分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可选的,还包括多个限位组件,所述支护框内壁开设有与所述限位组件一一对应的导向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导向块和弹性件,所述导向块一端滑动连接于导向孔内另一端伸出至所述支护框内腔,所述导向块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导向孔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封板一侧与所述挡圈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导向块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封板与支护框连接时,将第一封板放置于支护框内,推动第一封板朝向挡圈一侧运动,推动第一封板运动时,将导向块推入导向孔内,防止导向块阻挡第一封板的运动,将第一封板推动至与挡圈抵接时,将导向块从导向孔内弹出,便可将第一封板抵接于挡圈和导向块之间,之后,用螺丝将挡圈和第一封板固定,由于第一封板被限位于导向块和挡圈之间,因此作业人员无需手动用其他设备将第一封板固定,便可快速便捷的将第一封板和挡圈连接,提高了施工效率。可选的,所述导向块远离所述第一封板的一面为楔面,所述楔面由第二封板至第一封板一侧朝向远离所述导向孔一侧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第一封板运动时,第一封板与楔面接触,通过推动楔面而带动导向块朝向导向孔内运动,无需人员手动推动导向块,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可选的,所述支护框远离所述第一封板的端面开设有嵌槽,所述第二封板边缘嵌设于所述嵌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封板设于嵌槽内,可由第二封板对支护框起到支撑作用,由第二封板承担一部分压力,可进一步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嵌槽内壁开设有多个销孔,所述销孔内可拆卸插接有销钉,所述第二封板夹设于所述嵌槽和所述销钉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封板嵌入嵌槽内之后,将销钉一端插入销孔内,从而可将封板固定于销钉和嵌槽内壁之间,通过设置销钉可将第二封板预固定于嵌槽内,之后人员将第二封板与支护框固定的过程中,无需手动对第二封板扶持,便于作业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可选的,所述穿墙管道包括有穿入段,所述穿入段位于两个所述封板之间,所述穿入段外壁固接有多个挡环,所述挡环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孔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护模腔内的混凝土凝固于穿墙管道外部后,挡环与凝固的混凝土相互阻挡,从而增大了穿墙管道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穿墙管道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选的,所述挡环外壁开设有多个防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凝固于防滑槽内后,可减少穿墙管道沿混凝土转动,从而可将穿墙管道连接的更加牢固。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施工过程中,在墙体内加入支护框,起到一定的承力作用,可在安装穿墙管道较多的情况下提高墙体的稳定性;2.通过将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设于支护框内,由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对支护框起到支撑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墙体的稳定性;3.通过在穿墙管道外设置挡环,可提高穿墙管道与混凝土之间的牢固度,从而提高穿墙管道与墙体之间连接的牢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种管道穿墙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封板和穿墙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穿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搭建墙体浇筑模板,形成墙体浇筑模腔,在墙体浇筑模腔内搭设支护框(1),支护框(1)与墙体浇筑模板内壁形成支护模腔,支护模腔与墙体浇筑模腔由支护框(1)分隔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室;/nS2:向墙体浇筑模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壁,并拆除墙体浇筑模板;/nS3:将穿墙管道(4)穿过两个封板(31),并将封板(31)固定于支护模腔内,将支护模腔封闭;/nS4:向支护模腔内浇筑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穿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搭建墙体浇筑模板,形成墙体浇筑模腔,在墙体浇筑模腔内搭设支护框(1),支护框(1)与墙体浇筑模板内壁形成支护模腔,支护模腔与墙体浇筑模腔由支护框(1)分隔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室;
S2:向墙体浇筑模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壁,并拆除墙体浇筑模板;
S3:将穿墙管道(4)穿过两个封板(31),并将封板(31)固定于支护模腔内,将支护模腔封闭;
S4:向支护模腔内浇筑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穿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S5:对穿墙管道(4)和封板(31)做密封处理;
S6:对封板(31)和穿墙管道(4)的连接处做防锈处理。


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管道穿墙施工工艺的管道穿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框(1)、封堵组件(3)和多个穿墙管道(4),所述封堵组件(3)包括两个封板(31),一个所述封板(31)一一对应的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护框(1)的一个开口端,所述封板(31)贯穿开设有多个连接孔(313),所述穿墙管道(4)穿设于所述连接孔(313)内,任一所述封板(31)底部开设有灌注孔(3111)、另一所述封板(31)顶部开设有排气孔(3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穿墙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封板(31)为第一封板(311)另一封板(31)为第二封板(312),所述支护框(1)任一开口端朝向支护框(1)内侧固定连接有挡圈(15),所述第一封板(311)与所述挡圈(15)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封板(311)设于所述挡圈(15)靠近所述支护框(1)内腔的一侧。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鹏张伟王丹涛张海亮刘伟岩付怡余婧司继宾张峰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