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893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包括能够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锚头和锚杆,所述锚杆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通过伸缩支撑待支护边坡,加强锚杆的支护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锚固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且成本低,适于推广,具有显著性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的
,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边坡支护是保证边坡(或隧道)结构稳定性而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而锚杆支护作为边坡支护的常用支护形式之一,其锚杆的结构形式对边坡的稳定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锚杆支护形式相对于其它支护结构类型具有成本低、支护效果好、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占用施工净空少等有点,因此在土木工程支护结构领域被应用的最为广泛。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经济、安全。而对于传统的锚杆支护,尽管它有诸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1)不可回收,循环使用——传统的锚杆支护结构属于一次性支护结构,即永久支护结构,不能进行回收再次利用,造成资源浪费。(2)不能独立实现支护作用——传统的锚杆支护结构需要在放入锚杆的钻孔内进行注浆工序才能使锚杆发挥其支护作用,支护方式单一。(3)安全储备不足——传统的锚杆支护结构一旦出现问题不能继续承受荷载或者是当外界或内部荷载发生较大变化从而突破最初锚杆支护所能承受的荷载情况下,锚杆支护将并不能实现支护安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传统的锚杆存在的不可回收、安全储备低和使用方式单一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包括能够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锚头和锚杆,所述锚杆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通过伸缩支撑待支护边坡,加强锚杆的支护作用。进一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沿所述锚杆表面均匀间隔设置的多条滑槽,每条所述滑槽均沿锚杆的轴向延伸,其内部均设置有伸缩支链,所述伸缩支链的一端均与滑槽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均与推动机构相连,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控制所有伸缩支链同时离开滑槽收缩撑起或者回归滑槽伸张复位。进一步,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套装设置在锚杆尾端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每条伸缩支链的另一端均连接,另一端与螺母接触,所述锚杆的尾端还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套管与螺母配合,正向旋转螺母,推动套管沿锚杆向靠近锚头方向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伸缩支链离开滑槽收缩撑起;反向旋转螺母,借助外力拉动套管沿锚杆向远离锚头方向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伸缩支链回归滑槽伸张复位。进一步,所述伸缩支链包括多个转动连接的支杆,相邻的两个支杆其彼此相互连接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其非彼此相互连接端均通过第二转轴和转动轮与第三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依次穿过第三支杆的一端、转动轮和相邻的两个支杆中非彼此相互连接端,将它们转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支杆整体呈Z字形,其两端各设置一个﹂形台阶和一个﹁形台阶,相连的两个支杆中的一个支杆的﹂形台阶与另一个支杆的﹁形台阶转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锚头的端部呈圆弧状,在其上设置有多个锥形尖端,或者所述锚头的端部呈锥形状。进一步,所述锚杆内部设置有多个螺纹钢筋。一种基于上文所述的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对于密实岩土地质边坡支护时,先在需要支护的位置钻好锚孔,将锚固装置放入锚孔内部,使用工具正向旋转螺母,推动套管向靠近锚头的方向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伸缩支链离开滑槽收缩撑起,完成支护,后续使用工具反向旋转螺母,借助外力拉动套管向远离锚头的方向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伸缩支链回归滑槽伸张复位,再拆卸锚杆,完成锚杆回收;对于较密实岩土地质边坡支护时,先在需要支护的位置钻好锚孔,将锚固装置放入锚孔内部,使用工具正向旋转螺母,推动套管向靠近锚头的方向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伸缩支链离开滑槽收缩撑起,再采用注浆工艺向锚孔内部注浆直至浆液覆盖到锚头位置,完成支护,后续使用工具反向旋转螺母,借助外力拉动套管向远离锚头的方向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伸缩支链回归滑槽伸张复位,再拆卸锚杆,完成锚杆回收;对于松散岩土地质边坡支护时,先在需要支护的位置钻好锚孔,将锚固装置放入锚孔内部,使用工具正向旋转螺母,推动套管向靠近锚头的方向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伸缩支链离开滑槽收缩撑起,再采用注浆工艺向锚孔内部注浆,直至浆液充满整个锚孔,完成支护。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1)通过对锚杆尾部的螺母进行转动,从而推动锚杆上的套筒向锚头方向滑动,进而推动伸缩支链支撑起,作用于待支护边坡(或隧道),同时,针对不同地质岩土可以选择性决定是否注浆,在锚杆未注浆的情况下,若需要对锚杆进行回收,也可通过锚杆尾部的螺母和施工现场的一些拔拉辅助工具进行锚杆回收。(2)利用锚头和锚杆之间的螺纹连接,可以针对只有锚头部位灌注混凝土浆液的情况下,旋转锚杆,使锚杆和锚头分离,从而完成对锚杆部分进行回收,比较经济绿色,对于临时性支护工程尤为突出这个优点。(3)利用锚杆内部设置的螺纹钢筋,可以在锚杆不能抵抗外部突变的荷载情况下,能够利用螺纹钢筋的高强度继续实现锚杆的支护作用,同时在一些劣质岩土中使用这种锚杆的支护效果将会更加明显,由于锚头锚杆还能够通过注浆使锚杆、锚头和螺纹钢筋三者能够协同工作,相对于在没有注浆的情况下,其安全储备将会进一步提高。(4)通过锚头和锚杆上的伸缩支链,能够使锚杆周围的岩土更加密实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注浆使得浆液能够充分灌注入岩土中,从而使得锚杆支护效果得到极大提升。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且成本低,适于推广,具有显著性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相邻两个支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其中,1-锚头,2-锚杆,21-滑槽,22-螺杆,3-伸缩支链,31-支杆,311-﹂形台阶,312-﹁形台阶,32-转动轮,4-套管,5-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包括能够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锚头1和锚杆2,在锚杆2上设置有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用于通过伸缩支撑待支护边坡,加强锚杆的支护作用。这样,借助能够拆卸的锚头1和锚杆2,可以在锚头1固定后,对锚杆2进行回收,提高利用率,节约成本,比较经济绿色,对于临时性支护工程尤为突出,同时利用支撑机构可以加强锚杆对待支护边坡的支护作用,安全储备大。该支撑机构包括沿锚杆2表面均匀间隔设置的多条滑槽21,每条滑槽21均沿锚杆2的轴向延伸,其内部均设置有伸缩支链3,该伸缩支链3的一端均与滑槽21的一端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另一端均与推动机构相连,该推动机构用于控制所有伸缩支链3同时离开滑槽21收缩撑起或者回归滑槽伸21张复位。这样,借助伸缩支链3、滑槽21和推动机构的配合,使伸缩支链3收缩撑起,增加锚杆2对待支护边坡的支撑力,加强其支护作用。该推动机构包括套装设置在锚杆2尾端的套管4,该套管4的一端与每条伸缩支链3的另一端均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另一端与螺母5接触,在锚杆2的尾端还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锚头和锚杆,所述锚杆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通过伸缩支撑待支护边坡,加强锚杆的支护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锚头和锚杆,所述锚杆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通过伸缩支撑待支护边坡,加强锚杆的支护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沿所述锚杆表面均匀间隔设置的多条滑槽,每条所述滑槽均沿锚杆的轴向延伸,其内部均设置有伸缩支链,所述伸缩支链的一端均与滑槽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均与推动机构相连,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控制所有伸缩支链同时离开滑槽收缩撑起或者回归滑槽伸张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套装设置在锚杆尾端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每条伸缩支链的另一端均连接,另一端与螺母接触,所述锚杆的尾端还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套管与螺母配合,
正向旋转螺母,推动套管沿锚杆向靠近锚头方向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伸缩支链离开滑槽收缩撑起;
反向旋转螺母,借助外力拉动套管沿锚杆向远离锚头方向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伸缩支链回归滑槽伸张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链包括多个转动连接的支杆,相邻的两个支杆其彼此相互连接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其非彼此相互连接端均通过第二转轴和转动轮与第三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依次穿过第三支杆的一端、转动轮和相邻的两个支杆中非彼此相互连接端,将它们转动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回收锚杆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整体呈Z字形,其两端各设置一个﹂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磊李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