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63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非导电中框、天线及导电零件。其中,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上;所述导电零件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上,且所述导电零件与所述天线通过所述非导电中框隔开,所述导电零件与所述天线电连接;所述导电零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非导电中框的靠近待佩带部位的一侧,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佩带至所述待佩带部位上时,所述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待佩带部位贴合。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由于通过待佩带部位可以将震荡在辐射体中的电磁波从辐射体中牵引出来,因而可以提高该辐射体的辐射性能,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该可穿戴设备的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可直接穿在身上的一种便携式设备。近年来,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及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具有更高强度、更好质感的导电零件(比如金属零件)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可穿戴设备上。然而导电零件一方面占用了天线的辐射空间,另一方面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产生了吸收的作用,导致天线的性能较差,进而导致可穿戴设备的信号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其能够解决可穿戴设备的信号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非导电中框;天线,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上;导电零件,所述导电零件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上,且所述导电零件与所述天线通过所述非导电中框隔开,所述导电零件与所述天线电连接;所述导电零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非导电中框的靠近待佩带部位的一侧,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佩带至所述待佩带部位上时,所述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待佩带部位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非导电中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远离所述待佩带部位,所述第二侧靠近所述待佩带部位;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所述导电零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二侧。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零件包括:导电转轴,所述导电转轴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上,且所述导电转轴与所述天线电连接;导电底托,所述导电底托位于所述非导电中框的靠近所述待佩带部位的一侧,且所述导电底托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转轴连接;所述非导电中框能够绕着所述导电转轴的轴向相对所述导电底托来回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零件包括导电后盖,所述导电后盖固定在所述非导电中框的靠近所述待佩带部位的一侧,且所述导电后盖与所述天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天线连接,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零件连接,以使所述导电零件与所述天线实现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天线上具有连通点,所述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连通点连接,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零件连接,以使所述导电零件与所述天线实现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非导电中框为塑胶中框。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屏幕,所述屏幕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的远离所述待佩带部位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的靠近所述待佩带部位的一侧;和/或,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的远离所述待佩带部位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天线及导电零件均设置在非导电中框上,且导电零件与天线通过非导电中框隔开,也即是,天线及导电零件分别设置在非导电中框的不同的位置上且相互隔开。又由于导电零件与天线电连接,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使得相互隔开的导电零件与天线电连接起来,进而使得导电零件与天线行成为一个整体,并将该整体当作天线的辐射体。接着,由于导电零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非导电中框的靠近待佩带部位的一侧,因此,当该可穿戴设备佩带至待佩带部位上时,该至少部分结构将与待佩带部位贴合,这样,待佩带部位将会对辐射体中的电磁波形成牵引,并将震荡在辐射体中的电磁波从辐射体中牵引出来,从而可以提高该辐射体的辐射性能,进而可以提高该可穿戴设备的信号。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可以将导电零件与天线形成的整体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这就避免了导电零件吸收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情况发生,因而可以提高该可穿戴设备的信号。另外,由于通过待佩带部位可以将震荡在辐射体中的电磁波从辐射体中牵引出来,因而可以提高该辐射体的辐射性能,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该可穿戴设备的信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剖面线未示出);图4是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原理图;图5是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非导电中框处于翻转起来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非导电中框;2-天线;3-导电零件;4-导电件;5-屏幕;6-摄像头;7-电路板;21-连通点;22-馈电点;31-导电转轴;32-导电底托;33-导电后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涉及到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近年来,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及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具有更高强度、更好质感的导电零件(比如金属零件)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可穿戴设备上。然而导电零件一方面占用了天线的辐射空间,另一方面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产生了吸收的作用,导致天线的性能较差,进而导致可穿戴设备的信号较差。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n非导电中框;/n天线,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上;/n导电零件,所述导电零件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上,且所述导电零件与所述天线通过所述非导电中框隔开,所述导电零件与所述天线电连接;/n所述导电零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非导电中框的靠近待佩带部位的一侧,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佩带至所述待佩带部位上时,所述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待佩带部位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非导电中框;
天线,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上;
导电零件,所述导电零件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上,且所述导电零件与所述天线通过所述非导电中框隔开,所述导电零件与所述天线电连接;
所述导电零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非导电中框的靠近待佩带部位的一侧,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佩带至所述待佩带部位上时,所述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待佩带部位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电中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远离所述待佩带部位,所述第二侧靠近所述待佩带部位;
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所述导电零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零件包括:
导电转轴,所述导电转轴设置在所述非导电中框上,且所述导电转轴与所述天线电连接;
导电底托,所述导电底托位于所述非导电中框的靠近所述待佩带部位的一侧,且所述导电底托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转轴连接;
所述非导电中框能够绕着所述导电转轴的轴向相对所述导电底托来回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零件包括导电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建斌邓白丁刘建欣江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