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结构及具有其的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75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静电结构及具有其的断路器,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防静电结构,适于设置在相互配合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上,包括:防静电爬高板,围绕所述第一盖体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圈,所述防静电爬高板的顶端向上伸出所述第一盖体;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扣合时,所述防静电爬高板贴合在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和/或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静电结构,防静电爬高板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贴合面之间的爬电距离,提升断路器产品的静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结构及具有其的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结构及具有其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在小体积智能型塑壳断路器中,因其体积小,结构紧凑,功能多,线路板占用空间大,产品易出现静电性能不合格。但是,在断路器产品中,当周围有一定强度的静电时,产品易出现误动作,严重时甚至还会损坏线路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断路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静电结构,适于设置在相互配合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上,包括:防静电爬高板,围绕所述第一盖体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圈,所述防静电爬高板的顶端向上伸出所述第一盖体;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扣合时,所述防静电爬高板贴合在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和/或外壁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静电爬高板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的边缘设置有一圈。作为优选方案,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扣合时,所述防静电爬高板伸入到所述第二盖体内。作为优选方案,在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在第二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交接处形成交接面,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贴合处形成配合面,所述交接面与配合面高低错位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盖体上具有下沉的插孔,所述插孔内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插柱,所述插柱内具有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插柱伸入插孔中。作为优选方案,下沉的插孔部分为一圆形凹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设置有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静电结构,线路板设置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形成的空间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多个指示灯孔位,所述指示灯孔位上具有朝向第一盖体方向延伸的空心导向柱,线路板设置有与空心导向柱对应的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柱的内部远离所述第二盖体的一端设置有倒角。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结构,包括:防静电爬高板;防静电爬高板设置在第一盖体的上表面;由于一般带有该防静电结构的断路器,产品体积小,线路板布局密集,防静电爬高板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贴合面之间的爬电距离,提升断路器产品的静电性能。2.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结构,所述防静电爬高板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的上表面边缘位置处,且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扣合后,所述防静电爬高板贴合在所述第二盖体边壁的内壁上;该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强对第二盖体的限位,使得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配合更加紧密。3.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交界面分别相对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配合面呈高低错位配合结构,能够增加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配合处的爬电距离,提升产品静电性能。4.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在第二盖体上设置有导向柱;该导向柱的设置可以防止设置在指示灯孔位上的指示灯的光源篡位,使灯光更加聚集;给指示灯进行定位,让指示灯与指示灯孔位对齐;同时可以保护指示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壳体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第一盖体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第二盖体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C区域的放大图。图7为壳体的俯视图。图8为图7中沿D-D线的剖视图。图9为图8中F区域的放大图。图10为图7中沿E-E线的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G区域的放大图。图12为壳体内的传动机构的立体图。图13为壳体内手柄在第二位置时传动结构的立体图。图14为图13的主视图。图15为壳体内手柄在第一位置时传动结构的立体图。图16为图15的主视图。图17为手柄的爆炸图。图18为图17中的手柄帽的侧剖视图。图19为手柄帽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0为壳体内静电电流转移结构的立体图。图21为图20中H区域的放大图。图22为手动操作机构的爆炸图。图23为图22中手动驱动齿轮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盖体;2、第二盖体;3、线路板;4、防静电爬高板;5、第一安装孔;6、插孔;7、第二安装孔;8、插柱;9、指示灯孔位;10、空心导向柱;11、加强筋;12、手柄;13、固定板;14、连接轴;15、连接杆;16、从动齿轮;17、延伸端;18、环形凸缘;19、手柄本体;20、手柄帽;21、第一连接孔;22、圆环槽;23、阻隔件;24、第二连接孔;25、侧边开口;26、金属支架;27、静电释放线;28、导线限位钩;29、手动驱动杆;30、手动驱动齿轮;31、单向齿;32、手自动切换装置;33、嵌入螺母;34、摇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合闸断路器的防静电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重合闸断路器的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防静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之间。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的第一盖体1内设置有线路板3,通过该线路板3用于进行电路控制。所述防静电结构包括:防静电爬高板4,所述防静电爬高板4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结构,适于设置在相互配合的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上,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静电爬高板(4),设置在第一盖体(1)的上表面,所述防静电爬高板(4)的顶端向上伸出所述第一盖体(1)的上表面;/n当所述第一盖体(1)和所述第二盖体(2)配合时,所述防静电爬高板(4)贴合在所述第二盖体(2)边壁的内壁和/或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结构,适于设置在相互配合的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静电爬高板(4),设置在第一盖体(1)的上表面,所述防静电爬高板(4)的顶端向上伸出所述第一盖体(1)的上表面;
当所述第一盖体(1)和所述第二盖体(2)配合时,所述防静电爬高板(4)贴合在所述第二盖体(2)边壁的内壁和/或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爬高板(4)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1)的上表面边缘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盖体(1)和所述第二盖体(2)配合时,所述防静电爬高板(4)伸入到所述第二盖体(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盖体(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5),在第二盖体(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7);所述第一安装孔(5)和第二安装孔(7)对应设置;第一安装孔(5)和第二安装孔(7)交接处形成交接面,第二盖体(2)与第一盖体(1)贴合处形成配合面,所述交接面与配合面高低错位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勇潘礼云胡浪涛杨红艺王兴利汪秀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