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防护锚杆及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893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边坡防护锚杆及防护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锚杆对环境不友好、锚杆附近的土壤中微生物不易存活,并且锚杆易腐蚀、无法为悬挂物提供支撑的问题。防护锚杆包括枝杆截节,枝杆截节的形态学下端呈锥形或楔形;枝杆截节上设有分界点,分界点以下为埋入段,分界点以上为暴露段;枝杆截节的种类为乔木或灌木。防护方法包括:步骤1:准备枝杆截节;步骤2:在边坡上打孔;步骤3:将枝杆截节埋入孔洞内;步骤4:将悬持物固定在枝杆截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边坡防护的生态环保、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防护锚杆及防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边坡防护锚杆及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软质岩自身强度低,暴露于大气中时易风化,遇水易软化,裂隙发育,易产生冻胀。尤其是在降雨量充沛地区,软质岩的种种工程特性弊端暴露得更加明显。同时,弱风化的软质岩面上不易施作绿化工程,不符合绿色通道的理念。目前工程上涉及软质岩路堑边坡工程时,多采用坡脚设支挡工程,支挡工程以上按永久稳定坡率放坡开挖,并对开挖形成的人工边坡进行防护。坡脚支挡结构可以为重力式路堑挡土墙、桩间重力式路堑挡土墙、土钉墙、桩间土钉墙和桩板墙,其中土钉墙、桩间土钉墙和桩板墙能起到很好的收坡效果,有效节省公路用地,但支挡结构面上难以施作绿化工程:路堑挡土墙和桩间重力式路堑挡土墙收坡效果差,造成用地的浪费。限于既有工程措施不能起到收坡和景观绿化两方面作用,使得公路路基建设,尤其是软质岩路堑高边坡加固防护局限于传统的加固防护措施,不符合绿色通道的建设理念,也使得研究软质岩路堑高边坡防护方式成为公路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在边坡绿化与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通常使用钢筋制作锚杆对边坡悬挂物提供物理支撑。但钢筋并不是生态友好型材料,钢筋附近的土壤中微生物不易存活;另外钢筋在土壤中易锈蚀,以致无法为悬挂物提供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边坡防护锚杆及防护方法,至少能够解决以下技术问题之一:(1)现有锚杆对环境不友好,导致锚杆附近的土壤中微生物不易存活;(2)现有锚杆在土壤中易锈蚀,导致无法为悬挂物提供支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防护锚杆,所述防护锚杆包括枝杆截节,所述枝杆截节的形态学下端呈锥形或楔形;所述枝杆截节上设有分界点,所述分界点以下为埋入段,所述分界点以上为暴露段;所述枝杆截节的种类为乔木或灌木。基于上述锚杆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界点设于距离所述枝杆截节(1)的下端3/4~9/10处。基于上述锚杆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坡的质地为土质、土石混合或软质岩。基于上述锚杆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枝杆截节的长度为30~100cm。基于上述锚杆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枝杆截节的直径为3~15cm。基于上述锚杆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暴露段上至少含有一个枝节。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边坡防护方法,采用上述的锚杆,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枝杆截节;步骤2:在边坡上打孔;步骤3:将枝杆截节埋入孔洞内;步骤4:将悬挂物固定在枝杆截节上。基于上述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打孔洞的直径比枝杆截节的直径大0.5~1.5cm。基于上述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4之后还包括步骤5:浇水养护至枝杆截节生根发芽。基于上述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包括将枝杆截节的形态学下端削剪成锥形。基于上述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包括将枝杆截节的形态学下端削剪成楔形。基于上述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打的孔洞排成W形或M形。基于上述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打的孔洞排成×形。基于上述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包括将埋入段的下端经生根溶液浸泡。基于上述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包括将将每个枝杆截节的上端切口和下端切口均浸入杀菌消毒液中。基于上述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包括在枝杆截节的形态学下端和分界点之间的区域设有切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现有的锚杆通常由钢筋制作而成,钢筋附近的土壤中微生物不易存活,钢筋并不是生态友好型材料;并且钢筋在土壤中易锈蚀,以致无法为悬挂物提供支撑。本专利技术创新地采用生物锚杆,即选取乔木或灌木的一段作为锚杆,埋入段在土层中生根,起到对边坡土层的固持作用;暴露段长出枝叶,可以防止悬挂物从暴露段上脱落。另外,该生物锚杆的插入不会使附近土壤中的微生物不易存活,是生态友好型材料。(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枝杆截节的形态学下端设置呈锥形或楔形,使得生物锚杆易于打入边坡的土层内。(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分界点设置在特定的位置(即分界点设于距离所述枝杆截节的下端3/4~9/10处),一方面可以使埋入段获得良好的固持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暴露段具有很好的锚固受力位置。(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枝杆截节选取为特定的长度(即长度为30cm~100cm)和直径(即直径为3cm~15cm),提高了枝杆截节的成活率及固持作用。(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暴露段选取为至少含有一个枝节,能够保证暴露段5快速长出枝叶,从而可以防止悬挂物从暴露段上脱落。(6)本专利技术采用自然可取的材料,利用合理的工程设计,构造一种边坡防护植物生物锚杆,生态环保、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具有突出的生态效益,极具推广价值。(7)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每个枝杆截节的上端切口和下端切口均浸入杀菌消毒液中,避免每个枝杆截节的切口处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从而提高枝杆截节的成活率。(8)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杀菌消毒溶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枝杆截节的成活率。(9)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每个枝杆截节的下端切口均浸入生根溶液中,提高埋入段的生根效果,从而提高枝杆截节的成活率。(10)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生根溶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枝杆截节的成活率。(1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枝杆截节的形态学下端和分界点之间的区域设有切口,并通过将该切口在杀菌消毒液和生根溶液中浸泡,进一步提高了枝杆截节的成活率。(12)本专利技术通过联合调整杀菌消毒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以及生根溶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使得枝杆截节的成活率高达99.5%。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物锚杆结构示意图;图2为W形排布方式示意图;图3为×形排布方式示意图;图4为矩形排布方式示意图;图5为实际应用场景图;图6为边坡防护方法工艺流程图。附图标记:1-枝杆截节;2-形态学下端;3-分界点;4-埋入段;5-暴露段;6-工程坡面;7-孔洞;8-悬挂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边坡防护植物生物锚杆,该生物锚杆包括枝杆截节1,如图1所示。枝杆截节1上设有分界点3,所述分界点3以下为埋入段4,所述分界点3以上为暴露段5。悬挂物8安装到暴露段5上,枝杆截节1对悬挂物8起到物理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防护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锚杆包括枝杆截节(1),所述枝杆截节(1)的形态学下端(2)呈锥形或楔形;/n所述枝杆截节上设有分界点(3),所述分界点(3)以下为埋入段(4),所述分界点(3)以上为暴露段(5);/n所述枝杆截节(1)的种类为乔木或灌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防护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锚杆包括枝杆截节(1),所述枝杆截节(1)的形态学下端(2)呈锥形或楔形;
所述枝杆截节上设有分界点(3),所述分界点(3)以下为埋入段(4),所述分界点(3)以上为暴露段(5);
所述枝杆截节(1)的种类为乔木或灌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界点(3)设于距离所述枝杆截节(1)的下端3/4~9/10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的质地为土质、土石混合或软质岩。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枝杆截节(1)的长度为30~10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暴露段(5)上至少含有一个枝节。


6.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斌朱燕辉高明清张景华刘元超李秋晨高宇张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能益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