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30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显示屏和壳体围成腔体,电路板,电路板位于腔体内,以及天线辐射体,天线辐射体是由主辐射体耦合耦合枝节得到,其中,主辐射体与电路板电连接,主辐射体位于腔体内,耦合枝节位于腔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在不改变整机外形尺寸和布局的情况下,腔体内的主辐射体耦合腔体外的耦合枝节来提高天线性能,可以避免整机布局对天线组件的限制,耦合枝节位于腔体外,天线组件距离电路板和内部器件较远,天线环境干净,减少了电路板对天线组件的干扰,并且可以使天线组件距离穿戴部位更远,减少穿戴部位对天线组件的辐射的吸收,达到提高天线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无线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等。随着科技发展,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普及,语音通话和实时定位已成为其必备功能,因此,天线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基本配置。目前,智能穿戴设备向着小型化、轻薄化、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使用者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但是,智能穿戴设备小型化、轻薄化、功能集成化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比如会导致设备内部空间狭小、环境复杂,天线布局受限致使智能穿戴设备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用以至少解决天线布局受限而导致的智能穿戴设备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壳体围成腔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腔体内;以及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是由主辐射体耦合耦合枝节得到,其中,所述主辐射体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辐射体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耦合枝节位于所述腔体外。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耦合枝节为金属装饰件。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辐射体包括天线。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辐射体还包括天线支架,且所述天线镭雕在所述天线支架上。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馈电点,所述馈电点位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电路板上的信号源相连,所述主辐射体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电路板上的信号源电连接。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馈电弹片,所述馈电弹片的一端与所述馈电点电接触,所述馈电弹片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主辐射体上。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只能穿戴设备还包括天线开关,所述天线开关设置在所述馈电点与所述信号源之间。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调谐器,所述调谐器的一端与所述主辐射体电连接,所述调谐器的另一端接地。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和底板,所述边框围设在所述底板的外边缘,且所述边框顶端外边缘向内延伸形成内沿,所述内沿上形成第一台阶,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内沿的所述第一台阶上。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边框的靠近所述内沿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二台阶,所述显示屏的外边缘上具有第三台阶,所述耦合枝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台阶上,所述耦合枝节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台阶并与所述第三台阶相连。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设置壳体、显示屏、电路板以及天线组件,天线组件包括,与电路板电连接的主辐射体以及与主辐射体耦合连接的耦合枝节,主辐射体和电路板位于壳体和显示屏围成的腔体中,耦合枝节则位于腔体外且覆盖在壳体与显示屏之间的装配位置上,在不改变整机外形尺寸和布局的情况下,腔体内的主辐射体耦合腔体外的耦合枝节作为天线辐射体来提高天线性能,可以避免整机布局对天线组件的限制,耦合枝节位于腔体外,Z向净空增大,距离电路板和内部器件较远,天线环境干净,减少了电路板对天线组件的干扰,并且可以使天线组件距离穿戴部位更远,减少穿戴部位对天线组件的辐射的吸收,达到提高天线性能的效果。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显示屏表面金属布线区域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仿真测试的辐射效率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中天线实际测量的辐射效率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10-边框;111-第一台阶;112-第二台阶;113-第三台阶;114-凸起;200-显示屏;300-电路板;410-主辐射体;420-耦合枝节;430-天线支架;500-腔体;600-信号源;700-馈电弹片;800-表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等。近几年,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已经能够实现实时定位、语音通话等多种智能化的功能,天线是智能穿戴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必要设备之一,随着智能穿戴设备频段制式的逐渐增加,功能的不断壮大,功耗的减小,续航能级的增加,智能穿戴设备向着小型化、轻薄化和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使用者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但是智能穿戴设备小型化、轻薄化、功能集成化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比如会导致设备内部空间狭小、环境复杂,留给主板的空间越来越小,天线的布局也会受到限制,导致天线性能普遍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电路板以及天线组件,天线辐射体包括与电路板电连接的主辐射体以及与主辐射体耦合连接的耦合枝节,主辐射体和电路板位于壳体和显示屏围成的腔体中,耦合枝节则位于腔体外且覆盖在壳体与显示屏之间的装配位置上,在不改变整机外形尺寸和布局的情况下,腔体内的主辐射体耦合腔体外的耦合枝节来提高天线性能,可以避免整机布局对天线组件的限制,耦合枝节位于腔体外,Z向净空增大,距离电路板和内部器件较远,天线环境干净,减少了电路板对天线组件的干扰,并且可以使天线组件距离穿戴部位更远,减少穿戴部位对天线组件的辐射的吸收,达到提高天线性能的效果。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壳体围成腔体;/n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腔体内;/n以及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是由主辐射体耦合耦合枝节得到,其中,所述主辐射体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辐射体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耦合枝节位于所述腔体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壳体围成腔体;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腔体内;
以及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是由主辐射体耦合耦合枝节得到,其中,所述主辐射体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辐射体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耦合枝节位于所述腔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枝节为金属装饰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辐射体包括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辐射体还包括天线支架,且所述天线镭雕在所述天线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馈电点,所述馈电点位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电路板上的信号源相连,所述主辐射体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电路板上的信号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超赵翌池于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